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膜炎在臨床上又分為病毒性腦膜炎、結核性腦膜炎、細菌性腦膜炎、新生兒腦膜炎、急性化膿性腦膜炎、隱球菌腦膜炎和流感性腦膜炎。新生兒腦膜炎是指在嬰兒出生後七十二小時之前的腦膜炎診斷,傳播途徑可以是來自母親的垂直感染,或來自外部環境的接觸,以及來自照顧新生兒的護理人員。根據腦膜炎的症狀,它也被分為輕度、中度和重度。
輕度病例在發病後24小時內比較明顯,以興奮為主,表現為興奮、哭鬧和尖叫,摟抱反射活躍,餵養正常,呼吸平穩,沒有抽搐。這些症狀大多會在三天內逐漸消失,大多沒有後遺症。患有嚴重腦膜炎的新生兒主要是嗜睡,吸吮和擁抱反射減少,近一半的新生兒有抽搐。如果症狀持續一週至十天以上,可能會有後遺症。
嚴重的腦膜炎病例的特點是抑鬱症狀,主要是昏迷、呼吸暫停,以及出生後12小時內的抽搐。患兒處於昏迷狀態,對光線反應差,頻繁抽搐,呼吸不規則或暫停,嚴重時出現呼吸衰竭。這些孩子的死亡率相對較高,而且大多數在治癒後有後遺症。
新生兒腦膜炎的後遺症包括腦積水、癲癇、智力低下和神經系統後遺症,少數病例有肺炎和中耳炎。近代以來,隨著抗生素的廣泛使用,全球腦膜炎的發病率已逐漸下降,但由於剛出生的嬰兒免疫功能尚未發育完全,抵抗力通常較弱,所以新生兒腦膜炎發生的概率要大於1歲以上的兒童,及時發現病情,儘快到醫院治療,才能將損害降到最低,減少併發症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