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02 22:00

  放血療法是針刺方法的一種,即《內經》中的刺絡法。是用“三稜針”根據不同的病情,刺破人體特定部位的淺表血管,放出適量的血液,通過活血理氣,達到治療的目的。古代醫家對放血療法非常重視,《靈樞九針論》說:“故為之治針,必筒其身而鋒氣末,令可以瀉熱出血而痼疾竭,……主癰熱出血。”《素問血氣形志篇》說:“凡治病必先去其血。”《靈樞官針篇》中更有“絡刺”、“贊刺”、“豹文刺”等法,雖然針具各不相同,但都屬於刺絡放血的範疇。《素問刺瘧論》中說:“刺瘧者,必先向其病之所先發者,先刺之。先頭痛及重者,先刺頭上及額眉間出血。先項背痛者,先刺之。先腰背痛者,先刺郄中出血。先手臂痛者,先刺手少陰,陰陽十指間,先足脛痠痛者,先刺足陽明十指間出血。”《靈樞熱病篇》中說:“心疝暴痛,取足太陰、厥陰盡刺去其血絡”等等不予多舉。不僅如此,同時還說明始終與經絡學說結合在一起,發揮了良好的作用。後世醫家在臨床實踐中不斷地豐富了放血療法的內容。如《千金方》中所載有:“胃腑瘧者令人且病也。善飢而不能食,食而支滿腹大。……刺足太陰、陽明橫絡出血。”金元張子和有:“目疾頭風出血最急說”的專論,論述了對放血作用的認識和臨床應用,在民間廣為流傳,而且為廣大群眾所沿用。
  祖國醫學認為臟腑功能紊亂,經絡氣血運行失調,是疾病發生的根本原因。放血療法通過“調血理氣”通達經絡,使臟腑氣血和調,以恢復人體的正常生理功能。

       放血療法的作用和適應範圍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清熱作用。中醫認為發熱有兩種,一為陽盛發熱,一為陰虛發熱。放血的退熱作用,則適用於前一種。因為陽氣盛必然會血盛,放血可以減少血盛,從而減少了血脈中的邪熱。人身之氣是以血為本的,同時又隨血出入,放出血來必然也會除去過盛的陽氣,這就改變了陽盛的狀態,使肌體的氣血趨於正常。
  2、止痛作用。中醫認為“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意思是內有疼痛症狀的疾病,在其經脈中必有閉塞不通的地方。放血療法可以直接帶出經脈中瘀滯的病邪,調整閉塞壅阻的局面,經脈暢通了,疼痛立時可止。臨床許多急病,例如咽喉痛及偏頭痛等,應用放血療法,能迅速收到很好的效果。
  3、解毒作用。中醫所說的解毒作用,是指機體在病理的狀況下,由於自身機能障礙不能抵抗毒邪而出現的證候,如因毒火亢盛而致的 “紅絲疔 ”,以及毒邪浸淫而生的瘡瘍癰疽。放血不僅能使侵及機體的毒邪隨血排出,而更加重要的是通過 “理血調氣”的作用,使人體機能恢復正常,以抑制病邪擴展與再生。
  4、瀉火作用。中醫認為心主火,如果心火過亢,人體就會出現火的症狀,如心煩不安、口舌生瘡,甚至發熱神昏譫語等症狀。心主血脈,所以放血可以直接減少心陽過盛的症狀,而達到瀉火的作用。肝陽亦稱為“相火”,肝又藏血,因此放血又能治療肝陽偏亢相火過熾的疾病。
  5、消腫作用。腫痛多是由於氣滯血澀,使經絡瘀滯而造成的。放血能直接排除局部經脈中“菀陳”的氣血與病邪,促使經脈暢通無阻,從而達到消腫的目的。
  6、止癢作用。癢的症狀是風邪存在於血脈之中的表現,故此有治風先治血,血行風自滅的治療原則。放血就是理血調氣,血脈流暢迫使風邪無所留存,而達到祛風止癢的作用。
  7、止麻作用。氣虛不能帥血達於四末,則往往出現麻木的症狀。用毫針點刺患側肢體的穴位,使其出少量血液,治療麻木之症,是以血行氣至的理論為指導的。
  8、鎮吐作用。急性嘔吐多屬胃熱熾盛或肝氣橫逆犯胃或食滯停留,放血能瀉熱平肝逆,並有疏導腸胃積滯下行的作用。
  9、止瀉作用。放血治療洩瀉的範圍,一般是指腸胃積滯化熱而成的熱瀉,或者感觸流行時疫,造成清濁不分的洩瀉等。其機制是瀉火降熱而達到升清降濁的作用。
  10、急救作用。所謂急救作用,是指卒然昏倒,驚厥不省人事的閉症而言。放血能改善血液循環的狀況,是一種很好的有效的搶救方法。放血療法具有簡便廉驗的特點,深受廣大患者歡迎,

放血療法有甚麼作用?相關文章
放血療法的操作手法主要有如下幾種:1、緩刺:適用於靜脈放血。如曲澤、委中、太陽等穴,先用橡皮帶在應刺的部位上束扎,術者用右手持三稜針對準穴位或靜脈胬起處,徐徐刺入0.5~1分,然後將針緩緩退出,待黑色血出盡變為紅赤色,可將橡皮帶解開,用消毒面球揉按針孔片刻。2、速刺:適用於咽痛、目赤腫痛、中暑、中風等症。咽痛刺少商;中暑刺十宣;中風刺十二井等穴。刺時先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捏緊應刺的穴位。右手持三稜
發布於 2023-01-02 21:55
0評論
這種方法對治療高血壓沒有任何幫助,只是屬於心理治療,也是安慰下治療的一種,正常血壓每天都在波動,下午4時和上午10時左右分別形成兩個峰值,晚上睡覺說血壓最低,安靜休息幾分鐘血壓也可以降低5-10mmHg左右,平臥時血壓低於坐位,坐位低於站位,放血時通常是坐位休息,所以就算是放血後血壓馬上有點降低有不能肯定是放血的效果,因為你坐下來休息10多20分鐘心平氣和了就算是不放血血壓也會有些下降,跟這個放
發布於 2023-06-11 00:26
0評論
中國傳統醫學的放血療法又稱“針刺放血療法”。是用三稜針、粗毫針或小尖刀刺破或劃破人體特定的穴位淺表脈絡,放出少量血液,以外洩內蘊之熱毒,達到治療疾病的一種方法。具有消腫止痛,祛風止癢、開竅洩熱、鎮吐止瀉、通經活絡之功效。 針刺放血療法的產生可追溯至遠古的石器時代。其時,人們在勞動實踐中發現用銳利的石塊——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療某些疾病。砭刺的工具隨著科學的發展,產生了金屬針,以後又根據醫
發布於 2024-04-02 11:55
0評論
古人云“一針、二灸、三用藥”。傳統的刺絡放血療法,古代稱為“啟脈”、“刺絡”,“瀉血”等,俗稱“刺血療法”或“刺絡放血療法”。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就有較多的篇幅論述。這是祖國醫學中的一種獨特針刺治療方法,可以起到疏通經絡中壅滯的氣血、“宛陳而除之”。具有活血通絡、化瘀消Y、瀉熱解毒、急救醒神、消腫止痛、鎮靜開竅等作用。它操作簡便、療效迅速,往往立起沉痾、頓消痼疾,收到意想不到的奇效。刺
發布於 2023-03-12 14:51
0評論
  放血療法是祖國醫學中針刺的一種,在臨床上,根據傳統醫學“氣行則血行,血行風自滅”的理論,採用放血療法治療蕁麻疹,療效明顯。 放血療法一般採用在雙耳輪、雙中指尖、雙足趾尖,經消毒後用三稜針刺之放血,3天1次,5次為1療程。 蕁麻疹俗稱“風疹塊”,是皮膚粘膜的暫時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漿外滲而引起的一種暫時性紅斑和水腫反映。本病多由稟賦不受,又食魚蝦等葷腥動風之物或因飲食失節,胃腸實熱,或平素體虛衛
發布於 2024-04-02 12:02
0評論
熱毒型痤瘡的這類患者通常都比較貪吃,尤其喜歡吃肉食、油膩、辛辣的食物,儘管偶爾也會因為上火後引起痘痘猛漲而有所顧忌,但這樣的飲食習慣,對他們來說卻很難改變。這類人一般來講胃火比較重,火為陽邪其性上炎,當火著起來以後必然往上蒸騰,那麼胃火向上燻蒸的時候,首先要引動肺火,而中醫認為肺主皮毛、肺為華蓋,來自胃和肺的致病之“火”,最終反應在臉上,就形成了痤瘡。 當人體有熱毒或火熱比較重的時候,他陽氣是比
發布於 2024-10-27 15:42
0評論
本療法的產生可追溯至遠古的石器時代。其時,人們在勞動實踐中發現用銳利的石塊——砭石,在患部砭刺放血,可以治療某些疾病。砭刺的工具隨著科學的發展,產生了金屬針,以後又根據醫療實踐的需要,出現了專門用來作放血治療的“鋒針”。 本療法最早的文字記載見於《黃帝內經》,如“刺絡者,刺小絡之血脈也”;“菀陳則除之,出惡血也”。並明確地提出刺絡放血可以治療癲狂、頭痛、暴喑、熱喘、衄血等病證.相傳扁鵲在百會穴放
發布於 2023-12-02 04:01
0評論
近偶而瞟到一篇博文題目,叫“危險的放血療法”,本人常採用放血療法,有閱讀的必要,一看還是打假英雄方舟子寫的,於是就細看了下去。看完後不禁啞然失笑,原來大名鼎鼎的方先生學問也不過只是半桶水,卻偏要晃得很。首先,方先生根本不瞭解中醫的歷史,方先生妄稱:“在中國歷史上的放血療法放血量很少,一般也就幾滴”。事實是,中醫學的奠基之作《黃帝內經》屢次提到,放血要放到“血變為止”。甚麼叫“血變為止”呢?就是放
發布於 2022-10-06 09:51
0評論
概述 牛皮癬患者可能會引起不同程度的皮膚,有白色的鱗屑的症狀,也可能會導致鱗屑脫落,或者出現了明顯的皮膚搔癢的現象,對人的身體健康會產生不同程度影響的,如果出現了牛皮癬最好應該做好各方面身體檢查,有效的治療疾病,牛皮癬的患者可以選擇使用放血治療的方法來進行調整效果都是比較好的,應該到醫院進行治療,可以避免出現誤診的危害。 步驟/方法: 1、 牛皮癬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治療的方法也是非常多的
發布於 2023-02-11 02:43
0評論
中醫放血療法,以前也叫“刺絡療法”,“刺”就是使用專門的針具,如一次性的三稜針、梅花針,或者注射用針頭,刺破皮膚;“絡”就是常說的經絡,主要就是採用針具點刺局部、遠端及一些特定的穴位,或者阿是穴,來達到治病目的。 在放血操作上,一般是循經、進行遠端取穴,而不是直接對患病部位進行放血。比如喉嚨腫痛,少商穴是足太陰肺經的井穴(也就是源頭),完全可以點刺少商穴放血,從而達到清利咽喉的功效,既安全效果又
發布於 2024-02-01 09:05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