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3-23 18:01

  踝關節韌帶損傷分為部分斷裂和完全性斷裂兩類,前者稱為踝關節的扭傷或捩傷,後者可發生踝關節的脫位或半脫位,三角韌帶、下脛腓全部韌帶或部分骨間膜同時損傷時,可出現下脛腓分離和距骨向外脫位。臨床上以外踝的腓距前韌帶損傷和下脛腓前韌帶損傷為多見,三角韌帶損傷常合併在踝關節骨折脫位中。

  大多有明確的外傷史。臨床上可發現患者的外踝前下方腫脹和疼痛、局部出現壓痛、皮下產生瘀斑,關節活動受限及跛行等。將足被動蹠屈並內翻時疼痛加重,而 背伸和外翻時可使疼痛減輕。當其完全斷裂時踝關節處於蹠屈位時可使距骨產生向前的位移,內踝韌帶損傷除有內踝下區域疼痛、腫脹、皮下淤血、青紫、足運動受限外,內踝後方踝管可有腫脹淤血;下脛腓韌帶損傷時症狀與上述相似,但其疼痛、腫脹均在踝關節前方而不在側面。

  檢查局部有明顯壓痛以外踝下方韌帶處最為明顯,且多較侷限,易與外踝骨折相區別;內踝韌帶損傷壓痛多在內踝下部三角韌帶附著處;下脛腓韌帶損傷壓痛在踝關節前方。

  足被動內翻受傷的韌帶被牽拉而疼痛加劇,強行內翻患足則外踝韌帶斷裂處凹陷增大;內踝韌帶損傷,強行外翻患足疼痛加劇並可能出現韌帶斷裂處凹陷,固定小腿前後推動足跟可有內側活動範圍增大現象;下脛腓韌帶損傷時握住足跟作距骨側向或旋轉運動,可發現距骨活動範圍增大。

  1、非手術治療

  (1)外踝韌帶不完全斷裂 除一般性治療如早期局部冷敷外,患足應予以嚴格制動,以有利於韌帶的修復。

  ①前腓距韌帶不完全性損傷 用小腿石膏固定於外翻、背伸位3~4周,拆石膏後以 護踝制動及功能鍛鍊。

  ②腓跟韌帶不完全性斷裂 踝關節功能位(90°~100°),外翻狀小腿石膏固定4周左右,後續治療同前。

  ③後腓距韌帶不完全性損傷 則用小腿石膏外翻、蹠屈位固定4~5周。

  (2)內踝韌帶損傷中單純三角韌帶不完全性損傷 一般以小腿石膏內翻位固定4~5周。輕度者亦可用寬膠布內翻位固定3周,解除固定後再行理療及護踝外用。

  (3)單純性下脛腓韌帶損傷 採用小腿石膏、並於踝關節上方兩側塑形加壓(用雙側手掌部加壓),以使其復位。固定4~6周後更換外用護踝。

  2、手術治療

  (1)完全性外踝韌帶斷裂 除因全身情況不佳不能施術者外,原則上均應行韌帶修復術。對修復困難的晚期病例,需要附近的重建受損之韌帶。

  (2)併發骨折的三角韌帶完全斷裂 對斷裂的韌帶行修補術,對有移位的骨折可同時行開放復位+內固定術。

  (3)併發有下脛腓關節分離的三角韌帶斷裂(多伴有外踝骨折) 於手術的同時,用長螺釘將脛腓下關節固定,固定時間一般不超過6周。

  (4)併發移位骨折的下脛腓韌帶損傷 在對骨折行開放復位及內固定之同時,多選用長螺釘加壓固定及復位,術後石膏制動6~8周,並根據骨折癒合情況決定石膏拆除時間。

臀肌攣縮關節鏡微創治療怎麼樣?相關文章
術後除常規行預防感染、止血、換藥等處理外,早期、積極的功能鍛鍊尤為重要。一、術後三天內:1、觀察患病部位出血情況及彈力繃帶的鬆緊度。(防止繃帶過緊至壓傷)。2、臥床休息自由體位。3、儘可能地減少下床活動,經允許可持拐不負重行走上廁所。術後第一天:術後立即用毛巾或約束帶將雙下肢並膝捆紮,並在膝下墊一軟枕。使下肢呈屈膝15°~20°,同時屈髖60°(維持夜間並膝捆綁至3周)。有引流管的術後觀察引流液
發布於 2023-03-23 10:36
0評論
      30多歲的小史兒時因多病多次接受臀部肌肉注射,後來逐漸發現姿勢和步態異常,下蹲時尤為明顯,下蹲時雙膝關節不能併攏,兩腿必須分開;坐位時不能夠翹"二郎腿";仰臥位時,雙膝關節分開,站立時兩下肢輕度外旋,雙足不能完全併攏,呈"外八字",行走蹣跚,尤其快步或跑步時,則呈跳躍狀,酷似舞臺上那怪模怪樣的"卓別林步態",自此她就心裡產生了自卑心裡。
發布於 2023-03-26 02:41
0評論
術後除常規行預防感染、止血、換藥等處理外,早期、積極的功能鍛鍊尤為重要。一、術後三天內:1、觀察患病部位出血情況及彈力繃帶的鬆緊度。(防止繃帶過緊至壓傷)。2.臥床休息自由體位。3.儘可能地減少下床活動,經允許可持拐不負重行走上廁所。術後第一天:術後立即用毛巾或約束帶將雙下肢並膝捆紮,並在膝下墊一軟枕。使下肢呈屈膝15°~20°,同時屈髖60°(維持夜間並膝捆綁至3周)。有引流管的術後觀察引流液
發布於 2023-03-25 22:31
0評論
臀肌攣縮症(qlutealmuscle contracture GMC,外八字、蛙形腿)自1970年valderramar報導以來,國內流行病病學報道發病率1~2.49% 最高報道達4.75%;目前國內治療方法多種多樣,開放式手術一般要留下7~12cm瘢痕。本發明設計了一種簡單安全可靠,在C臂機和B超引導下微創剝離刀操作方法治療臀肌攣縮症,達到創傷小、痛苦少、恢復快、效果好術後不留瘢痕。本發明是
發布於 2023-03-11 22:36
0評論
臀肌攣縮症(glutealmusclecontracture,GMC)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纖維變性、攣縮,引起髖關節功能受限所表現的特有步態、體徵的臨床症候群。自1970年Valderrama1報告以來國內外已有眾多報道,但病因及分類尚不十分明確。典型的GMC臨床表現:外“八”字步態、並膝不能下蹲呈蛙式蹲位、跑跳受限,劃圈徵及交腿試驗陽性等。GMC是由多種原因引起的一組以髖關節功能障礙
發布於 2023-01-19 10:36
0評論
術後除常規行預防感染、止血、換藥等處理外,早期、積極的功能鍛鍊尤為重要。一、術後三天內:1、觀察患病部位出血情況及彈力繃帶的鬆緊度。(防止繃帶過緊至壓傷)。2.臥床休息自由體位。3.儘可能地減少下床活動,經允許可持拐不負重行走上廁所。術後第一天:術後立即用毛巾或約束帶將雙下肢並膝捆紮,並在膝下墊一軟枕。使下肢呈屈膝15°~20°,同時屈髖60°(維持夜間並膝捆綁至3周)。有引流管的術後觀察引流液
發布於 2023-03-23 09:26
0評論
臀肌攣縮症患者主要表現(可自我檢查)1、跑步時只能小步幅跑動,大步幅時呈跳躍狀。2、步行時呈“外八字”(鴨步或蛙形腿)步態。3、坐位屈膝屈髖90。不能雙並膝或不能翹二郎腿。4、雙膝併攏不分開不能蹲下去,下蹲時並足膝部劃圈或分開雙足雙膝才能蹲下。5、屈髖或下蹲時雙手放在臀部骨頭凸起的地方有條索狀物(或塊狀物)在骨頭表面皮膚下面滑動或發出響聲。6、有的臀部明顯板塊樣;有的臀部明顯凹陷較尖。7、有的側
發布於 2023-03-11 22:16
0評論
臀肌攣縮症(外八字、蛙形腿)治療誤區誤區一:手術時必須切除攣縮組織正確治療理念:臀肌攣縮症攣縮組織手術時是不需要切除的,只要切斷就足夠了。理由:1、攣縮組織一端連接著富有彈性的肌肉組織,一旦切斷就會被肌肉彈性回縮拉開形成缺損區,延長到足夠長度,攣縮組織不可能再直接長到一起恢復到原來攣縮長度;所以切除攣縮組織已毫無意義。2、切斷後的攣縮組織形成的缺損區需要重新填充修復以恢復連續性,切除的越多缺損區
發布於 2023-03-11 22:31
0評論
俗話說“人老腿先老,防老先護膝”。膝關節是人身上最大、最複雜、活動量最多而且也最容易受傷的關節,我們平時在生活和運動中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損傷它。因此,膝關節也是全身發病率最高的關節。天氣漸涼,受膝關節疼痛困擾的人群也日漸增多。膝關節產生的症狀往往不具有特異性,比如疼痛、打軟腿、關節交鎖等症狀,可以因為交叉韌帶損傷、半月板損傷引起,也可以因為髕股關節異常、關節軟骨病變引起,甚至可能僅因為異常增生滑膜
發布於 2023-03-23 20:51
0評論
臀肌攣縮症簡稱GMC,主要由於臀部肌肉及其筋膜纖維變性、攣縮,嚴重者還會有臀大肌、臀中肌、臀小肌不同程度的萎縮,從而導致髖關節內收、內旋、屈曲障礙,患者常表現蹲坐時姿勢異常、步態異常等引起髖關節功能受限所表現的特有步態、體徵的臨床症候群。其病因和分類尚不十分明確,但臀部肌肉注射是導致本病發生的主要原因,反覆注射,針頭的機械損傷和化學藥物的刺激引起局部的出血、水腫和肌纖維炎,最終形成臀肌的纖維化和
發布於 2023-01-16 18:06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