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頻治療肝癌在我國已有十多年的歷史,其適應症、具體操作技術和療效已得到同行業的普遍認可,並納入中華醫學會制定的肝癌診治規範。
I.射頻(RF)
射頻(ridiofrequendcy ablation,RF)是近年來應用於肝癌治療的一項新技術。它通過影像學方法將電極針引入腫瘤組織,通過射頻產生離子震盪和熱量,使電極周圍組織壞死,從而達到治療腫瘤的目的。因其定位準確,創傷小,破壞徹底,疼痛輕,恢復快,已成為肝癌輔助治療的重要手段。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02醫院肝膽外科於2000年開展了這項技術,至今已用射頻治療肝癌1000餘例,積累了豐富的治療經驗,取得了滿意的治療效果。
II.治療原理
癌細胞的耐熱性比正常組織細胞差,局部加熱到39-40℃可使癌細胞停止分裂,41-42℃可使癌細胞的DNA破壞,甚至細胞死亡。高頻射頻波(460kHz)可激發組織細胞進行等離子體振盪,離子相互撞擊可產生80-100℃的局部熱量,可迅速有效地殺死腫瘤細胞。當溫度不足以引起壞死時,可以引起另一種形式的細胞死亡--調控。被高溫滅活的腫瘤組織由於細胞免疫表型的改變而具有腫瘤苗頭的作用,從而起到特殊的抗腫瘤作用。射頻治療還可使腫瘤周圍組織凝固、壞死,形成反應區,從而阻斷腫瘤血供,防止腫瘤轉移。對肝臟的醫療狀況有很好的瞭解,對不能耐受手術者也有很好的效果。
3.操作方法
進行射頻治療時,常規準備全身麻醉和開放器械,以備不時之需。然後在超聲引導下放置腫瘤,根據腫瘤的大小,插入一個或兩到三個穿刺針。射頻能量是預先設定的,計算機監測能量輸出、組織阻抗和治療時間。對於直徑小於5釐米的腫瘤,一次或兩次就足夠了。對於直徑大於5釐米的腫瘤,在不同層次、不同方向、適當地進行多次穿刺。
4.療效判定
術後2個月複查
(1)患者全身情況,如精神萎靡、血液循環不良、肝區疼痛不適等,均有改善。
(2)實驗室AFP結果正常。
(3)超聲檢查病灶近期高熱,無明顯血流信號,治療後高熱無聲病灶比治療前大。
(4)螺旋CT掃描病灶低迴聲,增強掃描後病灶無增強,治療後低迴聲無增強病灶比治療前大,等四項標準來判斷治療效果好壞,依次分為效果好、部分有效、無效,然後每2個月複查一次。
五.治療效果
小肝癌的治療效果可與手術相媲美。對於一些特殊部位的腫瘤,如靠近大血管、膽管、膽囊和腸管等器官的腫瘤,開放式射頻具有獨特的優勢,主要表現在定位準確,操作安全,療效可靠。
VI.併發症
經皮穿刺射頻和其他各種微創治療最嚴重的兩個併發症是:穿刺部位出血和腹腔器官損傷。這兩種情況都需要及時進行開腹探查以止血或修復損傷。
其他輕微的併發症,如皮膚燒傷、局部疼痛、胸腔積液、術後發熱等,可通過對症治療得到改善。
VII.鎮痛措施
最初的手術病例只採用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大多數病人能耐受,但疼痛較重,有時影響治療效果。後期總結經驗,術前常規肌肉注射杜冷丁50mg、芬必得25mg,術中給予充足的氧氣、心電監護,必要時給予異丙腎上腺素緩慢持續鎮靜。當出現噁心、嘔吐、高血壓、低血壓、心律失常時,加強對症治療,患者的疼痛和不適感明顯減輕,這些都保證了手術的順利進行。術後疼痛一般都能忍受,不提供止痛藥,避免掩蓋病情,延誤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