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03 01:06

  2008年5月12日14點28分,四川汶川發生8級大地震,災情嚴重,山崩地裂,房屋倒塌,傷亡慘重,牽動著全國人民的心。

  在這樣的災難事件中,災區人民面臨親人的死亡、傷害及財物的損失,倖存者及援助人員等在心理上均產生相當大的震盪與影響,如無助、強烈的害怕、恐懼、悲傷、自責等情緒。此種經歷容易形成個人的創傷經驗,造成某些災民出現;創傷應激障礙,因此,進行緊急心理危機干預尤為重要。

  心理危機干預,簡單說就是讓被幹預者把經歷的災難事件、內心的感受和體驗說出來,把情感宣洩出來,淡化災難帶來的恐懼、焦慮、自責等多種消極情緒,讓當事人可以儘快恢復正常生活和身心健康。

  從理論上說,地震後的心理干預越快越好。儘量在心態未落入谷底之前進行干預,儘可能用最短的時間,讓其恢復到最正常的狀態,因此,心理危機干預是應急救助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心理危機干預一定要在倖存者的身體安全之後,才能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心理援助。需要心理專業人員對其進行專業的篩查和診斷,針對災民受到災難影響的不同程度,馬上進行干預,及時幫助他說出內心體驗,宣洩消極情緒。干預越及時,倖存者心理康復的越快,越晚效果越差。因此,在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時應注意如下問題:

  緊急心理危機干預的時間與重點對象

  緊急心理危機干預的最佳時限為災難發生後的4周以內,主要開展心理危機管理和心理危機援助。

  地震後最需要心理干預的對象,是受各種不利因素影響最多的和心理感染最嚴重的人,通常我們救助的第一群體是倖存者,即直接受到傷害但存活下來的人,與其並列的是死難者家屬。心理危機干預人群一般分為四級。第一級人群:親歷災難的倖存者,如死難者家屬、傷員、倖存者。第二級人群:災難現場的目擊者(包括救援者),如目擊災難發生的災民、現場指揮、救護人員(消防、武警官兵,醫療救護人員,其他救護人員)。 第三級人群:與第一級、第二級人群有關的人,如倖存者和目擊者的親人等。第四級人群:後方救援人員、災難發生後在災區開展服務的人員或志願者,甚至所有在地震後天天關注重災區的情況而容易心理感染的人群等。

  緊急心理危機干預人群的重點人群是第一級人群即親歷災難的倖存者,如死難者家屬、傷員、倖存者。然後再逐步擴展,對於一般性心理宣傳教育而言,要覆蓋到第四級人群。

  倖存者在災難後的心態會表現出恐懼、無助、後怕、悲傷,還有很重要的一種情緒,就是不合情理的自責。

  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情緒情感的宣洩尤為重要

  遭受意外創傷後,倖存者會有各種各樣包括身體傷痛、恐懼、無助、後怕、悲傷、後悔、責怪等各種體驗的和情感宣洩的需要。心理危機干預最重要的技術就是幫助倖存者把這些感覺與情感宣洩出去。

  對於打擊特別大,往往表現出強烈的急性應激反應,如茫然、麻木、注意範圍狹窄、定向力障礙、講話言辭凌亂、有的還會出現木僵。有的人會有一段時間表現得十分冷靜和鎮定,甚至麻木般的鎮定,好像可以勇敢地應對災難事件,表現很冷靜,往往是壓抑了其情緒,這種情況尤其需要通過各種途徑,讓其表達親歷的感受,並激發其宣洩情感與體驗。否則,如果難以將情緒釋放與宣洩,往往容易導致抑鬱症、焦慮症、精神分裂等。

  (1)哭泣是最直接的創傷康復辦法

  對於在這沉痛的打擊下,能流淚甚至是大哭是件好事,試著表達、發洩出自己的感受,就有機會從傷痛中恢復過來。如果強迫自己去壓抑真實的情緒或想法,反而會造成緊張與身體上的不舒服,這樣會延長恢復的時間。因此,大聲地說出來,甚至是喊出來或哭出來,是重要的自然宣洩方式。

  (2)小組討論與交流

  小組討論與交流是一種重要有效的宣洩方式。在小組討論中,要把同一傷害程度的個體放在一起。通過情感激發、共鳴以後,其同伴的相互安慰和支持,效果是最好的,另外羅傑斯的患者自我支持療法是非常有效的。

  (3)通過音樂將其情感宣洩出來

  音樂是一種最適合用於心理諮詢和心理治療的工具之一。由於它是非語言的屬形象思維的形式又與人的深層意識距離最近的特徵,使它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優於其他的心理治療方法。音樂也可以跨越年齡和語言限制,故無論男女老幼、智力高低、或懂得音樂與否,都可從音樂療程中獲益。因為音樂具有強烈的感染力,不同旋律的音樂讓人產生不同的感受,交替播放一些憂鬱和振奮的歌曲有利於其情感釋放,然後激發起心理能力與潛力,促進幸存者的生存慾望和戰勝困難的意志力,音樂療法能夠舒緩情緒和調節情緒。

  (3)助人自助,充當志願者讓倖存者減輕負疚感

  對願意作為志願者的成人倖存者,給他安排一些任務,比如分發食物和飲水,大一點的孩子還可以幫小孩子輔導功課,帶他們作遊戲,讓他們承擔一定責任,有助於他們重新進行自我認同,提高復原力。最不應該做的就是閒在那裡,聽著周圍的哭嚎。成人也是如此,不要甚麼都不幹,但也不要過勞,容易耗竭。

  (4)傾聽、陪伴與身體撫慰

  對於心理應激反應過強的倖存者,比如失去孩子的父母,要聽他宣洩,不要打斷其說話和哭訴,傾聽就是一種支持,陪伴、握手,輕拍其肩膀或者擁抱,讓其有安全感。

  (5)對死難者進行告別儀式

  倖存者對死難者的祭奠或者集體的祭奠活動,如小孩子的假裝遊戲與替代性角色對話,放飛風箏,把想對死去親朋說的話寫在風箏上放飛,或者埋葬小紙條,或者在石頭上刻字,或者畫畫等等,這些活動的主要目的是不迴避現實,把情感表達出來,這些都是很好的情感宣洩方式。我們都必須支持與理解,不要制止其行為。

  對於親人朋友的死亡,不管是成人還是孩子,都必須做到:不要隱瞞,否則會造成更大的心理傷害。對於死亡有一個告別儀式,對孩子來說,要讓他知道親人或同伴永遠離開他(她),去了另外一個世界。告別儀式非常重要,這是一個了結、承認事實的過程。儘管有時從承認到接受事實還需要時間,但承認是接受的必經之路。

  對死者的告別,對於生還者來說,不僅是一種接受現實,而且是一種情緒宣洩的重要途徑,對生還者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告別儀式以及祭奠在危機干預中非常重要。

  另外,地震災難後的心理干預,不是單單靠心理專業人員就可以完成的,要帶動當力量包括當地政府組織、社區管理者以及各級各類醫護人員、志願者等,把心理救援理念和一些簡單的心理救援技術傳播開來,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心理干預網絡,把基本的心理學知識和心理干預方法傳播出去,才能讓更多的人受益。

  汶川地震災害發生後,黨和國家領導人多次強調災後心理救援的重要意義,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情繫民生”的執政理念。中國心理學會,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北京軍區總醫院、北京大學等各大高校和相關科研院所,都倡導併成立抗震救災心理援助小組,並相繼派出專家團隊小組進行了一些緊急心理危機援助。

  對於災難過後怎樣進行“心理干預”,幫助人們鼓起重新生活的勇氣,重建生命的意義,這既是一個需要極強專業技能和經驗的工作,同時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鬥”。

  根據心理學定義,判斷心理創傷性事件有有三個標準:第一,危及人類生命;第二,不可預期;第三,無論做甚麼也無法阻止。汶川地震顯然屬於重大心理創傷事件。有專家認為“在創傷事件發生後,有70%的人可以通過自身所具備的應付策略自然恢復。而高達30%的人群,將從災後幾天到幾十年,陸續出現不同的症狀。”這些人如果得不到專業的救助與治療,將因此發生人格的改變、扭曲,而且很可能終身無法痊癒。

  對於一般的70%人群而言,通過一般性的心理援救工作以及心理干預的一般性技術可以幫助其自然恢復。關鍵是對於其他大約30%的人群,真正需要心理諮詢師、心理治療師以及精神科醫生等進行專業化的治療。

  可見科學的心理治療,一方面提倡早期干預,把問題控制在早期,這是心理衛生工作者所倡導的理想工作模式。另一方面,由於心理康復需要較長的時間,一些因災害產生的嚴重心理障礙需要較長時間才可以康復,因此心理救援是一項非常長期的工作,不僅需要熱情,更需要持久的科學救助。

  鑑於上述情況,一方面我們需要及時進行心理危機干預,對其倖存者進行心理疏導與情緒宣洩;另一方面我們也不需要過於恐慌,因為我們要充分相信人類自身的心理恢復與調整能力,相信人類戰勝任何危機和困難的意志力。在短期的應激期內,特別是需要進行干預的第一級人群即親歷災難的倖存者,如死難者家屬、傷員、倖存者,他們表現出一些異常的心理反應,這是必然的,此時存在的一些心理障礙,我們不能忽視,但是我們也不能過於強化其概念。我們必須接受這個現實,並且有些情緒反應本身就是應激過程中伴隨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心理危機干預的進行,一些應激反應都將逐漸減輕或者淡去。一般來說需要幾個月、但對於創傷大、心理承受能力低的倖存者,甚至需要幾年的時間慢慢恢復。

  那麼怎樣干預,如何幹預?首先需要在全國範圍內統一規劃與管理,如需要多大規模的心理專業人員隊伍,在哪些地方設心理干預點,如何設置干預點?按照國際上的心理危機干預經驗,每個心理危機干預點至少配置一個當地精神科醫師,一個心理治療師,一個心理諮詢師,一個社工人員等組成,並且要有簡易的環境要有讓孩子玩耍的地方,或者讓需要干預的人有看報等有簡單娛樂的地方。對於發現精神創傷與壓力後應激反應嚴重的災民(如震後長期失眠、呆痴、酗酒、抑鬱症、驚恐反應),要立即實施干預。

  只有這樣,心理干預的網絡系統與社會支持系統才能建立起來,才能有規劃有步驟地,科學合理地進行,否則如果心理工作者要一個帳棚接一個帳棚地去訪問與篩查,這樣去發現有心理問題的災民,那樣的工作會很持續很長時間,並且效率也不高,甚至會忽略很多問題。

  學校是最早恢復上課的地方,現在有的學校都開始復學了,因此心理援助就先從學校開始,找到孤兒,或者父母有一個過世,或者兄弟姐妹過世的,進行干預,再慢慢擴大到他們的監護人、鄰居。學校比較有組織,人員也比較集中,可以採取班級團體,或者採用一個個小組團體治療的方式進行心理干預。並且對當地學校的教師和組織工作者進行培訓,讓他們成為當地資源,做後續長期性的干預。心理輔導一般需要兩到三年的時間,單純靠外來介入的資源持續性是不強的,因此,培養當地資源尤為重要。

地震後緊急心理危機干預需要考慮的問題相關文章
1、首先要改變錯誤的認知。很多災民在失去親人後都會十分內疚(家人死了,自己卻活著)。此時要讓患者瞭解到:在地震如此緊急的災難面前,所有人都不可能做得令人滿意,你已經盡己所能。 2、其次要尋求支持。每個人都有三大支持系統,即家庭、單位和社會。在心理治療時,不可低估求助者親屬、同事和社會慈善機構在精神上和物質上的支持。要充分運用這些資源,幫助求助者戰勝困難。 3、藥物治療。藥物治療主要是對症治療,適
發布於 2023-06-14 23:11
0評論
老年人的心理問題有四個主要特徵:一是高齡性,即心理疾病易發生於高齡人之中,且隨著年齡的增高,發生率也隨之增高。二是廣泛性,即心理疾病在老年人中廣泛存在,比例較高,且呈現明顯上升趨勢。三是時代性,在誘發心理疾病的要素中有些與時代緊密相連,以前考慮孩子就業頂班、分房等,而今主要考慮各項待遇等。四是多樣性,即心理疾病表現形式的多種多樣性。主要有社會失落感、生活孤獨感和精神抑鬱感等等,而空巢老年人又有其
發布於 2022-12-24 00:40
0評論
俗話說“心病還須心藥醫”,絕大多數的抑鬱症病人病前有一定的誘因(如挫折、遭受不幸等),同時在出現情緒抑鬱、低落過程中產生悲觀。失望和孤獨、無助感。這些情況,一般來說可以用心理治療——即所謂的“心藥”來處理。因為根據國外近20年來的臨床研究發現,相當一部分的抑鬱症病人經過心理治療或多種治療方法(合併藥物)的處理或幫助可以得到治癒或緩解。如美國曾作過一項大樣本的隨訪研究,發現人際心理治療和認知行為治
發布於 2024-07-26 19:14
0評論
1、通過與患者交談,瞭解神經衰弱的發病情況、症狀演變、治療經歷以及患者對疾病的認識和要求等。在最初的接觸中,患者大多不願意談及自己內心的痛苦與矛盾,這是因為他們還不明確病症與精神因素有關。他們非常重視醫生是否仔細地進行了檢查,得出甚麼診斷。因此,交談之始只應圍繞病史進行,並結合患者症狀感受進行必要的軀體與精神狀態檢查,做出明確的診斷。 2、引導病人認識疾病的性質,明確精神因素在神經衰弱發病中的
發布於 2024-09-18 16:15
0評論
1、行為療法是治療恐懼症的首選方法。系統脫敏療法、暴露衝擊療法對社交恐懼症效果良好。基本原則一是消除恐懼對象與焦慮恐懼反應的條件性聯繫;二是對抗迴避反應。許多患者在疾病過程中已經學會如何迴避令他們產生恐懼的對象和場景而不影響自己的日常社會功能[3]。 2、系統脫敏治療應用較多,它可以分為實景脫敏和想象脫敏。第一個階段,是進行放鬆訓練。第二個階段,請患者按引起恐懼反應的嚴重程度,依次列出相關誘發社
發布於 2024-10-26 04:33
0評論
1.購買吸奶器來開奶? 有些媽媽在產後不能馬上開奶,就寄希望於吸奶器,希望通過吸奶器的牽拉作用刺激乳房早日下奶,有的媽媽甚至是看到寶寶吸不出來,就轉而使用吸奶器。事實上,在乳腺沒疏通之前,吸奶器作用並不大,甚至可能會引起反作用,最好是通過寶寶的嘴或是用自己的雙手來疏通乳腺,然後才考慮使用吸奶器。 2.吸力越大的吸奶器越好? 既然是吸奶器,那是不是吸力越大越好呢?其實,乳房能否分泌乳汁並不是靠牽拉
發布於 2023-08-15 15:26
0評論
第一,要有一個科學的態度。兩個必須要認識到的,一是吃的太少、餓著只會令我們代謝減慢,而且會提高身體對食物的吸收和脂肪的存儲,二是澱粉類的食物不是讓我們發胖的元兇。節食讓我們陷入一個越吃越少的怪圈,到最後你會覺得只要吃了東西就會發胖,或者減不下來。但顯然,人不可能不吃東西。而最近幾年,拒絕吃澱粉類的食物減肥的方法很流行,也據說很有效。然而如果不吃澱粉類的食物,我們就沒有主食可吃,甚至可以吃的東西
發布於 2024-05-22 06:59
0評論
心理治療與行為治療相結合。通過一般心理治療,可向病人傳授有關性知識,幫助病人解除顧慮,減少焦慮與緊張心理,並可以通過教會病人掌握肌肉鬆弛的方法來消除性交之前的恐懼、焦慮。行為療法共分7套:相互觸摸性敏感區、建立女性器官的興奮感、激發陰莖的感受、延長陰莖興奮時間、性器官接觸時的感受、陰莖進入陰道後對陰蒂刺激的感受、性興奮感受。 早洩的治療是夫妻雙方的事,尤其妻子參與治療十分重要。對早洩的心理治療要
發布於 2024-07-27 17:51
0評論
產後抑鬱症是部分產婦分娩後出現的一種精神、心理障礙,通常發生在產後2-6周內,以失眠、情緒低落、悲觀、哭泣、焦慮、易激惹、不能履行母親責任等一系列臨床症狀為特徵,嚴重的會有自殺或殺嬰傾向。國際上,產後抑鬱症的發病率為3.5%-54.5%,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之間的差異頗大;我國近二十年來的2項報道,發病率分別為17.9%和37.1%,大致處於國際平均水平。產後抑鬱症的治療並不困難,抗抑鬱治療的緩解
發布於 2023-03-31 10:34
0評論
雖然早洩是一種生理現象,與生理因素有一定關係,但心理因素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可能更重要。 可能會導致早洩的心理因素主要有:長期形成過早射精的習慣、不良情緒、射精控制技巧不夠、過度興奮和早年不良的性經驗等。 長期形成過早射精的習慣與早洩有關。包括本文開頭提及的患者在內,好多患者都認為手淫可以導致早洩,但實際上,目前手淫引起早洩是沒有證據的。部分手淫患者養成過快射精的習慣可能導致早洩,但沒有證據證明手淫
發布於 2023-02-13 18:14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