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四個特點:
一是高齡化,即心理疾病易在老年人中發生,且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二是廣泛性,即心理疾病在老年人中普遍存在,比例較高,且有明顯上升趨勢。
第三,引發精神疾病的一些因素與時代密切相關,過去考慮的是子女就業問題,如上不封頂,分配住房等,現在主要考慮的是各自的待遇問題。
第四,多樣性,即精神疾病的各種表現形式。主要原因是社會失落感、孤獨感和抑鬱感,以及空巢老人的固有特點。
人到老年,身體各部分包括大腦逐漸老化,功能下降,如視力模糊,耳聾,行動不便,皮膚起皺,頭髮變白或脫落,新陳代謝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等。老年人的這些正常生理變化伴隨著心理變化,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感知力的退行性變化:人到老年時,感知力是最早衰退的心理功能。具體表現為視覺退化,聽力下降,味覺、嗅覺、皮膚感覺逐漸減弱。
2.記憶力下降:老年人記憶力變化的總趨勢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呈現下降趨勢。根據數據顯示,經常用腦的老人的記憶力會慢慢下降。然而,下降的進度因個體差異而不同。
3.思維的老化變化:往往人到老年,隨著社會生活經驗的豐富,各方面能力的積累,逐漸提高,表現出更多的穩定性和智慧,但思維能力卻有普遍下降的趨勢,如思維比以前慢,反應速度不如以前快等。
4.社會生活的變化:老年退休,從原來的工作崗位上下來,進入家庭生活,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面對角色的變化,可能很難調整和適應變化,建立新的生活秩序和生活模式。
5.性格的變化。老年人的個性特徵發生變化,有的表現為缺乏安全感,對自己身體機能的變化很敏感,擔心生病;有的表現為孤獨感,退休後在家遠離群體的失落感和信息的缺乏,空巢老人階段的孤獨感尤甚。有的適應性差,不接受新的觀念和新的生活方式,喜新厭舊 有的傾向於保守,注重經驗主義,思想保守,不接受子女的經驗方式,不理解,牢騷滿腹;有的心理上從外部世界轉向內部世界,總愛回憶過去,遇到事情也容易聯想到 有的對死亡的到來感到恐懼,等等。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除了生理因素外,與環境有直接關係,如果生活在一個良好和諧的環境中,人的心理健康就有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如果生活在一個經常受到惡性刺激的環境中,就可能產生不良的心理,甚至是心理變態。
其次是生活因素,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利於人們的心理健康,如果參與一些不良活動,如賭博、酗酒等就會損害人們的心理健康。習慣是對生活的理解,能夠應對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各種挫折和不幸,不會因為突發狀況而產生心理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