顎裂的手術方法、切口方式繁多,今舉其基本操作如下:
1.體位 仰臥位,肩部墊高,頭後仰,頭兩側以沙袋固定,置張口器,張開口腔。
2.作兩側顎部鬆弛切口 先在硬顎兩側距齒齦緣約5mm處切開,自尖牙部位向後繞過磨牙直至上頜結節處。切口須切透整層粘骨膜,直達骨質,以便形成粘骨膜瓣,術中注意避免損傷顎大動脈()。
3.分離粘骨膜組織 用骨膜分離器自切口中插入,在粘骨膜下緊貼骨質徐徐推動,使整個組織瓣與骨面分離,直達顎裂邊緣。再向後分離,直至硬顎後緣,在顎大動脈部位,將血管周圍作輕輕分離,慎勿損傷或割斷此動脈及伴行的神經,分離直至上頜結節部位,並確定鉤突的位置()。
4.鑿斷鉤突 在確定鉤突的位置後,用小骨鑿插入,頂住鉤突的頸部予以鑿斷。這樣顎帆張肌的緊張力即可減輕。用剝離器插入創口邊分離,邊將軟顎組織推向中央,直至軟顎部已鬆弛為止,如仍有若干組織拉緊,可再進行鈍性分離。軟組織滲血,可用浸有1∶1000腎上腺素液的沙條壓迫止血。 5.剖開裂顎邊緣 用小縫針將懸雍垂穿過細絲線一針,作牽引用。繼以尖頭刀將顎裂邊緣剖開,自硬顎直到懸雍垂頂端,切口力求整齊。
6.剪斷顎腱膜 軟顎前緣由顎腱膜附著於顎骨後緣,切斷此腱膜就可以進一步將軟顎組織鬆弛。除在裂隙寬大的病例中,須同時切斷鼻粘膜以便於縫合外,一般不必切斷鼻粘膜。
7.縫合 兩側顎部組織瓣均已切開分離,並充分鬆弛後,分別將鼻咽粘膜、肌肉及口腔粘膜分層縫合。
8.填塞 於兩側鬆弛切口及上頜結節部的空隙中,用碘仿紗條填塞,以達到壓迫止血及減輕張力的雙重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