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24 00:40

老年人的心理問題主要有四個特點:

一是高齡化,即心理疾病易在老年人中發生,且發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

二是廣泛性,即心理疾病在老年人中普遍存在,比例較高,且有明顯上升趨勢。

第三,引發精神疾病的一些因素與時代密切相關,過去考慮的是子女就業問題,如上不封頂,分配住房等,現在主要考慮的是各自的待遇問題。

第四,多樣性,即精神疾病的各種表現形式。主要原因是社會失落感、孤獨感和抑鬱感,以及空巢老人的固有特點。

人到老年,身體各部分包括大腦逐漸老化,功能下降,如視力模糊,耳聾,行動不便,皮膚起皺,頭髮變白或脫落,新陳代謝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等。老年人的這些正常生理變化伴隨著心理變化,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感知力的退行性變化:人到老年時,感知力是最早衰退的心理功能。具體表現為視覺退化,聽力下降,味覺、嗅覺、皮膚感覺逐漸減弱。

2.記憶力下降:老年人記憶力變化的總趨勢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呈現下降趨勢。根據數據顯示,經常用腦的老人的記憶力會慢慢下降。然而,下降的進度因個體差異而不同。

3.思維的老化變化:往往人到老年,隨著社會生活經驗的豐富,各方面能力的積累,逐漸提高,表現出更多的穩定性和智慧,但思維能力卻有普遍下降的趨勢,如思維比以前慢,反應速度不如以前快等。

4.社會生活的變化:老年退休,從原來的工作崗位上下來,進入家庭生活,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面對角色的變化,可能很難調整和適應變化,建立新的生活秩序和生活模式。

5.性格的變化。老年人的個性特徵發生變化,有的表現為缺乏安全感,對自己身體機能的變化很敏感,擔心生病;有的表現為孤獨感,退休後在家遠離群體的失落感和信息的缺乏,空巢老人階段的孤獨感尤甚。有的適應性差,不接受新的觀念和新的生活方式,喜新厭舊 有的傾向於保守,注重經驗主義,思想保守,不接受子女的經驗方式,不理解,牢騷滿腹;有的心理上從外部世界轉向內部世界,總愛回憶過去,遇到事情也容易聯想到 有的對死亡的到來感到恐懼,等等。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受到影響,除了生理因素外,與環境有直接關係,如果生活在一個良好和諧的環境中,人的心理健康就有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如果生活在一個經常受到惡性刺激的環境中,就可能產生不良的心理,甚至是心理變態。

其次是生活因素,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利於人們的心理健康,如果參與一些不良活動,如賭博、酗酒等就會損害人們的心理健康。習慣是對生活的理解,能夠應對人生道路上遇到的各種挫折和不幸,不會因為突發狀況而產生心理困擾。

老年人心理問題的現狀和干預策略相關文章
1、糖尿病前期是指由血糖調節正常發展為糖調節受損(IGR),血糖升高但尚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包括空腹血糖受損(IFG)和糖耐量低減(IGT),二者可單獨或合併出現。2、糖尿病前期的診斷標準(美國糖尿病學會2010診斷標準):(1)空腹血糖受損(IFG):5.6mmol/L≤空腹血糖(FPG)<7.0mmol/L,且負荷後2小時血糖(2hPG)<7.8mmol/L。(2)糖耐量低減(
發布於 2022-12-27 04:20
0評論
俗話說“心病還須心藥醫”,絕大多數的抑鬱症病人病前有一定的誘因(如挫折、遭受不幸等),同時在出現情緒抑鬱、低落過程中產生悲觀。失望和孤獨、無助感。這些情況,一般來說可以用心理治療——即所謂的“心藥”來處理。因為根據國外近20年來的臨床研究發現,相當一部分的抑鬱症病人經過心理治療或多種治療方法(合併藥物)的處理或幫助可以得到治癒或緩解。如美國曾作過一項大樣本的隨訪研究,發現人際心理治療和認知行為治
發布於 2024-07-26 19:14
0評論
1、通過與患者交談,瞭解神經衰弱的發病情況、症狀演變、治療經歷以及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和要求等。在最初的接觸中,患者大多不願意談及自己內心的痛苦與矛盾,這是因為他們還不明確病症與精神因素有關。他們非常重視醫生是否仔細地進行了檢查,得出甚麼診斷。因此,交談之始只應圍繞病史進行,並結合患者症狀感受進行必要的軀體與精神狀態檢查,做出明確的診斷。 2、引導病人認識疾病的性質,明確精神因素在神經衰弱發病中的
發布於 2024-09-18 16:15
0評論
1、行為療法是治療恐懼症的首選方法。系統脫敏療法、暴露衝擊療法對社交恐懼症效果良好。基本原則一是消除恐懼對象與焦慮恐懼反應的條件性聯繫;二是對抗迴避反應。許多患者在疾病過程中已經學會如何迴避令他們產生恐懼的對象和場景而不影響自己的日常社會功能[3]。 2、系統脫敏治療應用較多,它可以分為實景脫敏和想象脫敏。第一個階段,是進行放鬆訓練。第二個階段,請患者按引起恐懼反應的嚴重程度,依次列出相關誘發社
發布於 2024-10-26 04:33
0評論
2008年5月12日14點28分,四川汶川發生8級大地震,災情嚴重,山崩地裂,房屋倒塌,傷亡慘重,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在這樣的災難事件中,災區人民面臨親人的死亡、傷害及財物的損失,倖存者及援助人員等在心理上均產生相當大的震盪與影響,如無助、強烈的害怕、恐懼、悲傷、自責等情緒。此種經歷容易形成個人的創傷經驗,造成某些災民出現;創傷應激障礙,因此,進行緊急心理危機干預尤為重要。心理危機干預,簡單說就
發布於 2022-12-03 01:06
0評論
現代社會生活中的壓力症,是人們身心疾患發生的根源。當人們遇上"壓力"時,最初的反應便是"迎擊",或者"逃避"。這是由人們的精神能量及體內對"壓力"免疫強度所決定的,即精神能量高,免疫系統機能強的人採取"迎戰"的方法,反之,則採取"避開"的戰術,以免損害身體中的健康防衛系統。 但是最近的精神科學研究發現
發布於 2023-09-30 12:32
0評論
排糞失禁的治療現狀與策略王曉鋒,李華山 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肛腸科王曉鋒【摘要】排糞失禁較為常見,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在過去的二十年中,以治療和減少併發症為目的的新療法得到了一定發展。目前常用的非手術療法包括飲食調節、藥物治療、生物反饋治療,手術療法包括修補術(括約肌成形術)、神經刺激療法(骶前神經刺激等)、人工肛門括約肌替代或者自體肌肉轉移術,以及排糞轉流造口術。尚屬起步階段,仍存有爭議
發布於 2022-09-28 22:09
0評論
目前下肢靜脈曲張的發病率在城市已佔總人口的5%左右。基於如此高的發病率,近幾年來全國各地的血管外科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下肢靜脈曲張已成為各地血管外科門診或病房的首要病種。傳統上的靜脈曲張治療方法主要是硬化劑注射和大隱靜脈主幹抽剝術。傳統的抽剝術由於切口長,創傷大,痛苦多,使得病人的住院時間一般在一週左右。另外,傳統的麻醉方式也使得患者在術後的不良反應較多,需要長時間去枕臥床。硬化劑注射無需麻醉,無
發布於 2023-02-08 02:02
0評論
第一,要有一個科學的態度。兩個必須要認識到的,一是吃的太少、餓著只會令我們代謝減慢,而且會提高身體對食物的吸收和脂肪的存儲,二是澱粉類的食物不是讓我們發胖的元兇。節食讓我們陷入一個越吃越少的怪圈,到最後你會覺得只要吃了東西就會發胖,或者減不下來。但顯然,人不可能不吃東西。而最近幾年,拒絕吃澱粉類的食物減肥的方法很流行,也據說很有效。然而如果不吃澱粉類的食物,我們就沒有主食可吃,甚至可以吃的東西
發布於 2024-05-22 06:59
0評論
心理治療與行為治療相結合。通過一般心理治療,可向病人傳授有關性知識,幫助病人解除顧慮,減少焦慮與緊張心理,並可以通過教會病人掌握肌肉鬆弛的方法來消除性交之前的恐懼、焦慮。行為療法共分7套:相互觸摸性敏感區、建立女性器官的興奮感、激發陰莖的感受、延長陰莖興奮時間、性器官接觸時的感受、陰莖進入陰道後對陰蒂刺激的感受、性興奮感受。 早洩的治療是夫妻雙方的事,尤其妻子參與治療十分重要。對早洩的心理治療要
發布於 2024-07-27 17:5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