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抗菌治療
一旦確診為化膿性腦膜炎,儘量用容易進入腦脊液的最大劑量的殺菌劑治療。第一次劑量加倍,從靜脈推入或以快速滴注的方式給予。革蘭氏陰性桿菌腦膜炎的療程應至少為3周,革蘭氏陽性菌腦膜炎的療程應至少為2周。
(1)致病菌尚不明確的腦膜炎:過去常用氨苄青黴素(ampicillin)300mg/(kg-d)加氨基糖苷類藥物。由於後者的有效血藥濃度較接近中毒濃度,且不易進入腦脊液,有耳毒性,因此,氨苄西林(ampicillin)加第三代頭孢菌素,如頭孢他啶200mg/( kg-d)或頭孢曲松(ceftazidime)100mg/( kg-d),尤其是後者具有廣譜、高效、半衰期長、對革蘭氏陰性桿菌效果好、使用方便等優點。已成為治療嬰幼兒化膿性腦膜炎的常用藥物,但它能與膽紅素競爭白蛋白,有增加核黃疸的危險,在新生兒黃疸中少用。
(2)有明確致病菌的腦膜炎:參考藥敏試驗結合臨床選擇敏感抗生素進行治療。革蘭氏菌首選氨苄西林(ampicillin)或青黴素;葡萄球菌可選擇氨苄西林(neopenicillin II)或萬古黴素;對氨苄西林(ampicillin)耐藥的革蘭氏陰性桿菌可選擇第三代頭孢菌素,如頭孢他啶或頭孢曲松(ceftazidime )。對銅綠假單胞菌首選頭孢噻肟,其次是頭孢哌酮(先鋒B);對厭氧菌可選用甲硝唑和青黴素。
(3)腦室炎:實驗表明,致病菌從脈絡叢進入側腦室,然後擴散到蛛網膜下腔。由於腦脊液循環是自上而下的單向流動,鞘內注射藥物不易到達腦室,故不再採用鞘內給藥,可在側腦室放置留置導管注射抗生素。
2.降低顱內壓的治療
如果患兒顱內壓明顯升高,可採用呋塞米每次1mg/kg靜推,或20%甘露醇每次0.5-1g/kg快速靜脈滴注,兩者可交替應用,但不主張多次使用,因為多次使用容易使腦脊液變稠,增加炎症後粘連。
3.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
使用抗生素治療化腦時,細菌的大量裂解會刺激機體產生更多的炎症介質,而加用地塞米松治療可以抑制這些炎症介質的產生,從而減輕炎症,降低細菌性腦膜炎的後遺症和發病率、死亡率,所以應及早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一般使用地塞米松,每次0.1-0.2mg/kg,首次用藥最好在開始抗生素治療前15-20min,然後每6-8小時一次,持續2-4天。
4.支持性治療
第一步是維持水和電解質平衡。對於不能進食時的靜脈補液,早期要嚴格控制輸液量(一般可維持在70%),因為本病在發病初期由於抗利尿激素分泌過多造成液體瀦留,常導致稀釋性低鈉血癥,並常伴有腦水腫。輸新鮮血液或血漿:每次輸10ml/kg,可根據病情少量多次應用。血球蛋白:有資料顯示,靜脈輸注人血球蛋白對治療新生兒化膿性腦膜炎有效,推薦劑量為500mg/(kg-d),持續3~5天。靜脈輸注人血球蛋白的不良反應包括皮膚潮紅、噁心、嘔吐、頭痛、氣短和其他過敏反應,這些反應通常在輸液早期發生,與鎮靜速度有關。當明確發現硬膜下積液時,應進行硬膜下穿刺放液,每次不超過15毫升,穿刺無效時可考慮手術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