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和發病機制:
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ANCA)相關性血管炎包括肉芽腫性多血管炎(GPA)/韋格納肉芽腫(WG)、顯微鏡下多動脈炎(MPA)和嗜酸性肉芽腫性血管炎(EGPA)/變應性肉芽腫性血管炎(AGPA)/ Churg-strauss綜合徵(CSS),ANCA是診斷的有效工具。
三種血管炎性疾病均可累及心臟,最常見於EGPA,其心臟受累達50%-62%,是其早期死亡及不良預後的主要原因。
心臟累及主要有兩方面機制:血管炎所致缺血和嗜酸性粒細胞浸潤心肌。
二、臨床特點:
典型的GPA有“上呼吸道、肺臟和腎臟” 三聯徵,EGPA常出現過敏性鼻炎、哮喘等過敏前驅症狀,伴有嗜酸性粒細胞組織浸潤,MPA以其缺乏肉芽腫形成而可與其他小血管炎鑑別。合併心肌損害表現為心肌炎、心力衰竭、瓣膜疾病(尤其是二尖瓣反流)和心包積液,甚至心源性猝死,可合併繼發於肺臟疾病的肺動脈高壓。
三、診斷:
符合ANCA相關性血管炎的分類標準。心肌累及在EGPA中尤其常見,ANCA陰性者更多。心電圖及24小時動態心電圖顯示多種心律失常。鑑於38%的EGPA患者合併心肌損害時缺乏心臟症狀且ECG正常,所有EGPA患者均需完善超聲心動圖(UCG)和/或心臟核磁(CMRI)。FDG-PET可鑑別CMRI難以區分的纖維化和炎症。
四、危險分層級猝死預防:
參見《大動脈炎心肌損害》。
五、治療糖皮質激素聯合CTX為經典治療方案,IVIG對傳統治療方案無效者可為一種有效的治療選擇。
1990年ACR肉芽腫性多血管炎分類標準:
1、鼻或口腔炎症:痛性或無痛性口腔潰瘍,膿性或血性鼻腔分泌物。
2、胸片異常:胸片是結節、固定浸潤灶或空洞。
3、尿沉渣異常:鏡下血尿(RBC>5/高倍視野)或出現紅細胞管型。
4、病理性肉芽腫性炎性改變:動脈壁或動脈周圍,或血管(動脈或微動脈)外區有中性粒細胞浸潤。
符合2條或2條以上時可診斷為GPA,診斷的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88.2%和92.0%。
顯微鏡下多動脈炎的診斷要點:
1、中老年,以男性多見。
2、存在關節、眼、耳、心臟、胃腸道等系統性炎症性疾病的症狀。
3、腎臟損害表現:蛋白尿、血尿或(及)急進性進行性腎功能不全等。
4、肺出血:胸片示小泡狀浸潤影,需排除肺水腫或感染。
5、腎活檢示系膜增殖和新月體形成的局灶節段性壞死性腎小球腎炎。
6、皮膚或其他內臟活檢示白細胞破碎性血管炎。
7、P-ANCA陽性。
本病尚無統一診斷標準,以上情況有助於MPA的診斷。
1990年ACR嗜酸性肉芽腫性多血管炎分類標準:
1、哮喘:喘鳴史或呼氣時有瀰漫高調音。
2、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白細胞計數中嗜酸性粒細胞>10%。
3、單發或多發神經病變:由於系統性血管炎所致單神經炎、多發單神經炎或多神經炎(即手套/襪套樣分佈)。
4、非固定性肺浸潤。
5、鼻竇炎:急性或慢性鼻竇疼痛或壓痛史,或影像檢查示鼻竇不透光。
6、血管外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病理示動脈、微動脈、靜脈外周有嗜酸性粒細胞浸潤。
符合4條或4條以上時可診斷為EG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