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麼是椎間盤突出症?
脊柱由頸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組成。椎體之間的盤狀結構稱為椎間盤,起著抵抗重力和外力的緩衝作用。它被一個緻密的纖維環所包圍。由於腰椎間盤各部分(包括髓核、纖維環和軟骨板),特別是髓核,都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會破裂。而髓核組織從破裂處向後方或椎管內突出(或脫出),致使鄰近的脊神經根受到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一系列的腰痛、一側或雙側下肢麻木、疼痛等。從而產生一系列的臨床症狀,如腰痛、一側或雙側下肢麻木和疼痛。腰椎間盤突出症常累及頸椎和腰椎,引起頸椎間盤突出症和腰椎間盤突出症。近年來,頸椎和腰椎間盤突出症在人群中的發病率持續上升,目前已達15.2%,且有低齡化趨勢。
如何對腰椎間盤突出症進行分類
1.腰椎間盤突出症是一種常見的疾病。
3.根據突出程度,可分為中央型、外側型和遠外側型等。
甚麼是頸椎病?
頸椎病是指頸椎退變導致頸椎管或椎間孔變形、狹窄,刺激和壓迫頸部脊髓和神經根,引起相應臨床症狀的疾病。
發病機制?
1、多由頸椎間盤退變、頸椎骨質增生引起,長期的局部肌肉、韌帶、關節囊損傷,可引起局部出血性水腫、炎症改變,在病變部位逐漸出現炎症機化,而形成骨質增生。
2.不良姿勢是造成頸椎損傷的另一個主要原因。長時間低頭工作,躺在床上看電視、看書,喜歡高枕無憂,長時間操作電腦,劇烈轉動頸部或頭部,在行駛的汽車上睡覺,這些不良姿勢都會使頸部肌肉長期處於疲勞狀態,容易造成損傷。過去是會計和教師的職業病,現在是辦公室的常見病。
發病機制?
椎間盤的退變是基本的病理變化,進而導致一系列的病理變化:
1、早期,頸椎間盤出現脫水,髓核含水量下降,纖維環腫脹,繼而出現退變,甚至破裂。頸椎間盤變性後,抗壓和抗張力能力下降。可發生周圍侷限性或廣泛性膨出,椎間盤間隙變窄,關節突重疊、錯位,椎間孔的縱徑變小。
2、引起繼發性椎體間不穩定,椎體間活動度增加,椎體輕度滑脫,繼而出現後結節、鉤椎關節和椎板的骨質增生,黃韌帶和副韌帶變性,軟骨化和骨化等變化。而椎體與突出的椎間盤、韌帶組織之間形成的間隙,由於組織液的積聚,加之微觀損傷形成的出血,使這些血性液體發生機化,進而鈣化、骨化,從而形成骨贅。
3、椎體前後韌帶的鬆弛使頸椎不穩定,增加了外傷的機會,使骨贅逐漸增多。
骨贅與隆起的纖維環、後縱韌帶及外傷反應引起的水腫或纖維瘢痕組織一起,在相當於椎間盤的位置形成了突入椎管的混合物,對頸神經或脊髓產生壓迫作用。鉤椎關節的骨質可由前向後突入椎間孔,壓迫神經根和椎動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