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邊血管疾病是指發生在心臟和腦血管以外的血管疾病。它可分為動脈疾病和靜脈疾病:
動脈疾病包括動脈硬化閉塞性疾病、糖尿病足、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動脈栓塞、多發性大動脈炎、動脈瘤等。此外,還包括四肢動脈舒縮功能障礙疾病,如雷諾氏病(綜合徵)、紅斑肢痛等。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周圍血管病科曹建春
靜脈疾病包括深靜脈瓣膜功能不全、下肢靜脈曲張、毛細血管擴張、血栓性淺靜脈炎、深靜脈血栓、布加氏綜合徵等。
此外,還有血管畸形和動靜脈瘻。
外周血管疾病的臨床表現是甚麼?
發布於 2022-12-10 02:07
外周血管疾病的臨床表現是甚麼?相關文章
介入治療是介於外科、內科治療之間的新興治療方法,包括血管內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療。經過近幾十年的發展,現在已和外科、內科一道稱為三大支柱性學科。介入治療的概念是指在影像設備(血管造影機、透視機、CT、MR、B超等)的導向下,經皮穿刺,利用穿刺針、導管、支架等器械,對疾病進行微創性診斷與治療的一門技術。介入治療的一大分支是外周血管介入,是指在醫學影像設備引導下,經血管穿刺途徑對除顱內血管和心臟冠狀血
發布於 2023-02-06 17:32
0評論
1.毛細血管型血管瘤
腫瘤是由大量交織、擴張的毛細血管組成。表現為鮮紅或紫紅色斑塊。與皮膚表面平齊或稍隆起,邊界清楚,形狀不規則,大小不等。以手指壓迫腫瘤時,顏色退去;壓力解除後,顏色恢復。
2.海綿狀血管瘤
腫瘤由擴大的血管腔和襯有內皮細胞的血竇組成。血竇大小不一,有如海綿狀結構,竇腔內充滿靜脈血,彼此交通。表現為無自覺症狀、生長緩慢的柔軟腫塊。頭低位時,腫瘤因充血而擴大,恢復正常體位後,腫塊
發布於 2023-12-05 18:48
0評論
1.毛細血管型血管瘤
腫瘤是由大量交織、擴張的毛細血管組成。表現為鮮紅或紫紅色斑塊。與皮膚表面平齊或稍隆起,邊界清楚,形狀不規則,大小不等。以手指壓迫腫瘤時,顏色退去;壓力解除後,顏色恢復。
2.海綿狀血管瘤
腫瘤由擴大的血管腔和襯有內皮細胞的血竇組成。血竇大小不一,有如海綿狀結構,竇腔內充滿靜脈血,彼此交通。表現為無自覺症狀、生長緩慢的柔軟腫塊。頭低位時,腫瘤因充血而擴大,恢復正常體位後,腫塊
發布於 2024-09-19 01:00
0評論
1.毛細血管型血管瘤
腫瘤是由大量交織、擴張的毛細血管組成。表現為鮮紅或紫紅色斑塊。與皮膚表面平齊或稍隆起,邊界清楚,形狀不規則,大小不等。以手指壓迫腫瘤時,顏色退去;壓力解除後,顏色恢復。
2.海綿狀血管瘤
腫瘤由擴大的血管腔和襯有內皮細胞的血竇組成。血竇大小不一,有如海綿狀結構,竇腔內充滿靜脈血,彼此交通。表現為無自覺症狀、生長緩慢的柔軟腫塊。頭低位時,腫瘤因充血而擴大,恢復正常體位後,腫塊
發布於 2024-12-03 03:13
0評論
動脈幫助輸送富含氧和各種營養物質的血液到身體的各部位。當下肢動脈阻塞後,就無法獲得足夠的血液或氧氣,這時稱其為周圍動脈疾病(peripheralarterydiseasePAD。PAD常引起行走時的不適或疼痛,可發生在下肢的各個部位。隨著我國進入老齡化社會,PAD的發病率逐年升高。血管外科作為一個新型學科,在全國蓬勃發展,但大部分血管外科醫師通常更注重手術及介入治療的安全性、有效性,而容易忽視對
發布於 2022-11-25 01:16
0評論
此病可發生於任何年齡,在婦女的各個時期:幼年期、青春期、更年期和老年期都有報道,但50歲前後的更年期者居多,病程長短不一,長者可達數十年。好發部位只要在陰蒂、小陰唇和大陰唇內側溝間,有時發生於前庭、陰道及尿道口、後聯合等處常呈對稱性。
外陰瘙癢是患者首先感到的突出症狀,尤以夜間為重,瘙癢的程度與時間、月經、氣候、食物、環境、情緒有關,瘙癢通常為間歇性發作,病人常因奇癢而搔抓不停。由於搔抓,外陰道
發布於 2024-12-17 04:35
0評論
1.毛細血管型血管瘤腫瘤是由大量交織、擴張的毛細血管組成。表現為鮮紅或紫紅色斑塊。與皮膚表面平齊或稍隆起,邊界清楚,形狀不規則,大小不等。以手指壓迫腫瘤時,顏色退去;壓力解除後,顏色恢復。
2.海綿狀血管瘤腫瘤由擴大的血管腔和襯有內皮細胞的血竇組成。血竇大小不一,有如海綿狀結構,竇腔內充滿靜脈血,彼此交通。表現為無自覺症狀、生長緩慢的柔軟腫塊。頭低位時,腫瘤因充血而擴大,恢復正常體位後,腫塊即恢
發布於 2023-12-11 23:07
0評論
1.缺血性脊髓血管病
急性起病,男性多於女性。
(1)脊髓短暫性缺血發作類似短暫性腦缺血發作,起病突然,持續時間短暫,不超過24小時,恢復完全,不遺留任何後遺症。間歇性跛行和下肢遠端發作性無力是本病的典型臨床表現,行走一段距離後單側或雙側下肢沉重、無力甚至癱瘓,休息或使用血管擴張劑後緩解,或僅有自發性下肢遠端發作性無力,反覆發作,可自行緩解,間歇期症狀消失。
(2)脊髓梗死卒中樣起病,脊髓症狀在
發布於 2024-12-11 15:43
0評論
兒童血管瘤因長在不同的部位而有不同的症狀,較常發生於頭、臉及頸部,影響寶寶外觀,造成爸媽對寶寶外觀上的擔心與困擾,寶寶長大後會影響人際關係及自信心。有少數長在眼臉、鼻子及嘴巴周圍甚至口腔內的兒童血管瘤,則有可能造成寶寶視力、呼吸和吸吮等功能的障礙,若長在肛門會影響排便,一旦表皮潰爛易引起細菌感染,癒合之後比較易留疤痕,尤以發生在鼻、耳、唇的兒童血管瘤,潰爛以後會造成組織變型,要特別注意。
1、鮮
發布於 2024-02-03 15:17
0評論
摘要:在AT9中的20項建議中,最為重要的包括:對於無症狀外周動脈疾病患者,或無症狀的頸動脈狹窄患者,建議應用阿司匹林(75-100mg/d)(2B)作為一級預防措施;對於有症狀的外周動脈疾病患者(無論是否接受干預治療,外周動脈架橋手術或經皮腔內血管成形術),建議長期阿司匹林(75-100mg/d),或氯吡格雷(75mg/d),進行二級預防(1A);建議不要聯合應用華法林和阿司匹林治療症狀性外周
發布於 2022-10-10 18:58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