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女性及起病較晚者,男性及起病較早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基線時的陰性及認知紊亂症狀確實更重;然而,調整基線症狀這一因素後,性別與起病年齡並不參與病程轉歸的介導;換言之,真正決定疾病走向的是基線症狀嚴重度本身,並非這兩個人口學因素;性別和起病年齡對預後的價值有限,基線症狀嚴重才是真正、唯一的預後不利因素。
按照傳統觀點,男性及起病年齡早往往與精神分裂症治療轉歸不佳聯繫在一起,作為預後的考量因素。然而,來自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等機構的一組研究者卻認為,此前很多相關研究的樣本並不具有代表性,也沒有調整發病時的症狀嚴重度。
他們通過一項研究證明,性別與起病年齡可影響患者基線時的症狀嚴重程度,但在調整這一變量後,年齡和性別並不能預測轉歸。該研究於2月16日在線發表於《臨床精神病學雜誌》(IF 5.498)。
研究者使用了來自加拿大和英國的兩項大規模前瞻性隊列研究的數據,共納入628名受試者,為一段時間內序貫出現的一組患者,年齡14-65歲,罹患符合ICD-9或DSM-IV診斷標準的非情感性精神病,包括精神分裂症、妄想性障礙等。研究者使用PANSS量表前瞻性地評估了這些受試者的症狀嚴重度,並探討了性別/發病年齡與病程中期轉歸(12-18個月)的相關性。其研究結果:
1、發病年齡方面,男性與女性患者的分佈模式高度類似,各存在兩個高峰:一個在成年早期(女性,23歲;男性,22歲),另一個在中年(女性,46歲;男性,47歲);然而,起病較早的男性多於女性,而起病較晚的女性多於男性。
2、男性及起病較早者的陰性及認知紊亂症狀更為嚴重。總體來看,相比於女性患者,男性患者基線時的PANSS總分更高,陰性症狀得分更高(較女性患者高1.84分,95% CI, 1.05-2.58; P<0.001),認知紊亂症狀更重,但抑鬱/焦慮症狀得分較低。調整性別因素後,起病較早同樣與更多的陰性及認知紊亂症狀相關。
3、關鍵是,在調整基線症狀嚴重度這一因素後,性別和發病年齡均不參與介導基線後的症狀進展
換言之,真正導致群體差異的是基線時的症狀嚴重度,並非性別/起病年齡及其相關的症狀惡化:若一名起病較早的男性患者基線時症狀不重,並不能因為其性別和起病年齡而預測其“預後不佳”;相反,一名起病較晚的女性患者如果陰性症狀很重,其性別和起病年齡本身也不會成為其保護因素。
本項研究提示,性別和起病年齡與基線時症狀獨立相關,但在調整基線症狀嚴重度後,上述兩個因素與此後的症狀嚴重度無關。這意味著起病年齡和性別對於判斷病程及預後而言價值有限,真正扮演重要角色的還是症狀。
這樣看來,人們的注意力應從某些人口學因素轉移到症狀本身:在症狀還不太嚴重時進行早期干預,對於改善長期轉歸而言具有重要意義;縮短未經治療的精神病持續時間(DUP)也有助於減輕基線症狀嚴重度,進而獲得更好的轉歸。
無論如何,繼續在大病歷“預後估計”這一欄中寫:“患者為男性,起病年齡早……此為對預後不利因素”,可能就不合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