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癱後的 "聯動 "是面癱的後遺症之一,面癱後的面肌痙攣也是如此。鱷魚眼淚徵,或顳部皮膚潮紅、局部發熱、汗液分泌等現象(耳顳徵)。聯動運動的出現可能是由於病變後神經纖維再生時長入鄰近的屬於其他功能的經括約肌細胞通路所致。面癱後口眼聯動運動的病理生理學基礎是神經的錯誤再生,原來支配眼輪匝肌的面神經纖維與支配降眼輪匝肌的神經纖維發生關聯。
面癱聯動的發生率:面肌聯動發生在面神經麻痺的恢復期,也發生在顳部方法的鋪神經減壓術後。由於缺乏客觀一致的評估標準和檢測工具,面神經損傷再生後肌肉聯動的發生率在不同報道中差異很大,從9.1%到55%不等,其發生率與發病時面神經麻痺的嚴重程度相關。
面癱聯動的機制。面肌聯動的機制尚不清楚,為此許多學者進行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許多假說,主要包括神經纖維雜亂再生、中樞控制改變和突觸傳遞異常3種假說。面肌聯動的臨床表現。面肌聯動一般在面神經損傷後3~4個月開始出現,此時面神經再生明顯,在損傷後第二年面神經再生結束時加重,多發生在24~39周,最遲在40個月後。
面肌聯動往往侷限於面神經損傷的一側,並可能發展為眼睛周圍、鼻唇溝、下頜和寬頸部肌肉的強直性痙攣,或整個受影響的面部,並由此導致面部的扭曲和肌肉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