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麻木這種現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會常常碰到。對於這樣的現象,大多數人都會視作北風吹,過度勞累,或者是坐久了等等原因。很少有人會把下肢麻木和疾病聯繫在一起,特別是頸腰椎病聯繫在一起。和食道癌更不會聯繫在一起了。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下肢麻木的症狀會慢慢消失。但是,有些朋友的下肢麻木如果不採取相應的措施,不但不會消失,反而會越來越嚴重。
為甚麼會這樣呢?
下肢麻木的原因有很多種,對於大多數的下肢麻木的確是由於種種生活中的小事件造成的;但是,有一些則不是。有一些的下肢麻木是腰椎間盤突出症狀。
脊髓灰質炎病毒自口,咽或腸道粘膜侵入人體後,一天內即可到達局部淋巴組織,如扁桃體,咽壁淋巴組織,腸壁集合淋巴組織等處生長繁殖,並向局部排出病毒,若此時人體產生多量特異抗體,可將病毒控制在局部,形成隱性感染;否則病毒進一步侵入血流(第一次病毒血症),在第3天到達各處非神經組織,如呼吸道,腸道,皮膚粘膜,心,腎,肝,胰,腎上腺等處繁殖,在全身淋巴組織中尤多,並於第4日至第7日再次大量進入血循環 (第二次病毒血症),如果此時血循環中的特異抗體已足夠將病毒中和,則疾病發展至此為止,形成頓挫型脊髓灰質炎,僅有上呼吸道及腸道症狀,而不出現神經系統病變,少部分患者可因病毒毒力強或血中抗體不足以將其中和,病毒可隨血流經血腦屏障侵犯中樞神經系統,病變嚴重者可發生癱瘓,偶爾病毒也可沿外周神經傳播到中樞神經系統,特異中和抗體不易到達中樞神經系統和腸道,故腦脊液和糞便內病毒存留時間較長,因此,人體血循環中是否有特異抗體,其出現的時間早晚和數量是決定病毒能否侵犯中樞神經系統的重要因素。
多種因素可影響疾病的轉歸,如受涼,勞累,局部刺激,損傷,手術(如預防注射,扁桃體截除術,撥牙等),以及免疫力低下等,均有可能促使癱瘓的發生,孕婦如得病易發生癱瘓,年長兒和成人患者病情較重,發生癱瘓者多,兒童中男孩較女孩易患重症,多見癱瘓。
脊髓灰質炎最突出的病理變化在中樞神經系統(本病毒具嗜神經毒性),病灶有散在和多發不對稱的特點,可涉及大腦,中腦,延髓,小腦及脊髓,以脊髓損害為主,腦幹次之,尤以運動神經細胞的病變最顯著,脊髓以頸段及腰段的前角灰白質細胞損害為多,故臨床上常見四肢癱瘓,大部分腦幹中樞及腦神經運動神經核都可受損,以網狀結構,前庭核及小腦蓋核的病變為多見,大腦皮層則很少出現病變,運動區即使有病變也大多輕微,偶見交感神經節及周圍神經節病變,軟腦膜上可見散在炎性病灶,蛛網膜少有波及,腦脊液出現炎性改變,無癱瘓型的神經系統病變大多輕微,脊髓灰質炎病毒經口進入人體後,即侵入咽部和腸道的淋巴組織,則形成隱性感染;抗體低下病毒則進入血循環,引起病毒血症,若機體缺乏免疫力,病毒隨血流經血腦屏障侵入中樞神經系統,並沿神經纖維擴散,引起無癱瘓期症狀;如果運動神經元受損嚴重,則導致肌肉癱瘓,引起癱瘓期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