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23 20:51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防老先護膝”。膝關節是人身上最大、最複雜、活動量最多而且也最容易受傷的關節,我們平時在生活和運動中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損傷它。因此,膝關節也是全身發病率最高的關節。天氣漸涼,受膝關節疼痛困擾的人群也日漸增多。

  膝關節產生的症狀往往不具有特異性,比如疼痛、打軟腿、關節交鎖等症狀,可以因為交叉韌帶損傷、半月板損傷引起,也可以因為髕股關節異常、關節軟骨病變引起,甚至可能僅因為異常增生滑膜的嵌頓而引起。目前比較常見的膝關節疾患主要是骨性關節炎、滑膜炎、半月板及交叉韌帶損傷等,其主要表現是膝關節腫痛、彈響、摩擦感、滑動感、關節交鎖及膝軟等。

  有些老年人為了強身健體,堅持每天爬山,爬樓梯,卻引來了膝蓋疼痛的毛病。人在爬山時,膝關節需要在負擔全身重量下進行彎曲動作。機器運轉需要滴點機油潤滑,人體關節也一樣,在關節腔內有潤滑液分泌,減少關節軟骨之間的磨損。中老年人關節腔內“潤滑液”的分泌,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減少,甚至完全停止。在膝關節中間夾著一塊“墊片”(半月板),隨著年齡的增長,墊片磨損程度也會不斷增加,在沒有“潤滑液”和受損“墊片”的情況下,關節運動時,軟骨和軟骨直接摩擦,長期不勝負荷的膝關節就很容易出毛病。除此之外,現在很多白領沒時間去健身房鍛鍊,往往會選擇一些簡單的辦公室運動,比如跑跑樓梯,跳跳繩來減肥,可他們只注重耗氧量、運動量以及耗熱量等,卻忽略了最重要的關節負重因素。我們在臨床常常碰到一些體育愛好者,20幾歲的小夥子,關節鏡下看到的關節軟骨面就好比60歲的老年人,軟骨薄、脆、軟,甚至用手術鉤一碰,都能扎進軟骨裡。膝關節運動量加大,會導致膝蓋軟骨及韌帶損傷,一旦磨損過重,就可能導致嚴重的軟骨磨損和韌帶老化,出現各種骨關節疾病。我們在登山、跳繩、爬樓梯,尤其是下山和下樓梯時,軟骨面之間的受力強度可達自身體重的3倍,短時間我們自身還能調節恢復,但長期鍛鍊,顯然會讓膝關節不堪重負。特別是原先就有膝關節疾病的患者,因為對疾病的不瞭解,覺得通過鍛鍊可以減輕症狀,結果適得其反,過度的運動,增加膝關節的磨損,刺激膝關節內炎症因子的釋放,加快原先骨關節炎的發展。

  在疾病初期,人們往往不重視,以為雖然有點兒不舒服,但又不影響日常工作和學習,就能忍則忍,不去就醫,或者僅僅接受小針刀、針灸、貼膏藥、理療等治療,等問題嚴重了、不能行走時,才想起來到醫院就診,但此時膝關節大多數已嚴重變形,不但延誤了治療,而且還給治療增加了難度。

  對於膝關節疾病的治療,第一步就是要求患者制動,而上述行為首先就違背了第一個原則,如此一來,後期需要藥物控制,或是口服,或是關節內注射,最後可能不得不接受手術治療來徹底緩解症狀。以往嚴重的膝關節疾病,明確診斷後只能切開膝關節手術治療,可是手術切開治療傷口大、痛苦大,膝關節功能往往需要幾個月的時間才能恢復。現在治療膝關節疾病不再需要幾個月的恢復期,醫生可以通過膝關節鏡微創技術來直接治療一些膝關節的疾病。微創關節鏡手術治療膝關節病,療效確切,切口小(一般2-3個5毫米左右長度的傷口)、不感染、皮膚瘢痕極小,能夠有效去除關節腔內有害液體、碎屑、關節內的遊離體、損傷的半月板和韌帶以及增生的骨刺,解決疼痛和交鎖問題,治療創傷小、疤痕少、康復快、併發症少,而且手術時間短、精度高,病人在手術後當天即能下地行走。一般總住院天數約3天,術後第1天即可出院。由於住院時間短,相應地也大大減少了患者治療的相關費用。大多數人在術後1周左右即可以恢復正常生活和輕微工作,4周以後就可以參加一些運動或緊張的工作。因此膝關節鏡治療深受廣大膝關節疾病患者的喜愛。

關節鏡微創技術是甚麼?相關文章
隨著胸外微創技術的發展和普及,3-4孔胸腔鏡video-assistedthoracicsurgery(VATS)手術已經替代傳統開胸方法完成大部分肺及縱隔手術,如肺葉切除,淋巴結清掃術、胸腺擴大切除術等,並已證實VATS的安全性及可靠的遠期預後。但由於多操作孔trocar卡壓,對多根多處肋間神經造成損傷,仍有部分患者出現較重的術後疼痛及麻木甚至長期慢性疼痛。2002年出現了單孔胸腔鏡技術,但僅
發布於 2022-10-11 10:53
0評論
椎間孔鏡脊柱微創技術代表一種全新的脊柱微創手術概念。它通過在腰部的側方開一個7mm左右的切口,在局麻或硬膜外麻醉下將一根脊柱內鏡從椎間孔放入到椎管中進行椎間盤切除、神經根管減壓等操作。這種脊柱微創技術是目前治療腰椎間盤突出症創傷最小的方法,對脊柱的穩定性破壞最小,可以在局麻下進行,術後只需要休息2個小時,病人就可以下地回家。而且由於這種手術是在內鏡下的直視操作,避免了各種經皮穿刺技術的盲目性,所
發布於 2023-03-23 18:46
0評論
很高興能利用這個平臺與大家一起探討、共享微創脊柱外科椎間孔鏡技術,我2011年從師於美國的脊柱微創外科大師AnthornyYeung教授,Yeung教授語重心長的教誨、希望這項脊柱微創外科頂尖技術能夠在國內很好的開展,回國後逐步開展了這項技術,目前利用該項技術已經成功治療了200餘例病例,該技術創傷小,僅有1cm的切口通道,局部麻醉,安全(對經過正規訓練、培訓,熟練掌握該技術的脊柱微創外科醫生而
發布於 2022-10-22 23:39
0評論
微創內鏡下腰椎間盤摘除術(MicroendoscopicDiscectomy,MED)是一種經後路椎板間隙的腰椎內窺鏡手術,其特點是在內窺鏡輔助下通過一個直徑16~18cm的工作通道完成全部手術操作。MED手術中使用的窺鏡英文稱為Microendoscope,直譯應該是顯微內窺鏡或者顯微內鏡,在進入中國後,卻被意譯為椎間盤鏡、椎管鏡、脊柱鏡等等。1995年Smith和Foley最早介紹了MED技
發布於 2023-03-23 18:51
0評論
何為椎間盤突出?脊柱由頸椎、胸椎、腰椎、骶椎和尾椎組成。椎體間呈圓盤狀的結構,稱為椎間盤,起緩衝重力和外力的作用。四周是緻密的纖維環。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包括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後,在多種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於後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症
發布於 2022-12-22 02:35
0評論
      腹腔鏡技術指的是在腹部、腰部、大腿等區域建立觀察和操作通道,藉助腹腔鏡器械或達芬奇機器人機械手臂輔助下實現腔內操作,達到腔內切除、重建等目的,已基本取代了傳統的開放手術,特別是在泌尿外科領域。目前腹腔鏡技術已基本涵蓋了泌尿外科傳統需要開放手術的所有領域:如腎上腺腫瘤切除,腎(部分)切除、腎盂成形,腎盂、輸尿管切開取石,腎盂-輸尿管全長切除,輸尿管再植,膀胱切除+尿流改道、膀胱憩室切除
發布於 2022-12-25 03:20
0評論
踝關節韌帶損傷分為部分斷裂和完全性斷裂兩類,前者稱為踝關節的扭傷或捩傷,後者可發生踝關節的脫位或半脫位,三角韌帶、下脛腓全部韌帶或部分骨間膜同時損傷時,可出現下脛腓分離和距骨向外脫位。臨床上以外踝的腓距前韌帶損傷和下脛腓前韌帶損傷為多見,三角韌帶損傷常合併在踝關節骨折脫位中。大多有明確的外傷史。臨床上可發現患者的外踝前下方腫脹和疼痛、局部出現壓痛、皮下產生瘀斑,關節活動受限及跛行等。將足被動蹠屈
發布於 2023-03-23 18:01
0評論
脊柱是人體的脊樑,俗稱“大梁骨”,相當於房子的房梁,具有支撐人體的重要作用。主要由椎體和椎間盤構成,而椎間盤是比較嬌嫩的組織,由於外傷及老化常常導致椎間盤的脫水及破裂,引起腰椎間盤突出,壓迫到脊柱周圍的神經會引起腰痛及腿痛。突出的椎間盤是引起疼痛的根源,疼痛經常困擾伏案工作的白領及一些從事久坐工作的中老年人,往往用了好多手段都無法徹底解除疼痛,要去除根源必須縮小突出的椎間盤或者取出它,以往的辦法
發布於 2023-03-23 13:11
0評論
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後期,胸外科醫生一直在設計胸外科手術的入路。由此衍生出許許多多的胸部手術切口。這些切口的目的只是為了減少對胸壁肌肉的損傷,以及減少對肩關節功能的影響。由此誕生了人們常說的胸部小切口手術。這些切口均是相對於標準的經典後外側切口而言的。後期隨著醫療器械的進步,照明設備的進步,小切口手術得到迅速發展,經典手術切口明顯減少。這些小切口手術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手術損傷,減少了手術痛苦
發布於 2022-10-11 10:48
0評論
1、垂體瘤是甚麼腫瘤?發病情況如何?垂體瘤就是發生在垂體上的良性腫瘤,也叫垂體腺瘤,是顱內最常見的腫瘤之一,約佔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10~15%。根據目前國內流行病學調查垂體瘤人群年發病率為十萬分之一左右;而美國流行病學調查,垂體腺人群年發病率高達7.5~15/10萬人。正常人群隨機MRI檢查時垂體腺瘤發現率為10%~38.5%(平均22.5%)。近年來垂體瘤的發病率或者發現率越來越高,主要的原因
發布於 2023-01-10 04:5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