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管炎是一種較頑固的血管疾病,多年來一直被認為是不治之症,最終都得截肢,由於是雙側病變,不少患者甚至雙下肢高位截肢,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隨著科技發展,近年來微創技術的迅速提高,使原來被認為是“禁區”的脈管炎小腿病變,也能得到很好治療。所以,只要早期規範治療,護理得當,正常生活完全可以達到。
甚麼叫脈管炎
脈管炎全稱“血栓閉塞性脈管炎”,是發生於血管的變態反應性炎症,與細菌感染沒有關係,主要侵犯中小動脈,多發生於下肢,被侵犯的動脈呈節段性狹窄、閉塞,形成血栓阻塞,引起肢體血液循環障礙,局部組織出現缺氧,失去營養、發生潰爛、壞疽。患脈管炎的高危人群是吸菸者(尤其是青壯年男性)、精神緊張者、營養不均衡、寒冷潮溼地區居民、家族遺傳因素。絕大多數發生於20-40 歲的男性,女性很少見。
脈管炎有哪些表現?
早期症狀一般僅有下肢沒勁,走路酸脹,或肢端發涼、怕冷,進一步發展就會出現特徵性疼痛,醫學上叫“間歇性跛行”,表現為走一段路小腿肌肉或足底出現酸脹無力、或程度不等的疼痛,經短暫休息可緩解,再走同樣的距離又會出現同樣的疼痛。進一步發展就會出現夜間疼痛,白天痛輕,入夜加重,疼痛劇烈難忍,患者常抱膝而坐,捶胸頓足,痛不欲生。常常整夜坐到天亮,一分一秒苦熬通曉,可有情緒不安,頭暈腰痛不適。如果還不能得到正確治療,就會進入壞死期,出現肢端潰瘍、壞死,肢端變黑、象幹樹枝一樣,有的自行脫落,脫落後,常遺留潰瘍而經久不愈。中醫學根據這個特徵叫“脫疽”,全身常伴有發熱、口乾、食慾減退、失眠、便秘、尿黃赤等症狀。
脈管炎的治療
主要著重於改善和增進肢體血液循環,解除和減輕疼痛,挽救肢體。
1、保守治療
(1)一般治療:除禁菸外,尚應防止受冷、受潮和外傷,也不能過熱,以免組織缺氧量增加。
(2)藥物治療a、中醫中藥b、血管擴張藥c、抗生素和鎮靜藥d
(3)其他:降低血粘度,抗血小板聚集等藥物,高壓氧療法等。
2、手術治療
對於血管阻塞主要有血管腔內成形術和動脈搭橋術。動脈搭橋術是通過自體或人工血管搭一“血管橋”,跨越血管阻塞段使近端的血液通過“橋”流到遠端的缺血段,恢復遠端肢體缺血組織的血液供應。血管腔內成形術不需要開刀完成了手術的效果,是通過一針眼插入球囊導管對狹窄或阻塞的血管進行擴張,使血管內膜重塑,增加血管流量,改善遠端血液供應,必要時可能還需植入血管支架。特別是仁濟醫院近年開展的小而長球囊技術,使原先認為是禁區的小腿狹窄血管也能達到良好的再通效果,極大地挽救了脈管炎患者的病肢。此方法具有微創,無刀口(如果說有“刀口”的話,那就是一打針的針眼)、創傷小、恢復快、無痛苦、費用低等優點,因此,特別適合於年老體弱患者。
脈管炎的預防
1、戒菸限酒吸菸是脈管炎的一個重要因素。菸草中的尼古丁是縮血管物質吸菸後可使皮膚血管收縮,血流緩慢手指或腳趾皮溫明顯降低。因此,預防血栓閉塞性脈管炎首先要積極戒菸。俗話說:要煙不要腳,要腳不要煙。絕對戒菸是遏止病情變化的重要措施。
2、肢體保暖尤其是冬春季應避免受寒、潮溼,儘可能少在室外長時間停留和工作。每天用熱水洗手、洗腳,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擦乾後外擦凡士林、甘油等。禁用冷水或過熱水洗腳。過熱,也會促進病變進展。
3、預防外傷平時應穿鬆軟的布鞋,適當透氣,使腳處於溫暖乾燥環境;修剪指(趾)甲時,要特別留意,不要剪的過深。防止輕微外傷引起嚴重後果,有了壞疽或潰瘍後應儘早到醫院診治,切莫自行用藥、修剪造成更大的後果;即使是通常不予重視的黴菌感染,如足癬等,也會對患肢造成威脅,因此,避免足部碰撞、壓傷,一旦發生外傷或足部黴菌感染應及時治療。
4、良好生活習慣低鹽低脂飲食,可多飲水,平時多食黑木耳。堅持運動鍛鍊也十分重要。
5、堅持藥物治療降低血液黏稠度血液流動速度緩慢,血液黏稠度增加,可引起血栓形成,使原已狹窄的動脈完全阻塞。並可在醫生指導下服用小劑量阿司匹林。控制高血壓和血糖。
6、加強鍛鍊功能鍛鍊不僅可以防止肌肉萎縮,而且使肢體的血流量增加,促使血管側支開放,活動量要適當。因為患肢本身處於缺血狀態,過度活動時必然加重症狀。方法:患肢作高舉下垂運動,如Buerger運動,即病人平臥,先抬高患肢45度以上,再在床邊下垂2-3分鐘,然後放置水平位2分鐘,並足部旋轉,伸屈活動,反覆活動20 分鐘,每日數次。或作單純步行,行走速度、距離,都以不產生肢體疼痛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