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的肝臟炎症性疾病,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傳染病之一,至今尚無預防性疫苗問世,且丙型肝炎自然轉陰率低,患者可能在很長時間內都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和表現,往往容易被忽視,但HCV可以對肝臟進行持續性的破壞,使疾病在不知不覺中進展為肝硬化、肝癌。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人口中約有3%的人感染了HCV,中國的平均感染率為3.2%,略微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舉行的新聞發佈會稱:近年來,我國丙肝報告發病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2008年全年報告病例12萬人,是2003年的六倍。目前我國所有傳染病中,丙肝的報告死亡數已上升至第5位。全國約有4160萬名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但公眾對這一疾病的認知度卻很低。因此,丙型肝炎的危害不容忽視。
聚二乙醇(polyethylene glycol,PEG)干擾素聯合利巴韋林的治療方案是目前治療慢性丙型肝炎的標準方案,也是現階段治療效果最好的方案[1]。但對抗丙型肝炎病毒治療失敗、不能接受干擾素治療或拒絕干擾素治療的人群來講,中醫藥有著特定的優勢。
一、中成藥治療
丙型肝炎與乙型肝炎不同,由於丙型肝炎發病率相對低,對其認識較晚,因此未受到普遍的重視,對其治療的研究亦不如乙肝深入,有效的中成藥相對較少。
松梔丸 是我國第一個治療丙型肝炎的中成藥新藥,已完成Ⅰ、Ⅱ、Ⅲ期臨床試驗,於2007年9月獲得新藥證書(國藥證字Z20070012),填補了國內外用中成藥治療丙型肝炎的空白。松梔丸源於湖南省湘西侗族蒙氏家庭治療“高癀病”的經驗方,歷經數代人科學組方、精心研製而成,成為治療丙型肝炎的國家中藥三類新藥。先後得到了國家“十五”重大科技攻關計劃和國家“863計劃”的支持。經國家臨床藥理基地二、三期臨床試驗證明,該藥對丙肝患者HCV-RNA病毒定性檢測的轉陰率為36.55%,停藥6個月後還有13.27%的患者轉陰,能抑制HCV病毒複製,改善肝功能,並能有效改善慢性丙肝患者的症狀、體徵等。相對於目前廣泛應用的丙型肝炎治療藥物―α-干擾素及利巴韋林,松梔丸具有廣適性強、安全穩定、副作用小、價格低廉、服藥方便、無不良反應等特點。
【組成】梔子根 穿破石 太子參 砂仁 丹參等
【藥理毒理】該藥具有增強免疫低下動物的非特異性免疫和體液免疫功能。誘生干擾素試驗結果顯示,本品具有促小鼠體內誘生干擾素作用;促大鼠體內誘生干擾素動態學試驗結果顯示,在給藥8小時後體內血清干擾素含量開始增加,24小時達高峰,32小時含量下降;對大鼠、小鼠服用本品後誘生干擾素的活性進行測定結果表明,所誘生的干擾素為Ⅱ型干擾素。
【適應症】清熱利溼、解毒化瘀,健脾益氣,主治慢性丙型肝炎溼熱阻絡兼脾虛證,口苦口乾,食慾不振,體倦乏力,肝脾腫大,舌質紫暗,舌苔黃膩。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g,一日2次,3個月為一療程,一般服用1個療程,混合感染或有黃疸者需服用2個療程。
扶正化瘀片的病毒載量、基因類型與肝纖維化程度無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肝纖維化程度主要取決於患者的免疫狀態。因此,慢性丙型肝炎抗肝纖維化治療依然十分需要,但迄今為止尚無FDA批准的抗肝纖維化臨床藥物。
扶正化瘀方由丹參、蟲草菌絲、桃仁等6味中藥組成,是上海中藥大學肝病研究所基於“氣陰兩虛、血瘀阻絡”的肝纖維化中醫病機、經過近20年探索而研發的抗肝纖維化有效中藥,經過RCT臨床試驗,證實其對慢乙肝肝纖維化有良好療效,其膠囊(片)製劑由上海現代中醫藥技術發展有限公司生產,已於2002年成為我國抗肝纖維化臨床新藥,2006年中國中西醫結合肝病學會在中西醫結合肝纖維化診療指南中將其列為首選抗肝纖維化中成藥,在國內廣泛用於慢性肝病的治療。
年1月,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批准實施抗肝纖維化藥物―扶正化瘀片治療慢性丙型肝炎肝纖維化的隨機、雙盲、多中心Ⅱ期臨床試驗。該項目的施行與完成,將不僅解決美國慢性丙型肝炎的肝纖維化,也有助於與國內市場互補,為我國廣大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帶來福音[2]。
【成份】丹參、發酵蟲草菌粉、桃仁、松花粉、絞股藍、五味子(制)【性狀】本品為膠囊劑,內容物為棕褐色顆粒,味苦、澀。
【藥理作用】藥理試驗顯示,本品可抑制四氯化碳加高脂飼料致大鼠肝纖維化的程度,抑制四氯化碳和D-半乳糖胺致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轉換酶的升高。長期毒性試驗顯示,本品對大鼠連續灌胃給藥6個月,2.30、0.37g/kg可降低大鼠的網織紅細胞數,升高白細胞數。
【功能主治】活血祛瘀,益精養肝。用於肝纖維化屬"瘀血阻絡,肝腎不足"證者,症見脅下痞塊,脅肋疼痛,面色晦暗,或見赤縷紅斑,腰膝痠軟,疲倦乏力,頭暈目澀,舌質暗紅或有瘀斑,苔薄或微黃,脈弦細。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5粒,一日3次,24周為一療程。
【不良反應】偶見服後胃中有不適感。
【禁忌】孕婦忌服。
【注意事項】溼熱盛者慎用。
二、辨證論治,綜合治療
相對於乙型肝炎而言,丙型肝炎發病率低,因此對其治療的重視程度相對較差,對治療的研究亦不如乙型肝炎深入。從辨證分型治療來看,不同的醫家認識各不相同。
目前我國尚未制定出丙型肝炎辨證分型標準,很多學者參考1991年12月中華全國中醫學會內科肝病專業委員會天津會議制定的病毒性肝炎中醫辨證標準。但在臨床中尚有丙型肝炎患者難以納入上述證型中,因此,一些學者在臨床中通過研究丙肝臨床症候學,發現丙肝臨床最多見乏力、納差、脘悶腹脹等脾胃症狀,採用統計學相關分析,初步歸納丙型肝炎證型為溼熱蘊結證、肝鬱脾虛證、肝腎虧虛證、氣虛血瘀證、正虛邪留證[3]。由於目前沒有推廣的中醫辨證治療的規範,因此,醫家多根據經驗施以不同的方藥治療。
中醫辨證治療丙型肝炎有其特定的優勢,由於方藥是根據辨證因人而異的,因此在保肝、降酶、調整免疫、抗肝纖維化及改善臨床症狀等方面取得了較為滿意的療效,顯現出一定的優勢和潛力。而抗丙肝病毒並非中醫藥的優勢,但可以通過調整患者的免疫間接起到抗病毒的作用。因此,目前在應用干擾素及利巴韋林治療丙肝的同時,很多醫生合用中藥辨證治療,力求增強療效,減少副作用。
丙型肝炎需要正規系統的治療,患者切忌盲目輕信一些不切實際的宣傳而延誤病情,建議到正規醫院系統檢查,專科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