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垂體瘤是甚麼腫瘤?發病情況如何?
垂體瘤就是發生在垂體上的良性腫瘤,也叫垂體腺瘤,是顱內最常見的腫瘤之一,約佔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10~15%。根據目前國內流行病學調查垂體瘤人群年發病率為十萬分之一左右;而美國流行病學調查,垂體腺人群年發病率高達7.5~15/10萬人。正常人群隨機MRI檢查時垂體腺瘤發現率為10%~38.5% (平均22.5%)。近年來垂體瘤的發病率或者發現率越來越高,主要的原因是由於現代醫學的發展,CT或者是磁共振檢查的普及,使得垂體腺瘤患者能早期發現,所以發病率明顯增加。
2、垂體腺瘤臨床表現都是怎麼樣的?
垂體腺瘤根據不同的內分泌類型可以分為泌乳素型、生長激素型、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型等等;而根據不同大小,又可以進一步分為微腺瘤、大腺瘤等。垂體瘤主要臨床表現主要分為三大類:
⑴不同種類垂體腺瘤的內分泌表現:①生長激素腺瘤:未成年病人表現為生長過速,甚至發育成巨人;成人表現為肢端肥大症:面容改變,手指腳趾變粗,伴皮膚粗糙,全身乏力,關節痠痛,性功能減退等;②泌乳素腺瘤:女性主要表現為閉經、溢乳、不育;男性則表現為性慾減退、陽痿、乳腺增生、毛髮稀疏、精子數目減少等;③促腎上腺皮質激素腺瘤:臨床表現為身體向心性肥胖、滿月臉、水牛背、腹部大腿部皮膚有紫紋、體毛增多等;④內分泌功能不活躍腺瘤:早期病人無特殊感覺,腫瘤長大可壓迫垂體致垂體功能不足的臨床表現。
(2)視力視野障礙:早期垂體腺瘤常無視力視野障礙。如腫瘤長大,向上伸展,壓迫視交叉,則出現視野缺損,漸漸缺損可擴大至雙顳側偏盲。如果未及時治療,視力也有減退,以致全盲。如果腫瘤偏於一側,可致單眼偏盲或失明。
(3)其他神經症狀和體徵:如果垂體瘤向後上生長壓迫垂體柄或下丘腦,可致多飲多尿;如果腫瘤向側方生長侵犯海綿竇壁,則出現動眼神經或外展神經麻痺;如果腫瘤穿過鞍隔再向上生長致額葉腹側部,有時出現精神症狀;如果腫瘤向後上生長阻塞第三腦室前部和室間孔,則出現頭痛嘔吐等顱內壓增高症狀;如果腫瘤向後生長,可壓迫腦幹致昏迷、癱瘓或去大腦強直等。
3、垂體瘤的治療措施:
垂體腺瘤的治療方法有內科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手術治療主要適用於大腺瘤以及內科治療無效的小腺瘤。由於垂體瘤位於頭顱底部與鼻腔頂部的交界區域,垂體瘤的外科治療從早期僅能開顱手術切除病變,到近年來可經鼻腔手術,治療質量獲得了顯著提高。鼻腔是天然的腔道,由於鼻腔較小而且內部鼻甲不規則結構的影響,以往垂體瘤經鼻手術切除,多采用顯微鏡下經鼻中隔入路,需要採用撐開器將鼻中隔骨折並撐開,手術顯露視野相對較差,鼻腔結構破壞大,手術創傷大,需填塞雙側鼻孔止血,病人只能經口腔呼吸,病人術後痛苦大。拔除填塞物時還容易引起鼻腔再出血,遠期還經常會出現鼻中隔穿孔、鼻腔感染和粘膜萎縮等併發症。目前國際最先進的方法是採用“神經內鏡下經單鼻孔微創入路垂體瘤切除術”。該手術不用人為地“開鑿”一條手術通道。它充分利用神經內鏡的優勢,利用鼻腔的自然通道,提供一個更為寬敞的手術顯露野,還可以提供更大的操作角度。神經內鏡的魅力和優勢還在於良好照明下近距離的觀察手術區域。傳統顯微鏡經鼻蝶進行垂體瘤手術時,其照明原理決定了其只能“隔岸t望”,存在許多觀察的死角,手術更多依賴醫生的手感。而神經內鏡由於可以“深入敵後”直接觀察手術區域,加上其獨有的類似“魚眼”的廣角視野,使腫瘤特徵纖毫畢現,隱藏在角落裡的腫瘤也原形畢露,從而保證了腫瘤切除的徹底、微創和安全。由於不需要應用鼻窺器來擴張鼻腔,因此這種手術操作的創傷小,患者術後更舒服,術後恢復快,是名副其實的微創手術。不僅大大縮短了病人的住院日期,最大限度的降低患者的住院費用。
4、內鏡手術開展情況:
醫院神經外科是國內最早開展神經內鏡手術的單位之一。最近新引進了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德國Storz神經內鏡及全高清手術攝像系統。我科採用“神經內鏡下經單鼻孔微創入路”切除垂體瘤已經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神經內鏡微創手術治療垂體瘤”是一種創傷小,操作簡便,治療效果好的微侵襲神經外科新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