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暈是臨床常見病,發作時患者感到非常痛苦,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據一般統計,眩暈疾病佔內科門診的5%,佔耳鼻喉科門診的15%。眩暈使患者產生恐懼心理,對患者有較大的威脅。但絕大多數患者對眩暈並不瞭解,甚至存在一些誤區,下面就讓我們來認識一下眩暈:
一、眩暈與頭暈
眩暈是一種運動錯覺,發作時並無外界刺激。眩暈本身並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有數十種疾病可以引起眩暈。眩暈一詞起源於拉丁文意為轉動,可以是旋轉、翻滾、搖擺、傾倒感、浮沉感和顛簸感等。眩暈發作時,睜眼看周圍的東西在轉,閉眼時覺得自己在轉。不少患者還伴有噁心、嘔吐、出汗、甚至跌到。這些感覺是真性眩暈,一般與前庭系統的生理性和病理性刺激有關。
頭暈有時也稱為頭昏,是頭內出現的不適感而又不能準確表達的症狀。可以為輕微的不穩感、飄浮感、輕微的運動感,可以是前庭系統功能障礙導致的,也可由低血壓、腦缺血、低血糖或焦慮等疾病引起。
二、為甚麼會有眩暈的感覺?
人體維持平衡主要依靠耳朵(內耳的前庭部)、眼睛(視覺)、腿腳(肌肉和關節等本體感覺)三個系統的相互協調來完成,前庭系統最為重要。如果前庭出現了損傷,就會出現眩暈、走路不穩甚至摔倒。
三、眩暈一定是腦供血不足或頸椎病引起的嗎?
經常有患者說眩暈就是因為“腦供血不足”或“頸椎病”引起的,其實不然。腦供血不足或頸椎病並不是眩暈的最主要病因,能夠引起眩暈的疾病有幾十種。
醫學上根據疾病發生的部位,把眩暈分為外周性眩暈和中樞性眩暈。外周性眩暈是指內耳或前庭神經病變導致的,比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經炎、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等。中樞性眩暈主要是指腦幹、小腦或大腦的疾病,感染、炎症、血管病、腫瘤、過敏反應等等都是可能的原因。外周性眩暈疾病更常見,大約佔眩暈的三分之二。
另外還有很多疾病,如屈光異常、眼肌麻痺、焦慮或抑鬱以及高血壓、低血壓、貧血等也都可能會引起眩暈。
四、眩暈患者為甚麼要進行聽力學檢查
外周前庭器官與耳蝸管相連,而耳蝸管內存在著聽覺感受器。因而影響前庭與耳蝸器官的病理過程,除了引起眩暈外還能引起聽覺損害。例如,典型的梅尼埃病三聯徵包括髮作性眩暈、波動性聽覺喪失以及耳鳴。
此外,迷路瘻、耳毒性和聽神經瘤眩暈與聽力喪失常常也同時出現。對於許多眩暈病例的早期診斷,常常需要進行聽力檢查。 聽覺與前庭系統經常受到同一疾病的影響,因而眩暈患者的聽覺測量,對於患者的診斷具有重要作用, 從聽覺功能測試中獲得的信息有助於診斷。
五、幾種常見的耳源性眩暈的疾病:
1、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
是最常見的一種外周性眩暈,簡稱為“耳石症”。人的耳朵為甚麼會有石頭呢?實際上在每一個人的耳中都有許多碳酸鈣樣的結晶,就像一層薄薄的、肉眼看不到的細小砂石覆蓋在內耳前庭中的位置感覺斑上,這就是耳石。
正常情況下耳石是附著於耳石膜上的,當一些因素導致耳石脫落,這些耳石就會隨著內耳淋巴液的流動而出現位置變化,異位的脫落耳石刺激前庭感受器並引起神經反應,導致眩暈。不過這種眩暈是良性的,是隨著頭部位置變化而出現的一種短暫的陣發性眩暈。
2、梅尼埃病
典型的症狀是出現反覆發作的眩暈、波動性聽力下降、耳鳴,也有部分患者出現不緩解的耳悶堵感等。梅尼埃病早期多無自覺的耳聾,或者僅僅表現為耳鳴或者為耳悶堵感。如果發作次數增加,患者的聽力損失會逐漸加重,最終導致明顯的耳聾而不能恢復。
六、眩暈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甚麼?
眩暈發作期間,要減少頭部位置的變化,注意避免光線直線和聲音刺激。嘔吐嚴重者要注意通過少吃多餐補充水和營養,進食困難者可通過靜脈補液維持體液平衡。
外周性眩暈經過治療後,眩暈症狀常可得以迅速緩解,但在急性眩暈症狀緩解後,患者常有平衡障礙,應鼓勵患者多活動,尤其是頭部的運動。
平時要注意保證睡眠良好、心情愉快、常食清淡飲食、不喝咖啡和濃茶,不吸菸不喝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