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27 13:05

  源自神經上皮的腫瘤統稱為腦膠質瘤,佔顱腦腫瘤的40-50%,是最常見的顱內惡性腫瘤。年發病率約為3-8人/10萬人口。

  分類

  1、按腫瘤細胞的形態學劃分

  腦膠質瘤根據其腫瘤細胞形態學與正常腦膠質細胞的相似程度(並不一定是其真正的細胞起源),進行如下主要分類:

  (1)星型細胞瘤―星形細胞

  (2)少枝細胞瘤―少枝細胞

  (3)室管膜瘤―室管膜細胞

  (4)混合膠質瘤,例如少枝--星形細胞瘤,包含了混雜類型的膠質細胞

  2、按腫瘤細胞的惡性程度劃分

  腦膠質瘤按腫瘤細胞在病理學上的惡性程度,可以進一步分類:

  (1)低級別膠質瘤(WHO 1-2級),為分化良好的膠質瘤;雖然這類腫瘤在生物上並不屬於良性腫瘤,但是患者的預後相對而言,還是不錯。

  (2)高級別膠質瘤(WHO 3-4級),為低分化膠質瘤;這類腫瘤為惡性腫瘤,患者生存較差預後。

  目前雖然有很多關於膠質瘤的分級系統,但是最為常用的還是世界衛生組織(WHO)制定的分級系統。根據這一分級系統,腦膠質瘤分為1級(惡性程度最低、預後最好)到4級(惡性程度最高、預後最差)。其中,傳統細胞病理學所謂的間變膠質瘤與WHO的3級相對應;膠質母細胞瘤與WHO的4級相對應。

  3、按腫瘤所處的位置劃分

  腦膠質瘤可以根據其在大腦所處的位置進行分類。小腦幕將腦組織分為幕上和幕下區域。據此,腦膠質瘤也為為幕上膠質瘤和幕下膠質瘤。

  (1)幕上膠質瘤:位於小腦幕上,主要是大腦半球,為成人最常見腦膠質瘤(70%)。

  (2)幕下膠質瘤:位於小腦幕下,主要是小腦半球,為兒童最常見腦膠質瘤(70%)。

  (3)橋腦膠質瘤:位於腦幹。腦幹包括間腦、橋腦和延髓三個部分,其中橋腦控制了包含呼吸等重要的功能。在橋腦進行手術,具有很大的風險。

  病因

  如同其他腫瘤一樣,膠質瘤也是由於先天的遺傳高危因素和環境的致癌因素相互作用所導致。一些已知的遺傳疾病,例如神經纖維瘤病(I型)以及結核性硬化疾病等,為腦膠質瘤的遺傳易感因素。有這些疾病的患者,其腦膠質瘤的發生機會,要比普通人群高很多。此外,一些環境的致癌因素也可能與膠質瘤的發生相關。有研究表明,電磁輻射,例如手機的使用,可能與膠質瘤的產生相關。但是,目前並沒有證據表明,這兩者之間存在必然的因果關係。雖然大部分的膠質母細胞瘤患者都曾有巨噬細胞病毒感染,並且在絕大部分的膠質母細胞瘤病理標本都發現有巨噬細胞病毒感染的證據,但是,這兩者間是否存在因果關係,目前也不是十分清楚。

  症狀和體徵

  腦膠質瘤所導致的症狀和體徵,主要取決其佔位效應以及所影響的腦區功能。膠質瘤由於其在空間的“佔位”效應,可以使患者產生頭痛、噁心及嘔吐、癲癇、視物模糊等症狀。此外,由於其對局部腦組織功能的影響,還可以使患者產生其他的症狀。比如,視神經膠質瘤可以導致患者視覺的喪失;脊髓膠質瘤可以使患者產生肢體的疼痛、麻木以及力弱等症狀;中央區膠質瘤可以引起患者運動與感覺的障礙;語言區膠質瘤可以引起患者語言表達和理解的困難。膠質瘤由於惡性程度不同,其所產生症狀的速度也不同。例如,低級別膠質瘤患者的病史往往在幾個月甚至上年,而高級別膠質瘤患者的病史往往在幾個星期至幾個月。根據患者的病史、症狀以及體徵,可以初步推斷出病變的部位以及惡性程度。

  診斷

  膠質瘤的診斷,要綜合考慮患者的病史、症狀、體徵、輔助檢查以及術後病理等進行綜合考慮和判斷。患者有臨床表現後,就診時最常做的檢查包括頭顱CT與MRI。頭顱CT可以初步判定是否有顱內佔位。膠質瘤在CT上,往往表現為腦內、低信號的病變;低級別膠質瘤一般無瘤周水腫,高級別膠質瘤往往伴有瘤周水腫。此外,CT在發現是否有腫瘤出血以及鈣化,優於磁共振。瘤卒中發生的出血,在CT上表現為高信號,提示腫瘤的惡性程度較高。腫瘤伴有鈣化的發生,提示腫瘤的病理類型為少枝的可能性大。磁共振在顯示腫瘤的部位、性質等方面,要優於CT檢查。低級別膠質瘤在磁共振上往往表現為T1低信號、T2高信號的腦內病變,主要位於白質內,與周圍腦組織在影像上往往存在較為清晰的邊界,瘤周水腫往往較輕,病變一般不強化。高級別膠質瘤一般信號不均一,T1低信號、T2高信號;但如有出血存在,則T1有時也有高信號的存在;腫瘤往往有明顯的不均一強化;腫瘤與周圍腦組織界限不清;瘤周水腫較為嚴重。有時,膠質瘤與其他的病變,例如炎症、缺血等,不是很容易區分。因此,有可能需要做其他的檢查,包括PET、MRS等檢查,進一步瞭解病變的糖代謝及其他分子代謝情況,從而進行鑑別診斷的區分。此外,有時為了明確病變與周圍腦組織功能的關係,還要進行所謂的功能磁共振檢查(fMRI)。通過這些檢查,一般可以在手術前,對膠質瘤的部位以及惡性程度級別,有個初步的臨床判斷。但是,最終的診斷,要依賴於手術後的病理診斷。

  治療

  1、手術

  手術往往是膠質瘤治療的第一步。手術不僅可以提供最終的病理診斷,而且可以迅速去除大部分的腫瘤細胞,緩解患者症狀,併為下一步的其他治療提供便利。對於一些低級別膠質瘤,如毛細胞星形細胞瘤,手術的完整切除,是可以使患者得到根治以及長期存活。目前的膠質瘤手術,已經進入了一個微創時代,與前相比,更為安全,創傷更為小,腫瘤切除更為完全。顯微鏡應用於腦膠質瘤的切除,可以更加清晰地辨別腫瘤與腦組織的邊界,以及周圍重要的神經血管等結構,從而能夠在安全的情況下,最大化地切除膠質瘤。神經導航的應用,將膠質瘤的手術切除,提高到新的高度。神經導航與汽車導航相類似,可以使外科醫生在手術前從切口的設計、術中功能腦區的辨認以及手術切除方式的選擇等方面,更加精確和細化。近年來出現的術中磁共振,可以進一步提高手術完整切除的完整程度,並減少患者術後功能缺陷等併發症的產生。術中皮層刺激電極的應用,可以完善術中對於運動區、語言區的辨認,從而幫助外科醫生更好地保護腦的重要功能。

  2、放療

  在接受外科手術治療後,對於高級別膠質瘤患者,往往需要進一步的放療。對於低級別膠質瘤患者,若存在高危因素(例如腫瘤體積超過6釐米、手術切除不完全等因素),也要考慮進行放療。放療包括局部放療和立體定向放療。對於首次發現的膠質瘤,一般不採用立體定向放療。局部放療根據所採用技術不同,又可以分為適形調強放療和三維塑形放療。對於復發膠質瘤患者,特別是處於功能區腫瘤,有時可以考慮進行立體定向放療。

  3、化療

  化療及靶向治療在膠質瘤的治療中,逐漸發揮重要作用。對於高級別膠質瘤,替莫唑胺的應用,可以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存預後。目前,替莫唑胺是治療膠質瘤唯一有明確療效的化療藥物。對於初治高級別膠質瘤患者,替莫唑胺在與放療同時應用後(同步放化療階段),還應繼續單獨服用一段時間(6-12週期)。其他的化療藥物(如尼莫司丁),對於復發膠質瘤的治療,可能有一定療效。新近出現的血管靶向藥物,阿伐斯丁,對於復發高級別膠質瘤,有明確療效,可以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預後

  經過綜合治療後,對於低級別膠質瘤(WHO 1-2級)患者而言,中位生存期在8-10年之間;對於間變膠質瘤(WHO 3級)患者而言,中位生存期在3-4年之間;對於膠質母細胞瘤(WHO 4級)患者而言,中位生存期在14.6―17個月之間。值得注意的是,對於膠質母細胞瘤患者而言,新出現的放療與替莫唑胺化療方案,可以使將近10%患者存活至5年以上;而在替莫唑胺出現之前,單獨使用放療,僅有不足1%的患者可以存在5年。

  膠質瘤很難根治,往往會復發。在腫瘤復發後,根據患者的功能狀況,可以考慮再次手術、放療、化療等治療。

甚麼是腦膠質瘤?相關文章
腦膠質瘤根據腫瘤細胞的形態學、腫瘤細胞的惡性程度以及腫瘤所處的部位進行分類。 按腫瘤細胞的形態學劃分 腦膠質瘤根據其腫瘤細胞形態學與正常腦膠質細胞的相似程度(並不一定是其真正的細胞起源),進行如下主要分類:·星型細胞瘤—星形細胞·少枝細胞瘤—少枝細胞·混合膠質瘤,例如少枝--星形細胞瘤,包含了混雜類型的膠質細胞·室管膜瘤—室管膜細胞 按腫瘤細胞的惡性程度劃分 腦膠質瘤按腫瘤細胞在病理學上的惡性程
發布於 2023-12-22 23:05
0評論
目前對於膠質瘤的治療,包括手術、放療、化療、靶向治療等手段。具體的治療,要綜合考慮患者的功能狀態、對治療的預期結果以及腫瘤所處的腦區部位、惡性程度級別等多種因素,進行綜合考慮判斷,從而制定個體化綜合治療方案。[2] 手術 手術往往是膠質瘤治療的第一步。手術不僅可以提供最終的病理診斷,而且可以迅速去除大部分的腫瘤細胞,緩解患者症狀,併為下一步的其他治療提供便利。對於一些低級別膠質瘤,如毛細胞星形細
發布於 2023-12-22 22:58
0評論
神經膠質瘤是腦和脊髓腫瘤中的一大類,它起源於膠質細胞,這種主要的腦細胞可發展成癌,惡性膠質瘤的症狀、預後和治療決定於病人的年齡、腫瘤類型和腫瘤在腦中的位置,這類腫瘤傾向於生長或侵入到正常腦組織中去,使得治療複雜化,手術切除困難甚至無法切除。隨著年齡的增長,腦瘤的風險加大,在75-84歲左右風險達到最大,通常低分化的膠質瘤好發於兒童,而腦瘤在男性中發病率略高。唯一導致惡性膠質瘤的危險因素是先前腦部
發布於 2022-10-19 19:29
0評論
腦膠質瘤手術技術1、術中電生理監測-保護腦功能位於腦功能區及附近或深部的腫瘤,在手術切除過程中極易造成功能區神經細胞及其神經纖維的損傷,進而引起患者相應的神經功能缺失症狀,嚴重影響了患者生存週期及生活質量。本中心率先在國內開展術中喚醒麻醉下功能影像指導功能區監測手術,有效保護患者運動、語言、空間認知及數字認知等多項功能,手術病例全國例數最多。同時結合術中皮層腦電描記有效監測癲癇病灶,可對相應癲癇
發布於 2022-10-20 03:09
0評論
這依舊是一個“談癌色變”的年代,特別是顱腦的腫瘤,現在我們扒一扒大腦裡邊最常見的一種惡性腫瘤――腦膠質瘤。腦膠質瘤是大腦中樞神經系統的一種腫瘤,得了膠質瘤後,會出現頭痛、癲癇、肢體癱瘓麻木、言語障礙、視力下降、噁心嘔吐以及顱內出血等表現,不及時治療可導致昏迷死亡。正常情況下,大腦裡邊有許多各種各樣的細胞,其中神經元是構成中樞神經系統的基本單元,也是大腦中樞正常運轉的基本元件。除了神經元以外,其他
發布於 2022-10-19 20:29
0評論
膠質瘤是最常見的腦腫瘤,約佔所有顱內腫瘤的45%左右。近30年來,原發性惡性腦顱內腫瘤發生率逐年遞增,中老年人群尤為明顯。膠質瘤分成四個級別:一級是良性膠質瘤。二級是低度惡性的膠質瘤。三、四級是高度惡性的膠質瘤。一級膠質瘤很少見,而四級膠質瘤卻佔了50%,所以說多數膠質瘤都是惡性的。四級膠質瘤術後都會復發。許多人對膠質瘤復發問題難以理解,覺得醫生把腫瘤開掉了,醫生說開得很乾淨,怎麼還會復發呢?其
發布於 2023-03-02 06:16
0評論
腦幹膠質瘤是發生在橋腦、中腦和延髓的膠質瘤的統稱。發病年齡據統計有兩個高峰,第一個高峰在5~10歲,第二個高峰在40~50歲,因此可分為兒童型和成人型。兒童相對較多見,佔兒童所有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10%~20%,佔兒童後顱凹腫瘤的30%。分類腦幹膠質瘤大致分為四類:1、瀰漫內生型:大多位於橋腦,是最典型的腦幹膠質瘤,佔80%的比例,也是預後最差的類型。2、局灶型:佔腦幹腫瘤的5%~10%,腫瘤局
發布於 2022-10-20 02:49
0評論
腦幹神經膠質瘤是主要好發於兒童的腫瘤。它們通常被認為佔中樞神經系統腫瘤的10%-20%。歷史上,腦幹神經膠質瘤被認為是單一的疾病而僅僅通過放療來治療,通常沒有形態上的診斷。這種治療方法並不明智,它的五年存活率通常為20%-30%。過去的十年裡,由於神經放射學的發展,多種多樣的腦幹神經膠質瘤變得明朗起來,一些學者已經確定一些重要的亞群,它們具有不同的臨床表現、部位、生長方式。對於腫瘤多樣性認識的提
發布於 2022-10-10 05:38
0評論
腦膠質瘤的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如果腫瘤已經浸潤性生長,與腦組織間無明顯邊界,除早期腫瘤小且位於適當部位者外,難以作到全部切除,一般都主張綜合治療,即術後配合放射治療和化學治療,可延緩復發及延長生存期。一、手術治療腦膠質瘤手術治療腦膠質瘤原則是在保存神經功能的前提下儘可能切除腫瘤。早期腫瘤較小者應爭取全部切除腫瘤。淺在腫瘤可圍繞腫瘤切開皮層,白質內腫瘤應避開重要功能區作皮層切口。分離腫瘤時,應距腫
發布於 2022-10-04 21:20
0評論
腦膠質瘤是腦內最常見的腫瘤,發病率佔顱內腫瘤的44.69%,多見於成人,好發部位以額、顳、頂葉居多,也可見於腦幹、視神經、小腦及脊髓等,對治療的敏感性極差。據最新統計報告,即使通過最積極的綜合治療(包括手術、放療及化療),低級別星形細胞瘤、間變性星形細胞瘤和多型性膠質母細胞瘤的兩年生存率也僅分別為66%、45%和9%。而其它治療方法包括基因治療目前大多處於實驗室階段。在這些腫瘤中,大部分低級別星
發布於 2022-10-20 03:04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