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04 02:21

  痙攣是緊張性反射活動,因失抑制狀態而引起,常以固定的模式出現,因而構成偏癱患者特定的外形。

  具體表現:

  頭:向患側屈曲,面部轉向健側。

  上肢(屈曲模式)

  肩胛帶:後撤,下沉。

  肩關節:內收,內旋。

  肘關節:屈曲。

  前臂:旋前。

  腕關節:掌屈,尺偏。

  手指;屈曲,內收。

  軀幹:向患側屈曲並向後方旋轉。

  骨盆:患側上抬並向後方旋轉。

  下肢(伸肌模式)

  髖關節:伸展,內收,內旋。

  膝關節:伸展。

  踝關節:蹠屈,內翻。

  趾:屈曲,內收。

  痙攣不是刻板的不可逆轉的,而是通過與環境相互作用發展起來的,是異常活動強化的結果。

  Bobath用以下六點組成控制痙攣的基礎訓練:

  (1)抗痙攣肢位的應用;

  (2)患側負重;

  (3)軀幹旋轉;

  (4)患側上肢伸展;

  (5)肩向前伸;

  (6)正確的訓練方案。

  聯合反應

  因隨意性的用力或反射的刺激,當身體某部分活動時出現與運動無關部分或身體更大範圍的活動或呈姿勢被固定的異常變化。

  聯合反應對偏癱患者有以下不良影響:

  (1) 聯合反應造成患者上、下肢痙攣加重,肢體被強制在固定的肢位上難以完成功能上需要的動作。如穿鞋時踝關節蹠屈、內翻、下肢伸展,導致穿鞋的動作不能完成。患者如果努力去做就會使伸肌痙攣進一步強化。

  (2) 如果上肢經常處於屈曲位,會導致關節攣縮(特別是肘關節和手指),影響上肢功能的改善。

  (3) 聯合反應影響上、下肢的平衡反應,造成全身的平衡功能障礙。

  (4) 加重攣縮,影響運動功能的改善。

  代償動作

  代償是通過另一部分較大的活動來抗衡缺損的異常狀態。

  利用健側的隨意運動來實現功能性目標。

  代償動作的發展對偏癱患者的動作功能有如下影響:

  (1) 動作不對稱。

  (2) 重心轉移至健側。

  (3) 重心轉移能力降低。(步行時身體重心不能充分地向患側轉移,導致患側支撐相明顯縮短,步態異常)

  (4) 穩定性降低。(僅由健側完成動作)

  (5) 出現身體中線向健側偏移的異常感覺。

  (6) 平衡反應受到抑制。

  (7) 運動功能進一步下降。

  肢聯帶運動

  聯帶運動是病理性的異常運動模式。上肢聯帶運動對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舉例如下:

  (1)由於上肢屈肌聯帶運動的影響,肩關節屈曲時伴隨著外展、外旋,所以手摸頭部有困難,造成上肢上舉時不能完成梳頭、洗臉、刷牙等一切需要配合內收、內旋的動作。

  (2)由於肩關節屈曲時伴隨著肘關節的屈曲和前臂旋後,所以當上肢前伸時,肘關節不能伸展,不能完成各個方位的拿取物品的動作。

  (3)上肢屈肌聯帶運動造成腕關節的掌屈和手指屈曲,所以拿取物品功能喪失。

  (4)當上肢伸展時,因受到伸肌聯帶運動束縛,肘關節不能完成屈曲動作,所以患者穿褲子、洗澡、上廁所、摸後背等,需要肩關節伸展、肘關節屈曲的日常生活動作全部喪失。

  下肢聯帶運動

  下肢聯帶運動對患者運動功能的影響如下:

  (1)由於下肢屈肌聯帶運動的影響,髖關節屈曲時伴隨著外展、外旋,所以當患者抬腿時,下肢必須向外偏歪,影響步態。

  (2)由於下肢伸肌聯帶運動的影響,髖關節伸展時膝關節不能完成屈曲,踝關節出現蹠屈、內翻,所以患者邁步感到困難,不得不將骨盆向健側傾斜,將患側下肢劃一個圈,出現異常的步態。

  (3)由於站立時髖關節伸展,踝關節出現蹠屈、內翻,所以不能做到全足著地,影響身體的平衡和穩定。

  緊張性迷路反射(4個月)

  緊張性迷路反射是患者頭在空間位置變化引起的,是腦幹水平的反射。

  臨床特徵:

  仰臥位:伸肌張力增高,脊柱伸展,頭後仰,肩關節後撤,四肢伸展。

  俯臥位:屈肌張力增高或伸肌痙攣減弱

  偏癱患者常受到緊張性迷路反射的影響,表現如下:

  (1)如果長時間使用輪椅,軀幹屈曲,看周圍事物時不得不將頭部抬起,頸部伸展,導致下肢伸肌張力增高,髖關節伸展,臀部向前滑動,膝關節伸展,腳從踏板上滑脫,造成患者左右不對稱的半臥位姿勢。

  (2)進行翻身動作時,由於頸部伸展,導致伸肌肌張力增高,一側下肢不能完成前傾動作,使難以完成翻身。

  (3)站立時,患者頭向後伸,下肢伸肌張力增高,肩和軀幹後伸,膝關節過伸展不能屈曲,加之踝關節蹠屈內翻,造成異常的運動模式。

  (4)步行時,同樣因伸肌張力的影響,下肢屈曲困難,患者向前邁步艱難。

  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6個月)

  患者的姿勢與動作出現以下特徵:

  (1)臥床取半臥位時,頭和軀幹的下面枕頭過高,或乘坐輪椅時頸和軀幹呈屈曲位,則患側下肢伸肌、上肢屈肌張力增高。

  (2)患者從仰臥位坐起時,由於抬頭動作導致下肢伸肌張力增高,動作難以完成。

  (3)步行時患者低頭看地面,造成下肢伸肌張力增高,患側支撐相,膝關節出現過伸展,踝關節蹠屈與地面接觸,在擺動相時,髖、膝關節不能充分屈曲。上肢呈屈曲位,聯合反應又通過頭的位置得到強化。

  (4)患者從床轉移到輪椅時,由於抬頭,上肢伸展支撐床面,造成患側下肢屈肌張力增高,膝關節屈曲,足不能著地,使患側不能負重。

  (5)步行時由於抬頭,頸部伸展,導致下肢屈肌張力增高,患肢不能負重。

  非對稱性緊張性頸反射(6個月)

  患者的姿勢與動作出現以下影響:

  (1)患者上肢伸展時,用力將臉轉向患側。如果不將臉轉向患側,肘關節就不能伸展。

  (2)上肢屈肌痙攣的患者,肘關節常取屈曲位,但是當臉轉向患側時,肘關節卻不能完成屈曲動作。當進行吃飯、洗臉、梳頭等日常生活動作時,患側上肢屈曲,面部必須向健側轉動,而影響正常生活動作的完成。、

  (3)下肢肌張力低下的患者,在輔助下站立時往往臉朝向患側,使下肢的伸展得到強化。這種姿勢會影響正常的平衡反應,應予以抑制。

  陽性支持反射(3-8個月)

  陽性支持反射是足趾的末端及其內側拇趾、小趾的皮膚等部位受到刺激時,引起骨間肌伸張,刺激本體感受器,導致下肢伸肌張力增高。

  患肢運動功能出現如下影響:

  (1)患肢膝關節過伸展,踝關節蹠屈、內翻,影響支撐相的足跟著地。

  (2)患側處於支撐相時,踝關節蹠屈,難以完成重心轉移動作。

  (3)訓練患肢踝關節背屈運動時,要儘量防止刺激足趾導致屈肌張力增高。

  交叉性伸展反射(2個月)

  臨床表現:

  (1)患者在床上做搭橋動作時,如將健側下肢抬起,患側下肢就會受到交叉伸展的影響而倒下來。

  (2)患者用健側下肢單腿負重,,從坐位起立時,只要健側下肢主動伸展,患側下肢就會出現屈曲,這種反應會影響患肢的負重。

  (3)部分患者,患側下肢可單腿站立,負重時膝關節可以完成屈曲動作,並不出現伸肌過度緊張的現象;但是當健側下肢向前邁出,呈屈曲狀態時,患側下肢就會出現伸肌亢進模式,造成平衡障礙,當患肢進入擺動相時,就會出現屈曲困難,影響步行。

  抓握反射

  表現:

  (1)患者手中無論放入甚麼物體,都會引起肘關節,碗關節和手指的屈肌張力增高。

  (2)對手指屈曲痙攣嚴重的患者,以往治療師為其設計矯形器,或是將毛巾卷等物品讓其抓在手中,以固定手指於伸展位。這種方法因刺激了抓握反射,往往導致痙攣加重。

  (3)以往治療師為了讓患者練習手的抓握動作,設計抓握網球或帶刺激物的橡膠圈等,這種活動往往會因引出抓握反射,影響手的伸展功能。

  (4)訓練時,為了利用自我輔助的方法,雙手手指交叉,由於健側手指從患側手掌近端伸向遠端,引出抓握反射,導致手指屈曲、內收,使動作難以完成。

  (5)部分患者雖然已經掌握了手指隨意伸展的運動功能,但當要將手中的物品放開時,往往由於抓握反射的影響而遇到困難。

  平衡障礙(平衡反應-腦皮質水平)

  表現:

  (1)坐位平衡反應正常者,身體重心變化時,將會出現頭部、胸部向重心偏移的對側調整,同時出現上下肢的伸展、外展,以維持坐位姿勢,如患者坐位平衡消失,就不能獨立維持坐位。

  (2)立位平衡反應正常者,站立時,如外力導致平衡破壞,隨時出現頭、軀幹和踝關節的各種調整反應。如仍不能維持平衡,就會出現相應方向的邁步反應,以維持身體平衡。但伴有立位平衡障礙的患者,即使下肢功能良好,也不能獨立站立和行走。

  (3)由於平衡功能欠佳,患者具有隨時可能跌倒的恐懼心理,使全身肌肉高度緊張,加重軀幹及四肢痙攣。

  (4)少數患者忽略平衡功能的重要性,缺乏保護意識,導致外傷的發生,由於調整和保護性的反應不充分,往往造成骨折等嚴重損傷。

  感覺障礙

  對偏癱患者的影響舉例如下:

  (1)由於患者感覺喪失,使患者的運動意識缺乏,對於下肢著地與否不能正確地判斷,使患者對步行的平衡穩定缺乏自信,產生恐懼感。

  (2)關節覺的喪失導致患者關節位置覺和運動識別覺的障礙,患者閉目,檢查其關節屈伸或是屈伸的角度,患者不能準確的判斷,所以難以控制抬腿的高度,造成步態異常。

  (3)患手握物品時,不能判斷物品的形狀、溫度,也會影響日常生活的自理。

導致偏癱患者運動模式異常的因素相關文章
偏癱患者初期護理不當會造成上肢屈肌痙攣、下肢伸肌痙攣等異常模式,還會引起爪型手、足下垂畸形,嚴重的影響了偏癱的預後,下面就介紹一些早期良肢位的擺放知識:1、早期佩戴腕手功能位及足踝功能位支具防止爪型手及足下垂。2、仰臥位:患側肩胛和上肢下墊一長枕,手指伸展位,平放於枕上。楔形墊墊在大腿外側,防止下肢外展、外旋。膝下墊上楔形墊,保持伸展微屈。3、健側臥位:患側上肢屈或伸,下肢取輕度屈曲位,放於長枕
發布於 2022-12-18 04:15
0評論
中風是一種急性病,一旦發生中風,不去及時治療嚴重的患者會危及生命,我們就應當立即去醫院治療中風,出院後為了更好的恢復健康,患者可以通過康復訓練來鞏固治療,那麼,如何進行康復訓練呢?這是患者想要知道的問題,下面我們了簡單瞭解一下。中風偏癱康復鍛鍊:1、運動療法:運動療法是通過主動運動、被動運動來改善運動障礙的治療方法的總稱。主要包括關節活動度訓練、增強肌力訓練、姿勢矯正訓練和神經生理學療法等。腦血
發布於 2023-01-25 00:02
0評論
偏癱性肩痛是腦血管病併發症之一,臨床表現為偏癱側肩關節疼痛及功能障礙。本症無一般肩周炎“靜止痛”的特點,而是動則痛劇。因此患者因其肩痛不願被動活動並拒絕患肢的搬動,喜用健手託持患手,使成屈肘位。致使患肢的動作恢復受到影響。若不及時治療,影響患肢的功能康復。時間長則肩關節攣縮強直,或肩部肌肉萎縮,甚至引起肩關節不完全脫位,而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此病是由於偏癱患者癱側上肢不能自主運動,而被動運動往往
發布於 2023-03-14 04:01
0評論
正常爬行與異常爬行 兩手兩膝著床,兩肩與骨盆抬起,保持軀幹的空間水平位的四爬姿勢,即四點支持狀態下,至少有一個肢體離開支持面,四肢交替運動使身體向前移動。爬行過程中一定是四個肢體變替的、反覆的、全體的向前運動。 腦癱患兒為了保證較穩定的四爬姿勢,會採取一些代償的動作,如在四爬位上兩下肢過度屈曲,將身體的重心移向後方。使兩棲類反應和軸性迴旋這樣重要的模式不能發育,因此分離運動欠缺,在四爬運動時往往
發布於 2023-02-13 22:57
0評論
肩痛是中風後最常見的併發症之一,不同報道的發生率在20%-80%之間。典型的臨床表現為偏癱側肩痛,伴有肩關節活動受限。疼痛多發生在上肢活動時,如穿衣和肩上舉,會影響康復訓練、日常生活和護理。疼痛有時也發生在休息時,甚至影響睡眠。有時疼痛範圍已不侷限在肩部,而可影響至手腕和手指,引起更大的痛苦。肩關節是人體活動度最大的三維運動關節,也是最不穩定和容易損傷的結構。目前的研究表明,偏癱肩痛的原因是由多
發布於 2023-03-28 22:21
0評論
在北京同仁醫院神經訓導康復大廳裡,一個14歲從未站立過的小兒腦癱患者,經過半年的康復訓練終於能站立了,康復廳的所有康復人員、病友和家屬為之激動、歡呼,“彤彤能站了,能站立了”。身為遵化市政協副主席---孩子的媽媽更加堅定了孩子繼續康復的信心,也充分認識了康復的重要性。她深有感觸地說:“以前只知道吃藥、要麼考慮手術,認為康復就是動動胳膊、扳板大腿,是可有可無的治療。後來認識到康復的重要性,以為西方
發布於 2022-12-18 04:50
0評論
    患者孫*,2009年11月20日於北京某醫院行動脈瘤夾閉術,12月16日轉入我科康復治療,病人意識清楚,左眼眼瞼下垂,右側肢體偏癱,不能獨自翻身,翻身坐起及站立行走。Brunnstrom分級處1級(軟癱期),簡易Fugl―Meyer 11分(重度肢體功能障礙),ADL巴氏指數20分(完全需要幫助)。12月18日開始康復訓練,康復項目:PT,OT,高壓氧治療,中醫針灸,康復踏車,站床以及神
發布於 2022-10-01 04:09
0評論
成人偏癱患者65-75%的下肢行走功能是能夠恢復的,但多出現前足抬不起來,走路時前足刮地,步履艱難,也易跌倒造成骨折或其他損傷。怎麼辦?由於近年來康復醫療技術的進步,現在有了解決這一問題的好辦法,那就是偏癱患者下肢行走功能的重建。怎麼重建?多數設有完全恢復的偏癱患者,一般來說都需要為他們配備一個特定的合適的支具(如足託等),但支具除了笨重之外還有穿脫的不便,不如做一個小的手術,經過肌腱延長或肌腱
發布於 2022-12-14 04:21
0評論
概述 腦出血這種疾病在我們生活中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了,這種疾病對於我們人體來說,危害是非常大的,主要就是由於腦部是我們的神經中樞所在的位置,一旦腦出血的話就會對我們的神經造成一定損害,引發我們各個機體的障礙比如說偏癱等等,所以對於這種病我們一定要重視起來,要及時的採取一些措施來預防這種疾病,這樣我們才能健康的生活。 步驟/方法: 1、 腦出血這種疾病一般都是由於腦部血管的一些問題導
發布於 2024-06-22 06:58
0評論
概述 腦出血是一種常見於中老年人的腦血管疾病,這些病情往往會發生在很多患者的身上,給不少的患者帶來一定的生活煩惱,同時這些病情也多數發生在40歲患者左右,也伴隨著頭痛、噁心嘔吐、言語不清等等的症狀發生,所以患者遇到這些疾病的時候一定要及時的進行治療,不要耽誤自己的治療時間,從而讓自己更好的生活,另外腦出血會導致偏癱嗎? 步驟/方法: 1、 首先腦出血會導致偏癱。所以患者遇到這些病情的時候一定
發布於 2023-07-27 20:3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