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2-12-07 20:07

  丙型肝炎,簡稱丙肝,是一種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經輸血、針刺、吸毒等傳播,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HCV的感染率約為2.8%,全球約1.85億感染者,每年新發丙型肝炎病例約3.5萬例。超過50的感染者轉化為慢性化,也就是慢性丙型肝炎(HCH),可導致肝臟慢性炎症壞死和纖維化,部分患者可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HCC)。未來20年內與HCV感染相關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細胞癌導致的死亡)將繼續增加,對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危害極大,已成為嚴重的社會和公共衛生問題。

  下面根據病毒特徵和以及目前的治療方案,希望在認識丙肝病毒和丙肝病毒的治療上給患友們帶來一些幫助。

  正確看待丙型肝炎

  對於丙型肝炎,在目前的治療環境下,並不可怕,只要正確認真的對待,配合正規積極的治療,保持好良好樂觀的心態,其治癒可能性是非常大的,目前中國人群採用標準治療的治癒率高達85%,並且國際上在丙肝也有一些新的抗病毒藥物上市,所以丙型肝炎的治療,只要積極認真對待,是有很大的機會獲得治癒。

  丙型肝炎病毒(HCV):

  丙型肝炎病毒屬於黃病毒科,呈球形,直徑小於80nm(在肝細胞中為36~40nm,在血液中為36-62nm ),有包膜,在核衣殼外包繞含脂質的囊膜,囊膜上有刺突,單股正鏈 RNA (9.6 kb),由3000 氨基酸組成的多聚蛋白,每日複製量10 兆 (1012) 病毒顆粒。HCV目前發現有1-6型基因型,國內主要以1b、2a型為主。HCV對一般化學消毒劑敏感,100℃處理5分鐘或60℃處理10小時可殺死,高壓蒸氣或甲醛燻蒸可迅速殺死病毒。HCV跟大多數肝炎病毒一樣,自身對肝細胞沒有直接損害作用,寄生在肝細胞內,但它會導致自身免疫攻擊肝細胞,從而導致肝損傷,隨著時間發展,繼而出現肝纖維化、肝硬化、甚至肝癌,這就是HCV對機體的危害。

  丙型肝炎的臨床表現

  丙肝肝炎主要有兩種臨床表現,即急性感染期、慢性化,隨後可能出現纖維化和肝硬化、肝癌等。

  1、急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成人急性丙型肝炎病情相對較輕,多數為急性無黃疸型肝炎,一般以ALT升高為主,少數出現急性黃疸型肝炎,黃疸為輕度或中度升高。可出現噁心,食慾下降,全身無力,尿黃眼黃等表現。單純丙肝病毒感染極少引起肝功能衰竭。在自然狀態下,其中僅有15%的患者能夠自發清除HCV達到痊癒,在不進行抗病毒治療干預的情況下,85%的患者則發展為慢性丙型肝炎;兒童急性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後,50%可自發性清除HCV。

  2、慢性丙型病毒性肝炎

  急性期感染半年後轉入慢性化感染,一般情況下症狀較輕,表現為肝炎常見症狀,如容易疲勞,食慾欠佳,腹脹等。也可以無任何自覺症狀。化驗ALT反覆波動,HCV-RNA持續陽性。有1/3的慢性HCV感染者肝功能一直正常,抗HCV和HCV-RNA持續陽性,肝活檢可見慢性肝炎表現,甚至可發現肝纖維化、肝硬化。

  3、肝硬化

  感染HCV 20~30年有10%~20% 患者可發展為肝硬化,1%-5% 患者會發生肝細胞癌(HCC)導致死亡。肝硬化到一定程度可出現失代償情況,如出現黃疸,腹腔積液,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肝性腦病等等,其生存率則急劇下降。

  臨床檢查

  1、生化學(肝功能)

  包括血清ALT、AST,總膽紅素、直接膽紅素、間接膽紅素,白蛋白、球蛋白,膽鹼酯酶、鹼性磷酸酶、轉肽酶等。

  2、血清學

  抗HCV。

  3、病毒學檢查

  HCV-RNA定量,瞭解丙肝病毒複製的活躍程度。

  4、影像學

  腹部肝膽脾超聲檢查瞭解肝臟有無慢性損傷。必要時行腹部增強CT或MRI檢查,以瞭解病情損傷程度。

  5、肝臟瞬時彈性波掃描

  是一種無創檢查可用於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肝臟纖維化程度評估。丙型肝炎患者評估肝臟纖維化程度對於確定治療方案非常重要。

  6、肝組織活檢

  是評估患者肝臟炎症分級與纖維化分期的金標準。

  丙型肝炎的診斷

  1、HCV-RNA即丙型肝炎病毒的核糖核酸,是HCV的遺傳物質,也是機體感染HCV病毒的直接指標。目前用PCR法可以直接檢測血中的HCV-RNA,因其較丙型肝炎抗體出現早,所以也是早期診斷於HCV感染的最直接指標,

  2、抗HCV (即 丙肝抗體)也是目前診斷丙型病毒性肝炎的主要指標,但因感染HCV後出現較慢,一般在發病後2~6個月,甚至1年才轉陽,故不能作為早期診斷的方法。

  3、鑑別診斷主要鑑別疾病包括:其他各型病毒性肝炎:乙型、丁型、戊型肝炎、EBV性肝炎、CMV性肝炎。鑑別診斷主要依據特異性血

  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療

  目前,在國際上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療主要有以下幾種方案:

  1、長效干擾素+利巴韋林(PEG-INF + RBV,簡稱PR治療) 金標準

  2、普通干擾素+利巴韋林(INF + RBV)

  3、直接抗病毒藥/直接抗病毒藥+PR/直接抗病毒藥+ PEG-INF

  (DAA/DAA + PR/DAA + PEG-INF)在國內未上市

  以上治療方案均考慮患者基因型、病毒基因型、肝硬化、肝癌、其他系統疾病等等。

  在中國大陸,目前還是以長效干擾素+利巴韋林(PR治療)為主要治療方案,因為中國人的基因型相對好治,在中國人群中,採用PR標準治療,並且堅持規範的治療方案,其治癒率(也稱為SVR率)高達85%以上,這也是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的金標準。對於需要治療的人群,且無PEG-INF禁忌症的患者是最佳的選擇。

  而DAA藥物是1年多來丙型肝炎新研發出來的抗病毒藥物,在國內未正式上市,從國際數據上看,對丙型肝炎的治療前景較好,國際研究數據提示總體人群治癒率高達90%以上(不同基因型以及其他不同因素影響,治癒率不同),但缺乏長時間隨訪數據,可能存在未知風險,且國際正規原研藥也較為昂貴。不過,其對於目前存在長效干擾素禁忌症或肝硬化等等的患者來說,還是帶來了很大的希望。

  下面簡單介紹一下PR治療的規範治療方案:

  病毒基因1/4/5/6型:標準療程為48周,有必要的患者需延長至72周,具體療程以各項病毒治療的應答情況進行調整,最短可減少至24周。

  病毒基因2/3型:標準療程為24周,有必要的患者患者需延長至48周,具體療程以各項病毒治療的應答情況進行調整。

  需堅持標準治療劑量(足量),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劑量有所調整。

  慢性丙型肝炎的治療預後

  相比乙型肝炎來說,丙型肝炎相對好治療,其預後也是較樂觀,一般正規治療獲得病毒清除(檢測不到)且停藥後隨訪24周仍檢測不到病毒的患者(也就是獲得SVR),其5年隨訪不復發率高達95-99%,基本相當於治癒,這也就是說獲得SVR的患者在臨床上等同於治癒,而通過抗病毒治療,患者的剛硬化、肝癌的風險也是大大的降低。

丙型肝炎的診斷和治療相關文章
1、丙肝的潛伏期為兩週至六個月。最初被感染後,大約80%的人並不會出現任何症狀。可能出現的急性症狀包括髮熱、全身乏力、食慾下降、噁心、嘔吐、腹痛、尿色深、大便顏色變淺、關節痠痛和黃疸(皮膚和眼白髮黃)。 2、大約75-85%的新感染者出現慢性肝病,慢性感染者中60-70%會出現慢性肝病,5-20%會出現肝硬化,1-5%會死於肝硬化或肝癌。丙肝是25%肝癌患者的致癌因素。
發布於 2024-05-23 03:28
0評論
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種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經輸血、針刺、吸毒等傳播,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HCV的感染率約為3%,估計約1.8億人感染了HCV,每年新發丙型肝炎病例約3.5萬例。丙型肝炎呈全球性流行,可導致肝臟慢性炎症壞死和纖維化,部分患者可發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HCC)。未來20年內與HCV感染相關的死亡率(肝衰竭及肝細胞癌導致的死亡)
發布於 2024-10-05 12:41
0評論
患者有急性肝炎的臨床及實驗室所見再加上HBsAg陽性,即可確診。但有些急性乙型肝炎患者,其血液可以查不出HBsAg(HBsAg已經陰轉或檢測方法不靈敏),對於這種病人我們必須依賴HBsAg以外的其他指標。其次,在我國無症狀的乙肝表面抗原攜帶者相當常見。這些病人如合併其他型的急性肝炎(如甲型肝炎、丙型肝炎、EB病毒或CMV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等),由於其血中HBsAg陽性,故很易被誤診為急性乙型
發布於 2022-11-30 06:56
0評論
丙肝病毒的傳播途徑類似乙型肝炎,但由於體液中HCV含量較少,且為RNA病毒,外界抵抗力較低,其傳播方式較乙型肝炎侷限,傳染力也較乙肝病毒為弱。 丙肝病毒主要通過腸道外途徑傳播。 (1)輸血及血製品傳播:曾是最主要的傳播途徑,在20世紀80年代後期至90年代中期,輸血後肝炎70%以上是丙型肝炎。隨著篩查方法的改善,此傳播方式已得到明顯控制,但抗HCV陰性的HCV攜帶供血員尚不能篩除,輸血仍有傳播丙
發布於 2024-02-10 03:36
0評論
大部分患者在感染的急性期無明顯症狀,伴有高水平的病毒血症和ALT升高。HCV急性感染後HCVRNA早於抗-HCV出現於血液中。HCVRNA最早可於暴露後2周檢出,HCV核心抗原可在HCVRNA出現後1~2d檢出,而抗-HCV直到8~12周才能檢出,也就是說,在HCV感染髮生後,有約8-12周的時間,僅能檢出HCVRNA,而抗-HCV為陰性,即抗-HCV檢測的“窗口期”,“窗口期”的長短與檢測試劑
發布於 2024-10-05 12:15
0評論
中國人群丙型肝炎病毒(HCV)的感染率為1.6%,中國大陸丙型肝炎年發病率為6.01/10萬人,HCV感染率隨年齡增加而遞增。基因型:中國大陸人群感染的HCV基因型以1b和2型最常見;併發症:HCV1b基因型與肝細胞癌(HCC)的發病率相關,是HCC的高危險因子;其它相關併發症有肝硬化、高血脂、腹水和門脈高壓;伴肝硬化的HCV5年生存率為73.8%;HCV伴HCC肝移植後5年生存率為39.6%,
發布於 2022-12-08 13:47
0評論
丙型肝炎是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所致的肝臟炎症性疾病,是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傳染病之一,至今尚無預防性疫苗問世,且丙型肝炎自然轉陰率低,患者可能在很長時間內都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和表現,往往容易被忽視,但HCV可以對肝臟進行持續性的破壞,使疾病在不知不覺中進展為肝硬化、肝癌。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人口中約有3%的人感染了HCV,中國的平均感染率為3.2%,略微高於世界平均水平,中國肝炎防治
發布於 2022-09-30 11:19
0評論
 1950年瑞典醫師Waldenström首先描述了一組年輕婦女的慢性肝炎,表現為黃疸、高球蛋白血癥和閉經,最終發展為肝硬化。以後的研究發現這組慢性肝炎與其他肝外自身免疫綜合徵有關,由於出現自身抗體曾被稱為“狼瘡性肝炎”。1965年Mackay等人將之稱為自身免疫性慢性活動性肝炎。20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的幾項研究證實了糖皮質激素和/或硫唑嘌呤免疫抑制治療的作用。1972年發
發布於 2022-12-18 22:15
0評論
丙肝如何預防?由於丙肝的丙肝起病隱匿,人感染丙肝病毒後大都長時間無明顯臨床症狀,但病毒對肝臟細胞的破壞卻一直持續著,75%―85%的急性丙肝會轉為慢性,如果不及時治療,有可能轉為肝硬化和肝癌,為個人、家庭和社會造成嚴重的負擔。同時,目前沒有疫苗可以有效預防。丙肝因此得名為“沉默的殺手”。由於沒有疫苗預防丙肝,所以日常預防尤為重要,丙肝傳播方式與乙肝相似,主要通過輸血、血製品、吸毒、母嬰傳播等方式
發布於 2022-12-10 10:07
0評論
一、對接受抗病毒治療患者的隨訪監測。1、治療前監測項目:治療前應檢測肝腎功能、血常規、甲狀腺功能、血糖及尿常規。開始治療後的第一個月應每週檢查1次血常規,以後每個月檢查1次直至6個月,然後每3個月檢查1次。2、生化學檢測:治療期間每個月檢查ALT,治療結束後6個月內每兩個月檢測1次。即使患者HCV未能清除,也應定期複查ALT。3、病毒學檢查:治療3個月時測定HCVRNA;在治療結束時及結束後6個
發布於 2022-09-25 01:13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