術後除常規行預防感染、止血、換藥等處理外,早期、積極的功能鍛鍊尤為重要。
一、術後三天內:
1、觀察患病部位出血情況及彈力繃帶的鬆緊度。(防止繃帶過緊至壓傷)。
2.臥床休息自由體位。
3.儘可能地減少下床活動,經允許可持拐不負重行走上廁所。
術後第一天:術後立即用毛巾或約束帶將雙下肢並膝捆紮,並在膝下墊一軟枕。使下肢呈屈膝15°~20°,同時屈髖60°(維持夜間並膝捆綁至3周)。有引流管的術後觀察引流液的量及性質,術後第2天拔管。主動肌肉收縮運動:術後取雙下肢並膝伸直位,麻醉清醒後,即開始股四頭肌靜位收縮、足部運動及臀部肌肉夾緊運動,每次持續5秒鐘。3組/日,20次/組。
術後第二天:訓練方法:
1、被動雙膝交叉練習:患者平臥.助手幫助將其一側腿交叉搭在另一側腿上,膝部為交叉點,左右交替,反覆進行。此方法可以避免臀部肌肉粘連。每天應不少於30~50次。
2、被動雙膝屈膝練習:患者平臥,助手幫助將其雙腿併攏屈膝,然後指導患者雙手抱膝.儘量使大腿貼近胸部,持續數秒後放平雙腿,反覆進行。此方法練習目的也是防止臀部肌肉粘連,每天不少於30次。
二、術後4-5日
扶雙柺室內負重行走。白天可以練習髖關節內收,即大腿向對側交叉的動作。但限度是到感覺到疼痛即需要停止,範圍不能過大,否則容易引起血腫,延長康復時間。
被動下蹲練習:患者下床,雙手握住床尾,並膝下蹲,助手站在後面頂住其後背,囑患者儘量不要彎腰,腳跟不要離地,持續1~2min後站起.每次練習反覆進行,次數可根據病情循序漸進。每天應保持在30~50次。
三、術後5-8日,扶單拐或去拐行走及屈髖(坐位)。
1、步態訓練:鼓勵患者下床練習行走,患者挺胸抬頭,雙上肢向前平伸,助手雙手扶患者雙手,踩直線雙足交叉行走,3次/日,每次沿20米直線來回行走,並隨時調整患者姿勢,使其協調。
2、“一字步”練習:助手面對患者,牽其雙手,囑患者走一字步(即走“貓”步),糾正患者異常步態,每天不少於300步。
3、並膝下蹲訓練:術後5~7天,指導患者扶欄杆主動並膝下蹲訓練,欄杆高度以平患者腰部為宜,練習時雙足雙膝併攏,足跟不離地,腰背部挺直,屈膝下蹲,下蹲速度一定要緩慢,防髖關節外展外旋,3組/日,30次/組,逐漸增加練習強度和時間。
四、術後二週拆線,鼓勵髖內收(翹二郎腿),不用拐。
1、翹二郎腿鍛鍊:助手協助患者端坐於有靠背的椅子上,臀部緊靠椅背。上身與大腿成直角,將一條腿搭於另一腿上,膝部為交叉點,堅持3~5min再換另一腿,反覆進行。每天應保持在30~50次。
2、抱膝下蹲:傷口拆線後指導患者雙手抱膝下蹲訓練。3組/日,20次/組。同時站立時兩足前後分開,前面下肢膝關節屈曲,後面下肢膝關節伸直,雙手壓於前膝關節,身體前傾,堅持10s,雙腿交叉進行。
五、術後一個月指導患者跑、跳運動,並定期隨訪,鼓勵、監督患者堅持以上訓練半年至一年,以促進髖關節功能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