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鏡手術雖然是一種微創和高效的手術,但並非任何時候都可以立竿見影。關節鏡手術也並非是一種可以一勞永逸的手術。不同患者對關節鏡手術有不同的反應,有些患者症狀可以立即得到緩解,有些患者症狀反而加重,這中間涉及到許多因素,只有對這些因素有充分的瞭解,才有可能預測關節鏡手術的效果,順利指導患者進行康復。關節鏡手術後病情的演變一般分三個階段:反應性滑膜炎期,關節周圍無菌性炎症消退期,功能康復期。不同階段有相應不同的康復治療方法。
1、反應性滑膜炎期:
關節鏡手術儘管是微創手術,但膝關節滑膜對該手術的反應仍有可能較為劇烈。正常的膝關節腔內始終處於負壓狀態,關節鏡手術時為了擴張關節囊必須使用100-150mm水柱、甚至更高的灌注壓進行灌注。關節內壓力的巨大變化,會造成滑膜交感神經反應紊亂,當正壓狀態結束後常會反應性引起滑膜充血水腫,亦即反應性滑膜炎。在臨床上就表現為膝關節疼痛不緩解或者加重,膝關節積液,伸屈活動受限。反應性滑膜炎嚴重程度與手術創傷的嚴重程度無關,一個創傷極小的關節鏡下衝洗就可能引起嚴重的反應。反應性滑膜炎與性別和年齡有關。男性患者反應性滑膜炎持續時間很短,一般於術後兩週消失,部分患者甚至無滑膜反應;女性患者則反應時間比較長。年輕的女性(<35歲)和年老的女性(>55歲),一般有六週的反應期;而45-55歲年齡段女性反應期最長,常需要三個月滑膜反應才能完全消退,個別患者可能需要半年時間;正在患有更年期綜合徵的患者,滑膜反應甚至要持續到更年期結束後才能消退。 要避免或者減少反應性滑膜炎的發生,首先要注重病例的選擇。對於45-55歲年齡段的女性,要通過臨床和各種輔助檢查,明確患者膝關節疼痛症狀產生的真正原因。對於有明顯精神因素的患者,應當推遲關節鏡檢查和手術的時間,除非患者對該手術產生的反應表示充分的理解。其次,在術前要讓患者對該反應有充分的瞭解,醫師也應當避免對關節鏡手術效果進行過於誇大的宣傳,這樣隨著患者期望值的降低和精神因素的解除,反應性滑膜炎持續時間反而會明顯縮短。
在反應性滑膜炎時期,治療手段主要包括功能操練和藥物治療兩個方面。
第一、循序漸進的膝關節功能操練。術後第一週,主要進行直退抬高訓練:仰臥位,膝關節伸直,抬高下肢至30-45°,維持10秒鐘後放下,反覆進行。直退抬高訓練早晚個一次,每次30-60分鐘,在開始為空腿訓練,在大腿肌力有所恢復後可以在踝部綁縛重物進行,直至能在踝部綁5kg重物。術後第一週,在疼痛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進行負重活動,但在負重時應當儘量減少膝關節的伸屈活動。術後第二、三週,在直退抬高和負重練習的基礎上進行膝關節伸屈活動度訓練,膝關節伸屈活動應當在疼痛允許的範圍內進行,隨著滑膜炎症的消退,活動度自然會逐漸增加。切忌忍痛強行伸屈膝關節,否則會引起滑膜在關節內的擠壓,加重滑膜充血水腫,甚至造成滑膜損傷。伸屈活動的鍛鍊時間為每日兩次,每次30分鐘。術後四周開始,直退抬高、伸屈活動和負重活動練習的時間可根據病情恢復逐漸延長,但訓練時間的總和不宜超過4小時。
第二、藥物應用。①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對緩解滑膜炎症反應有效,宜使用芬必得類長效緩釋藥物。一般用量為芬必得0.3,bid。消炎痛、阿司匹林效果也可以。②反應性滑膜炎對膝關節內激素注射反應也很敏感。一般在術後6周時注射一次,在術後12周再注射一次。隨後每隔3個月注射一次。一般患者只需一次注射。甲基強的松龍、地塞米松均可使用,但推薦使用確炎舒松A之類的混懸劑,因為混懸劑吸收慢,在局部作用時間長,全身性副作用很小。使用方法為2%利多卡因10ml,加確炎舒松A 1ml,關節腔內注射。關節腔內激素注射首先應當注意無菌操作,以防膝關節感染,其次要確保注入關節腔內,否則效果大減,第三不能在術後過早使用,否則易引起關節內感染。③關節內透明質酸鈉注射也有助於緩解疼痛症狀。
2、關節周圍無菌性炎症消退期:
半月板上有本體感受神經纖維,但是沒有痛覺神經纖維,半月板損傷後疼痛的產生來自損傷的半月板周圍滑膜、關節囊和囊周組織的無菌性炎症反應,該反應由受損的半月板在關節內嵌夾或者非正常活動引起。當受損的半月板通過關節鏡手術被去除或者修補後,引起無菌性炎症反應的因素即被去除,但是因為無菌性反應並未消失,患者的痛覺也不會馬上消失,只有在這種無菌性炎症大部分消退後,患者才能夠體會到關節鏡手術的效果。該炎症消退所需的時間與術前發病時間的長短關係較大,而與關節內損傷程度關係較小。術前發病時間越長,術後症狀消失的時間越長。同樣,關節軟骨上亦無痛覺神經纖維,關節軟骨退變所產生的症狀也是由於其他繼發反應引起,在行關節清理後其症狀的消失也需要一段時間。與反應性滑膜炎一樣,關節周無菌性炎症的消退與性別和年齡也有明顯的關係。在男性該炎症消退最快,一般為2-4周,而在更年期女性該炎症消退最慢,所需時間往往難以確定。
有個別患者關節鏡手術無效,或者無菌性炎症不能完全緩解,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①術前病程過長。對於術前病程過長的患者,應當使其對術後恢復時間有心理準備。②關節鏡手術不徹底。在關節鏡手術中,進行徹底的檢查和治療可以保證手術療效。③合併損傷和病變不能得到治療。比如,合併膝關節內翻的內側半月板損傷,在半月板損傷得到治療後,由於膝關節內側間隙骨關節炎的不到治療,疼痛症狀常得不到緩解,如果再加以外翻截骨手術,常可以使症狀明顯緩解。④交感反應性骨萎縮(Sudeck骨萎縮)。該病發作與否,手術醫師無法控制。但是在術前通過對患者的檢查常可以預測該病發作的可能性。該病的發作幾率約1-2%,是對關節鏡外科醫師精細而又精彩手術的一種嘲弄。對於那些精神緊張、疼覺極其敏感、患有更年期綜合徵的患者,應當謹慎做包括關節鏡手術在內的任何膝關節手術。
本階段的治療手段仍然包括功能鍛鍊和藥物治療兩個方面。
第一、功能操練。本階段,患膝的活動度已經恢復,只是在伸膝和屈膝末仍有輕微疼痛,在負重行走時仍能感覺到和術前類似的疼痛,但程度稍輕。本階段的功能操練主要為股四頭肌功能鍛鍊,時間和方法同反應性滑膜炎期。
第二、理療。壓痛點部位的熱敷、微波治療,局部按摩都有助於炎症的消退和症狀的緩解。
第三、藥物治療。①口服非甾體類消炎鎮痛藥對緩解關節周無菌性炎症同樣有效,疼痛部位熱敷後使用扶他林乳膠劑之類外敷藥也有一定的效果。②關節周圍無菌性炎症對膝關節內激素注射反應不太敏感,關節囊外壓痛點部位注射效果反而好。一般每週注射一次,四次為一個療程。用藥量為關節內注射的1/2。一般來講,激素注射超過兩個療程後就不再有效果。③如果負重時疼痛較劇,一般為軟骨退變等原因引起,關節內透明質酸鈉注射有助於緩解症狀。
3、功能恢復期:
經過前兩個階段,儘管膝關節活動度已經基本恢復,膝關節的疼痛症狀已經緩解,但並不意味著膝關節功能就已經恢復。因為膝關節的相關肌力、膝關節的本體感受功能、膝關節的反應性和膝關節的活動度一樣是膝關節發揮完整功能所必須。本階段應注重膝關節本體感受功能和膝關節反應性的訓練。
膝關節本體感受功能訓練:半蹲練習、慢跑活動、騎固定自行車都可以增強本體感受功能。
膝關節的反應性訓練:側向活動訓練、踩平衡板可以增強膝關節的反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