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肩關節疼痛的疾病多種多樣,其中以“肩周炎”最為人熟知。“肩周炎”的概念最早被提及是在 19 世紀後期,當時醫生認為是肩關節周圍炎症導致肩關節內組織變性、粘連等變化造成了肩關節的疼痛及活動受限。後來“肩周炎”的概念、命名及機制被反反覆覆地討論並修改。
截至目前,“肩周炎”的概念逐漸模糊,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精確的診斷,如凍結肩、肩峰撞擊徵、肩袖損傷、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等。但是由於很長一段時間內“肩周炎”的概念深入人心,導致一些非運動醫學專科的骨科醫生不能正確認識“肩周炎”和其他相關肩部疾病的診斷,很多肩關節疼痛的患者被誤診,延誤了病情。
肩部疼痛相關疾病概念
1、凍結肩:一類引起盂肱關節僵硬的粘連性關節囊炎,以肩關節周圍疼痛及各個方向活動受限為主要特徵的臨床綜合徵,X 線等影像學檢查無明顯陽性表現,主要好發於 50 歲左右的中老年人,過去統稱為“肩周炎”。凍結肩病因不明,有典型的分期及自愈傾向,病程數月至數年不等。在肩關節疼痛病因中約佔 10%。
2、肩峰撞擊徵:由於肩關節退行性變、肩峰下骨贅形成、滑囊增生,導致肩峰下的間隙變小,從而出現外展、上舉手臂時造成肩袖擠壓、撞擊而產生的肩關節疼痛。任何年齡均可發生,以中老年人居多。
3、肩袖損傷:是指圍繞肱骨頭肩袖組織的撕裂損傷,主要病因是肩峰撞擊徵。長期的肩峰撞擊症導致肩袖變性,肌腱質量下降,最終發生損傷撕裂。或在肩袖退變的基礎上受到外傷,造成肩袖損傷。
4、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由於反覆的體力勞作導致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磨損而引起肌腱腱鞘充血、水腫等炎症性改變。好發於中年人,主要表現為肩部疼痛,但無肩關節外旋等方向的活動受限。
對運動醫學疾病最重要的診斷手段是臨床體格檢查,再結合病史及影像學等其他輔助檢查。對肩關節疼痛患者,臨床醫生需要了解引起肩關節疼痛的相關疾病的概念、特徵、影像學表現及肩關節體格檢查的項目及陽性意義,才能避免誤診、漏診。
5、肩關節鏡治療肩關節疼痛:肩關節鏡出現於 20 世紀前期,早期發展較為緩慢,近 20 年來肩關節鏡在全球大範圍興起。它的優勢逐漸被骨科醫生所認識,到現在已經是治療肩關節疼痛相關疾病的最重要的手術途徑。
6、凍結肩:肩關節鏡對於凍結肩的治療多是用來解決遺留下來的肩關節活動功能障礙。肩關節鏡下鬆解攣縮的關節囊、清理炎症水腫的滑囊,從而恢復一定的肩關節活動度。
7、肩峰撞擊徵:肩關節鏡下肩峰成形術是治療肩峰撞擊徵的標準技術,已經廣泛應用於臨床。主要包括:肩峰下的滑囊壁清除,切斷或部分切斷喙肩韌帶、打磨肩峰前外側部分骨贅、探查並打磨肩鎖關節下骨贅。其目的是減輕肩峰下間隙的壓力,但術中要慎重把握打磨骨贅的量,才能達到最好的手術效果。
8、肩袖損傷:肩袖損傷按其損傷程度及分類確定是否需要進行手術治療。關節鏡探查發現肩袖損傷後需要根據損傷情況採用雙排或單排錨釘進行肩袖修補,重建力偶,同時徹底檢查肩關節內組織結構。因為肩袖損傷患者常合併肩峰撞擊徵或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等其他肩關節疾病,需在關節鏡手術中一併處理。肩關節鏡下肩袖修補術有很好的臨床療效,患者滿意度高。
9、胲二頭肌長頭肌腱炎:對長期保守治療無效的肱二頭肌長頭肌腱炎患者根據具體情況應考慮肩關節鏡手術治療。主要分為關節鏡下肱二頭肌長頭肌腱切斷術和轉腱術兩種術式。臨床研究表明年輕人患者可能更適合轉腱術,犧牲很少的肱二頭肌肌力,但卻能夠滿足平日運動需求;而對老年患者可實行肌腱切斷術,目的為減輕疼痛、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