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發性下肢深靜脈功能不全 原發性下肢深靜脈功能不全繼發於下肢淺靜脈曲張,但其臨床表現較重,患者長時間站立時有脹痛感,腫脹明顯,做下肢淺靜脈測壓時,站立活動後壓力下降率降低,一般在30%以內。
2.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後綜合徵 下肢淺靜脈曲張多為該綜合徵的代償症狀,病程早期,患者有均勻一致的肢體腫脹,疼痛伴發熱,檢查可見股三角區和腓腸肌有明顯壓痛,彎腰向背側則感到腓腸肌疼痛(Homans徵陽性)。當下肢深靜脈被血栓堵塞,形成迴流障礙 在疾病晚期,血栓經機化後重新開放,靜脈瓣膜被破壞,成為迴流病變,患者表現為下肢淺靜脈曲張,下肢水腫,站立時下肢皮膚髮紅或發紺,四肢沉重腫脹或痠痛感,營養改變,可出現患肢的淋巴水腫。深靜脈血管造影對明確診斷有幫助。
3.動靜脈瘻 多發生於外傷後,尤其是穿透性損傷,偶有先天性的,動靜脈瘻部位可感覺和聽到震顫和連續的血管雜音,近端肢體增粗發熱,多毛多汗,遠端肢體發涼,可有水腫。
4.靜脈畸形骨肥大綜合徵(Klippel-Trénaunay綜合徵) 本病由先天性動靜脈溝通或先天性靜脈畸形(深靜脈壓迫、高度狹窄或閉塞)引起,靜脈曲張較廣泛,不限於大隱靜脈或小隱靜脈的主幹,常在大腿外側。後側也有明顯的靜脈曲張,患肢常在健側鉸接處增厚生長,也有大面積的紅褐色 血管痣樣變,有人稱之為 "酒斑",根據以上三聯徵象,鑑別比較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