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27 01:32

  糖尿病是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症的高危發病因素,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主要累及膝下動脈,為多節段瀰漫性病變,病情嚴重,重症下肢缺血的發病率和截肢率均較高。膝下動脈的再通對糖尿病性重症肢體缺血具有非常關鍵的治療作用。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多累及較遠端動脈,口徑較細,傳統的治療觀點認為血管重建手術風險較大,長期通暢率低,因此多采用藥物治療。但是隨著血管腔內技術逐漸發展成熟, 如內膜下血管成形術、切割球囊、小外徑低順應性高壓力球囊、藥物洗脫支架和可吸收支架的應用,在美國接受外周動脈腔內治療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患者數已經超過行冠狀動脈治療的患者,大多數以往需要傳統手術治療的患者目前都可以採用腔內治療。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多為長段閉塞病變。Graziani等口3研究了417例2 893處糖尿病下肢潰瘍(或壞疽),發現74%為膝下病變,其中66%為閉塞性病變,超過50%為>10 cm的長段閉塞病變,而且以脛前和脛後動脈病變為主,膝下動脈全部閉塞者佔28%,沒有合適的遠端流出道可供選擇,且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全身情況差無法耐受手術,外科旁路手術為相對的禁忌證,手術操作的失敗率較高。腔內治療具有微創、安全、有效和可重複操作的特性,在臨床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而且即使腔內治療失敗,仍保留開放手術的機會,因此臨床實踐中多選擇腔內治療作為糖尿病膝下動脈病變的首選治療方案。
  腔內治療過程中徑路的選擇是提高技術成功率的重要前提。單純的膝下動脈病變的患者常規可選擇同側順行穿刺,這種穿刺技術具有操作距離短、操控性好、嚴重的後腹膜出血發生率低等優點,但要注意穿刺進入股深動脈的可能。對於嚴重肥胖或合併同側髂股動脈病變的患者,對側逆行穿刺是更好的選擇。它的穿刺成功率高,術後便於壓迫止血,治療的病變範圍更廣(可自髂動脈到足部血管),但因操作距離太長而降低手術的操控性,對腔內治療器材的要求也更高。肱動脈入路穿刺因介入器材長度的限制無法作為徑路選擇。足背或脛後動脈逆行穿刺技術文獻中也有報道
  球囊擴張術(PTA) 糖尿病膝下動脈病變的治療以PTA為主,以往認為對TASC A和B級的短段病變治療效果較好,而糖尿病膝下動脈病變多為長段閉塞性病變,治療很具有挑戰性。以往膝下血管腔內治療的併發症較多,特別是出現動脈夾層的概率很高,原因可能在於球囊的長度不夠,在擴張長段病變時球囊銜接切割部位較多,且順應性較差,增加了內膜撕裂和夾層形成的概率。隨著低剖面(2~3 mm)、低壓、長段(8~12 cm,目前最長的已達15 cm)、高順應性球囊的開發(如Deep球囊),使得對膝下動脈的擴張更加方便,擴張範圍更廣,甚至可以達到脛腓動脈遠端。由於球囊長、順應性良好、低剖面,更易通過狹窄或閉塞段,可減少擴張次數,對血管壁擴張的力量均勻,從而減少血管內膜損傷、夾層及斑塊脫落,可以降低急性閉塞率及再狹窄率。對膝下長段閉塞病變的治療已取得了較好的臨床效果。Faglia等[81對1 188例糖尿病下肢嚴重缺血的患者行腔內治療,93.3%的患者有膝下動脈病變,83.6%的患者成功進行了PTA,82.7%的患者至少打通了1根通往足部的血管。平均隨訪23個月,一期5年通暢率為88%,保肢率為98.3%。
  金屬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 腔內治療膝下動脈病變以球囊擴張成形為主,但糖尿病膝下動脈病變廣泛,再狹窄閉塞率高,治療過程中可能有彈性回縮,導致血流的夾層形成以及殘餘狹窄>30%,在這些情況下可考慮使用支架。早期的膝下動脈支架為冠狀動脈用球擴支架,最大長度僅為3.8 mm,對於長段病變時常需要多個支架,同時球擴式支架擴張過程中產生的血管壁高應力會增加術後再狹窄的發生。Xpert stent是第1個專用於膝下動脈的自膨式鎳鈦合金支架,長3~6 cm,配用4F導管鞘和0.018導絲,既可以用於脛腓動脈,也可以用於膝下胭動脈,解決了冠狀動脈球擴支架的一些不足。
  隨著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腔內治療材料和觀點已發生巨大的變化。PTA和支架植入可以迅速恢復遠端組織供血,因為腔內治療後的再狹窄是一個逐漸的過程,隨著再狹窄的逐漸形成,肢體的側支循環也隨之逐漸代償建立,初始通暢期就可能挽救大多數肢體。因此即使血管再閉塞,只要注意足部護理,潰瘍仍能達到長期癒合,這正是腔內治療的臨床意義和價值。

糖尿病導致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腔內治療相關文章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PeripheralArterialDisease,PDA)是動脈粥樣化的重要肢體表現.隨著社會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齡化,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發病和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就診的患者將越來越多,臨床治療中的各類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問題民不會不斷出現。       PDA血管腔內介入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內科降壓、降脂,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療僅能延緩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的病
發布於 2023-03-24 19:51
0評論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發病率約10%,隨著年齡的增長,其發病率呈上升趨勢,70歲以上人樣的發病率在15%―20%。2000年泛大西洋介入協作組(TASC)報告歐洲人口間歇性跛行的發生率為0.6%―9.2%,其中的5%―10%發展為嚴重下肢缺血。目前在我國60歲以上老年人中的患病率可達15.91%。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與高血脂、高血壓、糖尿病和吸菸等危險因素密切相關,約60%―80%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
發布於 2023-03-26 21:21
0評論
 糖尿病是下肢動脈粥樣硬化閉塞症的高危發病因素,糖尿病下肢動脈病變主要累及膝下動脈,為多節段瀰漫性病變,病情嚴重,重症下肢缺血的發病率和截肢率均較高。膝下動脈的再通對糖尿病性重症肢體缺血具有非常關鍵的治療作用。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多累及較遠端動脈,口徑較細,傳統的治療觀點認為血管重建手術風險較大,長期通暢率低,因此多采用藥物治療。但是隨著血管腔內技術逐漸發展成熟,如內膜下血管成形術、切割球囊、小外
發布於 2022-11-25 01:51
0評論
概述 對於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我們應該是不陌生的,這是很常見的一種症狀,是全身動脈硬化的一部分的表現症狀,主要是動脈血管阻塞刑場血栓導致的下肢出現缺血的症狀,患者會出現發冷、麻木、疼痛、間歇性跛行等等一些列的症狀,久治不愈的話可能會出現缺血性潰瘍或乾性壞疽的,所以我們要充分重視起來的,那麼怎麼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呢?我來為大家解答。 步驟/方法: 1、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治療手段是有很多的
發布於 2023-04-15 18:08
0評論
甚麼是下肢動脈閉塞性疾病?下肢動脈閉塞性疾病的定義應該有廣義和狹義的區別。廣義的下肢動脈閉塞性疾病是指由於各種原因,比如動脈硬化、動脈炎、動脈栓塞、動脈外傷以及解剖結構等多種原因造成的下肢動脈急性或慢性的閉塞。狹義的下肢動脈閉塞性疾病是指由於動脈粥樣硬化斑塊造成的動脈狹窄或閉塞性疾病,病程上多為慢性發展,當然也有患者在慢性發展的基礎上會出現急性加重的過程。狹義的定義更被廣泛使用,因為這種情況大約
發布於 2022-11-30 00:16
0評論
概述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一般的是全身出現動脈硬化的一種局部的表現形式,因此,也有很多的患者是可以合併成其他的部位的動脈硬化病變,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是由於人類的下肢出現了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所形成的,如果輸哦還有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話,大多數的患者會出現下肢的動脈狹窄、閉塞,會導致自己的四肢出現確血的情況出現。 步驟/方法: 1、 由於社會的不斷髮展,人類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口老齡化的出現,因此
發布於 2023-11-01 10:22
0評論
老李是個老菸民了,每天都要抽一包紅雙喜煙,然而,從去年9月份開始,他發現自己的兩條小腿時常有抽筋的現象,走路稍微遠一點腿就痛,左邊比右邊嚴重,於是他開始自行補鈣,平時還常常出去曬太陽,但是症狀還是存在。最近逛世博園,還沒走到500米,腿痛明顯,一定要休息一會兒才能再走,而且只能一瘸一拐的行走。起初他以為自己走路走多了,腿腳痠痛而已,後來發現不走路的時候兩條腿都有疼痛感,而且小腿與腳發涼,還有些麻
發布於 2023-03-26 20:46
0評論
概述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是由於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引起下肢動脈狹窄、閉塞,進而導致肢體慢性缺血。隨著社會整體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齡化,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發病率逐年提高。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吸菸、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壓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高凝狀態、血液粘著性增高及高齡等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的危險因素。 步驟/方法: 1、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早期可無明顯症狀,或僅有輕微不適,如畏寒、
發布於 2023-04-15 16:48
0評論
概述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是一種常見的全身性疾病,出現這種疾病以後會造成患者有疼痛感,出現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經常好發的部位是動脈,主動脈,股動脈,出現動脈硬化會造成,粥樣斑塊,而且還會出現鈣化的表現,那麼就會導致動脈管狹窄形成閉塞的表現,所以我們在生活當中出現了動脈硬化的時候要及時的進行治療,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有哪些表現呢! 步驟/方法: 1、 輕度的下肢動脈閉塞出現以後會造成患者經常的手腳
發布於 2024-05-09 17:19
0評論
概述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是一個多發疾病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引發人們肢體壞死是在1891年首次發現的,隨著人們在血管外科的發展情況動脈硬化閉塞症的治療效果有了顯著的提高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大多由於人們的動脈硬化引起來的,當人們的動脈硬化的時候人們的血管會變得非常狹窄,而且彈性變得非常弱的,這樣很容易誘發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發生。 步驟/方法: 1、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這種疾病在早期的時候人們
發布於 2024-05-09 12:15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