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09-30 00:29

  動脈粥樣硬化是一種發生在中老年患者的全身性疾病,發生在心臟冠狀動脈的動脈粥樣硬化稱為冠心病,發生在腦血管的動脈硬化可以導致腦梗塞和腦出血,發生在腎動脈的動脈硬化性狹窄可以導致腎臟萎縮、腎功能衰竭和頑固性高血壓。動脈硬化同樣可發生在下肢動脈,如同“水管內長水垢”,長到一定程度就可引起水管堵塞,動脈硬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就可引起血管嚴重狹窄和完全堵塞。

圖1  正常的下肢動脈腹內段(髂動脈)。

圖2  動脈硬化導致左側髂動脈全程閉塞。

圖3  正常的下肢動脈大腿段(股動脈)。

圖4  動脈硬化導致股動脈管壁毛糙、多發侷限性明顯狹窄和完全性閉塞。

圖5  正常的小腿段下肢動脈,正常為三支,即脛前動脈、脛後動脈和腓動脈。

圖6  動脈硬化導致小腿三支主幹動脈中兩支(脛後動脈、腓動脈)全程閉塞,剩餘一支(脛前動脈)長段閉塞。

      發生在下肢的動脈硬化性閉塞可以導致下肢嚴重缺血,早期表現為間歇性跛行,即行走幾百米後即出現下肢疼痛、無力,不能繼續行走,休閒片刻後方能繼續行走,伴有患肢發涼和皮膚顏色蒼白,隨著病情加重,跛行距離越來越短,最後出現靜息痛(休息時疼痛,夜間加重,影響睡眠)和自肢體遠端(足趾)開始的變黑壞死或潰爛,伴有持續性劇烈疼痛,難以忍受,嚴重影響睡眠。如不及時有效疏通血管,最終需截肢,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是導致中老年患者肢體喪失的最常見原因。

圖7  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引起的足趾壞死。

圖8  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引起的足外側慢性潰瘍。

圖9  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引起的全足壞死。

      目前,藥物治療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只能作為輔助治療,療效很有限,不能開通已閉塞的血管。最有效的治療措施包括手術治療和介入治療。手術治療主要是人工血管搭橋術,即將人工血管的兩端和血管閉塞段遠近端相對正常的血管相接,使血流通過人工血管供應下肢遠端。但不是所有類型的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都適合手術治療,且手術治療創傷較大,對於高齡、伴有多種內科疾病的老年患者,不能耐受手術治療,目前部分手術治療已被介入治療替代。

      介入治療也稱為腔內治療,即球囊擴張、支架植入術,一般在腹股溝(大腿根)或肘窩部穿刺,通過導管和導絲可以治療全身血管的病變,從血管腔內開通血管。介入治療從根本上解決了血管堵塞,效果立竿見影,且無手術切口,創傷很小,恢復快。隨著介入技術的提高和廣泛開展,介入治療幾乎適合所有類型的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因為介入治療創傷小,恢復快,對於伴有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多種內科疾病的高齡患者,一般均能耐受,目前已取代了部分手術治療,成為下肢動脈硬化性閉塞患者的首選治療方式。

圖10  患者1,動脈硬化導致的股動脈侷限性重度狹窄。

圖12  同一患者,介入治療中應用球囊擴張狹窄段。

圖13  同一患者,支架植入後狹窄段已完全消失。

圖14  患者2,股動脈(下肢動脈大腿段)多發硬化性狹窄和完全閉塞。

圖15  同一患者,介入治療(球囊擴張、支架植入)後,股動脈閉塞段已開通,諸狹窄完全消失。

圖16   患者3,股動脈長段硬化性閉塞、多發節段性狹窄。

圖17  同一患者,介入治療後閉塞段已完全開通,諸狹窄完全消失。

圖18  患者4,小腿三支主幹動脈中兩支(脛後動脈、腓動脈)全程閉塞,剩餘一支(脛前動脈)長段閉塞。

圖19  同一患者,介入治療(球囊擴張)後,脛前動脈閉塞段已完全開通。

圖20  患者5,左髂動脈(下肢動脈腹內段)全程硬化性閉塞。

圖21  同一患者,介入治療中導管已成功通過左髂動脈閉塞段。

圖22  同一患者,支架植入後左髂動脈已完全開通。

介入治療(腔內治療)是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首選方法相關文章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PeripheralArterialDisease,PDA)是動脈粥樣化的重要肢體表現.隨著社會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齡化,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發病和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就診的患者將越來越多,臨床治療中的各類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問題民不會不斷出現。       PDA血管腔內介入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內科降壓、降脂,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療僅能延緩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的病
發布於 2023-03-24 19:51
0評論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發病率約10%,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70歲以上人樣的發病率在15%―20%。2000年泛大西洋介入協作組(TASC)報告歐洲人口間歇性跛行的發生率為0.6%―9.2%,其中的5%―10%發展為嚴重下肢缺血。目前在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中的患病率可達15.91%。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與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和吸菸等危險因素密切相關,約60%―80%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
發布於 2023-03-26 21:21
0評論
概述 動脈硬化閉塞症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動脈硬化疾病,患者在患病期間會出現比較嚴重的下肢反應,這是因為人體的下肢受到血液循環的影響,非常容易出現堵塞的情況,影響大腦和心臟的正常供血,並且下肢血管本身也存在一定的脆弱性,因此很容易受到外界環境的影響和自身血管條件的刺激,需要採取科學的治療手段,介入治療,避免下肢血管出現病變。 步驟/方法: 1、 動脈硬化閉塞症的患者多半集中在中老年人群,針對這部分
發布於 2023-10-31 22:46
0評論
概述 對於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我們應該是不陌生的,這是很常見的一種症狀,是全身動脈硬化的一部分的表現症狀,主要是動脈血管阻塞刑場血栓導致的下肢出現缺血的症狀,患者會出現發冷、麻木、疼痛、間歇性跛行等等一些列的症狀,久治不愈的話可能會出現缺血性潰瘍或乾性壞疽的,所以我們要充分重視起來的,那麼怎麼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呢?我來為大家解答。 步驟/方法: 1、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治療手段是有很多的
發布於 2023-04-15 18:08
0評論
老李是個老菸民了,每天都要抽一包紅雙喜煙,然而,從去年9月份開始,他發現自己的兩條小腿時常有抽筋的現象,走路稍微遠一點腿就痛,左邊比右邊嚴重,於是他開始自行補鈣,平時還常常出去曬太陽,但是症狀還是存在。最近逛世博園,還沒走到500米,腿痛明顯,一定要休息一會兒才能再走,而且只能一瘸一拐的行走。起初他以為自己走路走多了,腿腳痠痛而已,後來發現不走路的時候兩條腿都有疼痛感,而且小腿與腳發涼,還有些麻
發布於 2023-03-26 20:46
0評論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一般是由於下肢動脈粥樣硬化後導致血管管腔的狹窄或閉塞,臨床症狀表現為間歇性跛行(部分間歇性跛行也可由於腰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引起),加重後可表現為靜息痛,下肢皮膚變黑,潰瘍或壞疽等。間歇性跛行是指患者在行走一段距離後出現肢體的酸脹和疼痛,休息後可緩解,再次行走可重新發作。下肢血管狹窄引起的間歇性跛行可經過介入治療後好轉,以下為我院治療的病例,男性,62歲,間歇性跛行,走行距離為
發布於 2022-09-24 19:00
0評論
在生活中,很多中老年人都會抱怨腿走路越來越無力,以前走幾里地都沒有問題,現在走個百八十米就覺得腿痠脹疼痛。平時還會覺得腿腳冰涼、怕冷,在家中、甚至睡覺時也要穿厚襪子保暖。很多人認為這是年齡增長後的自然現象,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其實這種痠痛現象往往預示著一種潛在的疾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這種病的特點是早期起病隱匿,而一旦到中晚期會因為肢體重度缺血,造成患肢劇痛甚至壞死,相當部分的病人不得不接受
發布於 2022-10-10 22:33
0評論
概述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一般的是全身出現動脈硬化的一種局部的表現形式,因此,也有很多的患者是可以合併成其他的部位的動脈硬化病變,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是由於人類的下肢出現了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所形成的,如果輸哦還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話,大多數的患者會出現下肢的動脈狹窄、閉塞,會導致自己的四肢出現確血的情況出現。 步驟/方法: 1、 由於社會的不斷髮展,人類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齡化的出現,因此
發布於 2023-11-01 10:22
0評論
糖尿病是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症的高危發病因素,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主要累及膝下動脈,為多節段瀰漫性病變,病情嚴重,重症下肢缺血的發病率和截肢率均較高。膝下動脈的再通對糖尿病性重症肢體缺血具有非常關鍵的治療作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多累及較遠端動脈,口徑較細,傳統的治療觀點認為血管重建手術風險較大,長期通暢率低,因此多采用藥物治療。但是隨著血管腔內技術逐漸發展成熟,如內膜下血管成形術、切割球囊、小外徑
發布於 2023-01-27 01:32
0評論
概述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是一種常見的全身性疾病,出現這種疾病以後會造成患者有疼痛感,出現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經常好發的部位是動脈,主動脈,股動脈,出現動脈硬化會造成,粥樣斑塊,而且還會出現鈣化的表現,那麼就會導致動脈管狹窄形成閉塞的表現,所以我們在生活當中出現了動脈硬化的時候要及時的進行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有哪些表現呢! 步驟/方法: 1、 輕度的下肢動脈閉塞出現以後會造成患者經常的手腳
發布於 2024-05-09 17:19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