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人老腿先老,防老先護膝”。膝關節是人身上最大、最複雜、活動量最多而且也最容易受傷的關節,我們平時在生活和運動中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損傷它。因此,膝關節也是全身發病率最高的關節。天氣漸涼,受膝關節疼痛困擾的人群也日漸增多。
膝關節產生的症狀往往不具有特異性,比如疼痛、打軟腿、關節交鎖等症狀,可以因為交叉韌帶損傷、半月板損傷引起,也可以因為髕股關節異常、關節軟骨病變引起,甚至可能僅因為異常增生滑膜的嵌頓而引起。目前比較常見的膝關節疾患主要是骨性關節炎、滑膜炎、半月板及交叉韌帶損傷等,其主要表現是膝關節腫痛、彈響、摩擦感、滑動感、關節交鎖及膝軟等。
有些老年人為了強身健體,堅持每天爬山,爬樓梯,卻引來了膝蓋疼痛的毛病。人在爬山時,膝關節需要在負擔全身重量下進行彎曲動作。機器運轉需要滴點機油潤滑,人體關節也一樣,在關節腔內有潤滑液分泌,減少關節軟骨之間的磨損。中老年人關節腔內“潤滑液”的分泌,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減少,甚至完全停止。在膝關節中間夾著一塊“墊片”(半月板),隨著年齡的增長,墊片磨損程度也會不斷增加,在沒有“潤滑液”和受損“墊片”的情況下,關節運動時,軟骨和軟骨直接摩擦,長期不勝負荷的膝關節就很容易出毛病。除此之外,現在很多白領沒時間去健身房鍛鍊,往往會選擇一些簡單的辦公室運動,比如跑跑樓梯,跳跳繩來減肥,可他們只注重耗氧量、運動量以及耗熱量等,卻忽略了最重要的關節負重因素。我們在臨床常常碰到一些體育愛好者,20幾歲的小夥子,關節鏡下看到的關節軟骨面就好比60歲的老年人,軟骨薄、脆、軟,甚至用手術鉤一碰,都能扎進軟骨裡。膝關節運動量加大,會導致膝蓋軟骨及韌帶損傷,一旦磨損過重,就可能導致嚴重的軟骨磨損和韌帶老化,出現各種骨關節疾病。我們在登山、跳繩、爬樓梯,尤其是下山和下樓梯時,軟骨面之間的受力強度可達自身體重的3倍,短時間我們自身還能調節恢復,但長期鍛鍊,顯然會讓膝關節不堪重負。特別是原先就有膝關節疾病的患者,因為對疾病的不瞭解,覺得通過鍛鍊可以減輕症狀,結果適得其反,過度的運動,增加膝關節的磨損,刺激膝關節內炎症因子的釋放,加快原先骨關節炎的發展。
在疾病初期,人們往往不重視,以為雖然有點兒不舒服,但又不影響日常工作和學習,就能忍則忍,不去就醫,或者僅僅接受小針刀、針灸、貼膏藥、理療等治療,等問題嚴重了、不能行走時,才想起來到醫院就診,但此時膝關節大多數已嚴重變形,不但延誤了治療,而且還給治療增加了難度。
對於膝關節疾病的治療,第一步就是要求患者制動,而上述行為首先就違背了第一個原則,如此一來,後期需要藥物控制,或是口服,或是關節內注射,最後可能不得不接受手術治療來徹底緩解症狀。以往嚴重的膝關節疾病,明確診斷後只能切開膝關節手術治療,可是手術切開治療傷口大、痛苦大,膝關節功能往往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恢復。現在治療膝關節疾病不再需要幾個月的恢復期,醫生可以通過膝關節鏡微創技術來直接治療一些膝關節的疾病。微創關節鏡手術治療膝關節病,療效確切,切口小(一般2-3個5毫米左右長度的傷口)、不感染、皮膚瘢痕極小,能夠有效去除關節腔內有害液體、碎屑、關節內的遊離體、損傷的半月板和韌帶以及增生的骨刺,解決疼痛和交鎖問題,治療創傷小、疤痕少、康復快、併發症少,而且手術時間短、精度高,病人在手術後當天即能下地行走。一般總住院天數約3天,術後第1天即可出院。由於住院時間短,相應地也大大減少了患者治療的相關費用。大多數人在術後1周左右即可以恢復正常生活和輕微工作,4周以後就可以參加一些運動或緊張的工作。因此膝關節鏡治療深受廣大膝關節疾病患者的喜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