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篩查有必要嗎?最近,有些人對癌症篩查的必要性提出質疑,認為它不能有效地減少死亡,篩查只能使很小一部分人受益,大多數人被過度診斷,其中一些人的健康反而受到損害,而且有些癌症如果沒有被發現,可能終身無害。這是真的嗎?讓我們聽聽專家們怎麼說。
在9月17-21日舉行的第17屆全國臨床腫瘤學會議上,以下專家就癌症篩查問題發表了他們的觀點。以下是一些要點,供讀者參考。
中國臨床腫瘤學會(CSCO)副秘書長、北京307醫院乳腺癌科主任姜澤飛說,在中國目前的人口中,醫學和知識水平差異很大,通過篩查來提供一些預警和發現一些新病例並沒有錯,因為大多數中國人每年只做一次體檢。
"我一直對癌症篩查涉及的社會效益持肯定態度。因為從國家政策的角度來看,這確實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但如果非要得出一個結論的話,我認為應該進行篩查,但不能濫竽充數,不能因為國外某些研究的結果而否定篩查的意義,不能進行篩查"。江澤飛表示。
姜澤飛還表示,篩查與普查不同,篩查的目的是為了從固定人群中提前發現一些病例,其篩查人群本身就有一定的暴露率、發病率。他說:"我認為篩查的目的是要從固定的人群中提前發現一些病例,它的篩查人群本身就有一定的暴露率、發病率。我倒是建議中國政府有關部門瞭解這些項目的意義,在不同的社區、不同的人群中以不同的方式進行篩查,實現資源的合理投入。例如,篩查的時間不應錯過發病的高峰年齡。所以我認為與其簡單地去做某一個篩查項目,不如去做一個全面的醫療保障體系。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張曉東說,我不同意從是否降低死亡率的角度來看待癌症篩查的意義,因為目前學術界的共識是,腫瘤患者存活五年以上就算治癒了。從長遠來看,篩查對患者可能沒有甚麼意義,但從近期來看,篩查有利於早期診斷和治療,從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和5年或10年的生存率。
"美國引進結直腸癌篩查項目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了篩查的意義。20年前,美國引進結直腸癌篩查的做法遭到了國會許多人的反對,但經過20年的實施,美國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都大幅下降。目前,日本的胃癌和食道癌的治癒率很高,這得益於他們的早期診斷和治療以及強烈的篩查意識。相比之下,中國人的疾病篩查意識很低"。張稱。
張曉明還表示,對相關研究的解讀首先要認識到其有限的範圍,如甚麼樣的疾病就做甚麼樣的篩查等,否則可能會使我們多年來推廣腫瘤早診早治理念的努力付諸東流。
認為只有少數人可以從篩查中受益,而大多數人都是 "隨波逐流",這實際上是一個錯誤的命題,因為如果不篩查,你怎麼知道自己是屬於少數人還是多數人?如果不篩查,我們怎麼能知道自己是屬於少數還是多數?鑑於腫瘤的發病機制尚不完全清楚,無法預測或預防,任何人都可能是少數。因此,即使篩查對降低總體死亡率的貢獻再小,對陽性個體的意義也是百分之百。因此,相關專家應該在實質性領域開展工作,如篩查方案的個性化和早期陽性體徵的識別,而不是爭論是否應該進行篩查。
"至於含有X射線的各類檢查的副作用,沒有證據表明在規定的篩查劑量和時間間隔下存在癌症或其他身體傷害的風險"。唐磊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