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同仁醫院神經訓導康復大廳裡,一個14歲從未站立過的小兒腦癱患者,經過半年的康復訓練終於能站立了,康復廳的所有康復人員、病友和家屬為之激動、歡呼,“彤彤能站了,能站立了”。 身為遵化市政協副主席---孩子的媽媽更加堅定了孩子繼續康復的信心,也充分認識了康復的重要性。她深有感觸地說:“以前只知道吃藥、要麼考慮手術,認為康復就是動動胳膊、扳板大腿,是可有可無的治療。後來認識到康復的重要性,以為西方發達、從西方引進的康復技術也一定好,但經住院用西醫的康復方法康復訓練一年也沒石墨效果”同時在當地政府的支持下籌建一所康復醫院,就是為了獻給“千千萬萬像女兒一樣的腦癱等殘疾孩子”“獻給神經訓導康復新療法”。
患兒系孕36周行剖腹產,出生時無窒息,無黃疸,出生後生長髮育明顯落後,診斷為小兒腦癱(混合型)。一歲時會抬頭,翻身起坐 ,會說話但語速慢且表達遲滯,上肢不自主動作多,無法準確拿東西,因左側股骨頭先天性半脫位就是家人扶著也不敢站立。母親從孩子一出生就奔波於全國各家大醫院求醫問藥,曾於2007年在正規康復醫院進行康復訓練近一年,患兒能獨坐,但脊背彎曲、頭抬不起來,輔助下才能進食,雙手指扭曲變形,無法完成精細動作,雙足扁平,患兒無法站立更不用談行走了。
孩子已經14歲了,沒有去過幼兒園、無法去學校讀書,這殘酷的現實時時刻刻揪動著孩子母親的心,彤彤的媽媽為孩子尋找專家醫治的決心和步伐從未停止過,真可謂“可憐天下父母心啊” 2008年初,媽媽打聽到北京同仁醫院神經訓導康復中心的趙文汝教授是留學歐美的康復專家,就趕快駕車多次拜訪,趙教授給孩子評估後拿出具體方案,認為有站立行走的可能性,又重新點燃起家人繼續努力的希望2008年3月14日入住同仁醫院康復中心。
開始的康復治療主要是通過腦潛能開發和運動程序重建的方法建立腦重新支配各個肢體的能力,使之準確到位,不到2個月孩子頭抬起來了,也坐直了,也可以自己試著吃飯了,家人很高興也充滿了信心,問題是還不能站不能走啊?趙教授的下一步方案是做一個控制左髖關節使左下肢處於外展位的支具,穿戴後就可以練習站立,進而練習行走,彤彤的媽媽半信半疑,為了孩子的將來趙主任堅持自己的觀點。半年後當彤彤穿戴好支具在體療師的保護下站立了,10個月過去了,康復的道路又艱難又漫長,孩子每天在康復廳和她的體療師一起留下汗水,汗水怎會白流,輔具下的站立行走訓練,即保護了左側股骨頭先天性半脫位不受傷害,又使其它的肢體得到鍛鍊(如長期臥床最多坐坐那全身的整體功能肯定下降),趙主任為孩子規劃未來:18歲成人後就可考慮做人工髖關節置換手術,就可脫離支具獨立行走。
許許多多腦癱、偏癱和截癱患者的康復成功之路都是艱難的,是家人傾其所有,奉獻出所有的愛心、耐心,一直堅持著;是康復新療法給他們又一次帶來“活著就要活出質量來”的信心。
實例錄像+故事講述配音
一、親情
1. 父母愛:實例:小兒腦癱-母親對兒女、父親對兒子-黃衛
2. 夫妻愛:實例:徐建華,鄭友峰3. 兒女愛:
解說:親情的重要性和影響親情的主要因素:
重要性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的患者、常造成運動功能障礙,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而且由於中樞神經系統缺乏再生能力,損傷後的功能恢復比較困難並需時較長,這樣的患者患病後往往要經過3個階段:
1、否認和不理解階段:患者由正常健康狀態突然患病,從思想上感到無法接受現實;2、悲傷無望階段:接受現實後、往往由於經濟負擔、生活不能自理、疾病帶來的痛苦和對家庭的拖累等,往往因為看不到希望患者對未來十分擔憂、感到非常無助而陷入悲傷、情緒低落,對治療不積極或放棄治療;3、疾病抗爭階段:隨著時間的延長,患者對疾病逐漸適應,並認識到悲傷沒有用處、只有和疾病抗爭才是唯一出路,鼓起了同疾病鬥爭的勇氣。但此階段處於疾病的慢性期,很多家庭財力由於在患者急性期時消耗較多,往往會遇到經濟問題。
總之,患者在每個階段都會遇到不同的困難,這些困難的解決與家庭成員的關愛和奉獻密不可分。尤其是在這些患者失去自我民事責任承擔能力時,其命運如何則往往完全或部分決定於患者的家屬。因此,家庭成員的愛以及愛和奉獻的程度與患者能否進行康復訓練和是否有功能恢復至關重要。
影響因素:
家庭成員對患者愛的程度在患者中間差別很大,有的家庭經濟並不富裕,然而其家庭成員卻進行著傾其所有的無私支持和奉獻,這樣的例子多見於父母對兒女;也有的家庭雖然比較富裕,但卻不太支持患者進行康復治療,更有甚者、提前要求我們在患者諮詢時說:“這病就這樣了、沒治了”,不願意多為患者付出。之所以會有如此巨大的差別,可能與如下因素有關:
1、道德:幸福是因為世間充滿著愛,互相幫助、無私奉獻是生活幸福的源泉,在所有的財富中生命是至高無上的;2、經濟狀況:受家庭經濟狀況的限制,實在無能為力;3、對康復作用的認識和重視程度:
通過實例重點解釋:
⑴、康復訓練是通過物理手段促進肢體和臟器功能恢復的重要手段,對機體無損傷,早期康復治療可有效預防眾多併發症(錄像:患者勵莉,腦外傷昏迷由於未及時進行康復治療,清醒後雙足下垂4年餘,形成纖維性僵直,無法站立,經手術校正、歷時3個月,花費4萬餘元。校正後經神經訓導系列康復訓練恢復行走功能)。
然而,該患者踝關節的僵直,很容易通過早期肢體的被動活動、如足背屈,每天2次,每次10分鐘即可得到很好的預防,避免患者的手術之苦和鉅額花費;⑵、康復是促進運動功恢復和重建的重要方法:康復治療除可以預防關節粘聯、肌肉肌腱攣縮、肌力減退、心肺疾患等一系列併發症外,尚是恢復患者運動功能的重要方法。和學習騎自行車或游泳一樣,只有通過科學訓練才能達到,靠吃藥或打針是學不會騎自行車的。因此,康復醫學是一個獨特的、其他任何學科都不能取代的專有學科。足見康復醫學的重要性,而不是可有可無;(錄像:患兒劉彥彤,⑶、由於廣大醫務人員、患者和家屬缺乏康復意識,認為只有吃藥、打針和手術才能治病。偏癱腦癱的患者按正方偏方吃不少藥、花很多錢,結果往往是傷了胃、功能也沒有恢復。
⑷、有沒有康復意識、開展不開展康復治療是關係到醫療模式的大問題。目前發達國家普遍開展保命和功能並重的新型醫療模式,康復治療貫穿於治療的始終。而我們國卻仍以保命醫療模式為主,新型醫療模式在我國處於剛剛開始階段。只有廣大醫務人員、患者及患者家屬和人民充分認識到康復的重要性,在國家相關政策的支持和媒體的大力宣傳下,新型醫療模式在我國就一定能得到認可和快速發展。
二、 韌性實例錄像+故事講述
錄音在醫生指導下科學訓練,堅定信念和堅持不懈的韌性是功能恢復所必需的實例1:緝毒英雄刻苦訓練錄像:腦損傷11年,雙下肢嚴重痙攣,住院時無法站立和行走,訓練7個月能夠在步行其協助下胸走。
實例2:異常步態訓練錄像:湯國慶,頸髓不完全性脊髓損傷實例3:劉彥彤一年多堅持不懈的康復訓練解說:為甚麼康復需要患者堅強的毅力和韌性這確定於康復訓練的特殊性:
1、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後的運動功能恢復。需是較長、療效不如藥物退燒那樣顯而易見:偏癱、腦癱、截癱等患者屬中樞神經系統損傷,由於中樞神經細胞自我修復(再生)能力較差,發育成熟和損傷後修復所需時間較長。人出生後大約需一年左右才能行走,而低等動物、如羊,等出生後幾小時就具有奔跑能力。臨床實踐表明,癱瘓的下肢出現明顯的功能恢復大約需要3個月的訓練,而上肢則需要6個月以上。其功能恢復融入於漫長的訓練中,遠不如吃退燒藥很快能使體溫下降那樣明顯,容易給患者造成治療後沒有效果的假象。恢復損傷的腦組織的功能,比訓練正常新生兒的腦要困難得多;2、陳舊性異常運動模式形成後校正困難:人體大每個運動都由位於腦皮層運動中樞內運動程序支配,腦細胞損傷後運動程序自然會遭到破壞。由於人體組織的代償作用,某部位缺失的功能在可能的情況下,由其他部位的組織代償,這種代償的功能如不通過即使訓練往往會導致聯合運動的失調,而產生異常運動模式。比如:足下垂的偏癱患者。由於患足不能背屈,行走時因足下垂使患腿無法抬離地面,在屈髖肌同時癱瘓的情況下,患者為了能夠使患足抬離地面,只好靠軀幹向健側傾斜、藉機外向前甩患側下肢,使之能夠向前邁步,形成所謂的“劃圈步態”。這種步態下行走時日越久,由於髖外展肌得到使用的次數多肌力會增強、而髖屈肌由於得不到使用、肌力越來越弱,使“劃圈步態”異常程度越來越重。最終在腦皮質形成異常運動程序,給校正治療帶來極大困難,就像糾正一個人多年的不良習慣一樣。
3、康復訓練結束後的自我鍛鍊為終生性: 由於中樞神經系統再生能力的限制,其損傷後的功能恢復要靠訓練損傷區周圍正常細胞發揮功能取代損傷細胞的功能和啟用備用傳導通路。這些備用細胞和啟用傳導通路的功能相對於原始細胞來說功能稍差,使功能很難恢復到損傷前水平,而且需要經常反覆自我鍛鍊才能保持恢復的功能。
4、康復訓練。同其他治療不同,普通治療、如藥物和手術等,大多不需要患者主動參與,療效決定於藥物和手術的作用,患者處於被動地位;由於康復的目的是恢復患者喪失的運動功能、是運用特殊手段運動在學習的過程,而所有手段只有通過患者本身的努力才能發揮作用,患者起主動作用。正如騎自行車和游泳只有通過實際訓練才能學會一樣。
綜上所述,都說明了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後功能恢復的特殊性,病程長、恢復難、出現療效慢,需長期堅持並需主動參與,都需要患者充分認識、堅定信心,建立起打持久戰的思想準備和堅忍不拔的堅強毅力,這對於獲得良好功能恢復提高生活質量是非常重要的。
三、 康復方法神經訓導康復技術:古老中醫導引術的現代化發展的結果康復治療的目的是恢復患者生活自理程度、提高生活質量和重返社會,因此,僅有親情和韌性是不夠的,親情和韌性是患者康復的前提和基礎條件,具有良好療效的技術是功能恢復的必要手段和途徑。
1、甚麼樣的方法最有效?
符合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後功能恢復機理的康復方法最有效。
偏癱、腦癱和截癱都是因為中樞神經系統損傷才導致的運動功能障礙,因此運動功能的恢復也必須首先恢復損傷的中樞神經功能。
人的神經系統分為中樞神經和外周神經。腦和脊髓屬中樞神經,位於肢體的神經纖維屬外周神經。就中樞神經系統而言,腦屬於高位、脊髓屬於低位中樞。兩者都由細胞和傳導束構成,腦以細胞為主、脊髓以傳導束為主,其關係是:低位中樞在在高位中樞的控制和管理下工作,使肌肉協調的收縮或舒張,而產生關節的功能活動。
但目前國內應用的傳統康復方法,如Bobath, Brunnstrom, Rood, PNF法等多以被動活動和誘發原始姿勢反射的手法操作為主,主要針對低位運動中樞的功能恢復,因此對隨意運動的恢復作用不大,而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後最需要恢復的是隨意運動。顯然,現有康復方法並不符合隨意運動功能恢復的機理要求。
我國中醫導引術符合恢復隨意運動功能的機理和作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明瞭,一個孩子學會走路必須通過實際學習,一個學會開車和高空走鋼絲也只有通過訓練才能達到。也就是說,只有通過“實際做”或“肢體的主動使用”才能得到隨意運動功能的提高。一切被動措施,如被動關節活動、利用原始反射的康復療法、按摩、電刺激等只是起到防止關節粘連、肌肉萎縮等誘發隨意運動功能恢復的輔助作用,對隨意運動的恢復沒有直接作用。
中醫導引術是能夠很好調動人的毅力、導引患者本身去完成特定肢體動作的方法,是指導患者去實際使用肢體完成某種功能的措施,是完全符合中樞神經損傷後隨意運動功能恢復機理的重要方法。
中醫導引術它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最早見於隋代成書的《諸病源候論》中(610年)用導引術治療卒中偏癱的記載,至今有1400年的歷史了,是通過調神、調息和調形起到疏通經絡,調和氣血,協調臟腑,扶正祛邪,加強身體穩態機制,對整個新陳代謝過程產生良性影響。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導引技術對心血管、呼吸、神經、消化等系統的疾病有良好的調節作用和康復效果。但由於導引術缺乏確切概念,在治療過程中缺乏看得見、模得著的客觀指標,使該技術自明清至現代多用於養生保健領域而罕見臨床康復應用,處於瀕臨滅絕的境地。
為甚麼中醫導引術能夠康復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後喪失的運動功能?神經潛能開發和運動程序重建理論的提出中樞神經細胞的特點是損傷後缺乏再生能力,好在處於備用狀態的腦細胞特別多(約1000個億),正常情況下大約使用6%,可以通過訓練損傷區周圍的正常細胞發揮功能取代損傷細胞的功能,此為神經潛能開發;而且,人體的每個運動都是靠運動中樞的神經細胞發放電信號驅動和控制肌肉來完成的,這種信號必須按一定比例和先後順序發放,即運動程序(舉例:人與計算機的比較),才使人體運動協調有序,才具有了完成某種動作的實際功能。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後運動程序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壞,才導致肢體運動功能障礙和異常運動模式的形成。所以,在腦潛能開發基礎上,必須輸入正常運動程序,並在此基礎上整體訓練,使訓練的結果轉化成可實際運用的功能,運動功能才能恢復。
2、甚麼是神經訓導康復治療?中醫導引術的現代化發展的結晶正如上面提到的那樣,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後功能康復的重點是:腦潛能的開發和運動程序的重新建立。這就涉及到如何進行腦潛能 發和運動程序重建,需要有具體的方法和專用設備,而國內外在這方面還處在理論階段,沒有臨床應用的先例,沒有現成的方法和設備可用,需要自己研究。
我們注意到生活中人用毅力戰勝艱難困苦、危險狀態下爆發出平時不具有的能力度過難關的例子不勝枚舉。這說明人體潛能在毅力、目標或遇到刺激、不幸、災難或變故(簡稱危急狀態)等有動力的情況下才能較好的開發利用。
中醫導引術固然符合中樞神經系系統損傷後恢復的機理,但古老導引術由於受當時醫學科學發展的影響,按照當代醫學理論有許多可商榷之處,我們應該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6年來,我們進行了中醫導引術3個層面的研究工作:
1、六步法:中醫導引術:
2、中醫導引:反饋技術:
3、中醫導引:虛模實際訓練技術:
(1)、六步法
中醫導引術具體方法和機理中醫導引術是通過調神、調息基礎上的調形開發神經潛能,促進神經功能重組,恢復運動功能;調神:精力聚集;調息:蓄勢待發調形肢體運動;神經功能恢復但古老導引術是指導患者完成一個整體動作,如仙人指路、八段錦等,沒有按照康復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原則,患者往往很難達到預期效果。
根據“毅力、目標、危急狀態”有利於神經潛能開發原理,根據運動意念---運動程序---和運動程序啟動現代醫學理論,將改良古老中醫導引術改良成單純徒手操作法的六步法:
1.運動想象和模擬:指導患者進行健側正常關節的活動,然後做患側相同關節活動,從而讓患者瞭解自己的功能障礙點,明確努力的方向;2.確定目標點: 告訴患者要收縮的的目標肌肉和產生的相應關節活動,以集中精力去完成一個單一的動作;3.“精力”調集:利用導引技術,通過調神和調息,集中精力去準備完成要收縮的肌肉和要做的動作、呈蓄勢待發之勢;4.擊發:指導患者再“開始”口令之後,盡全力去做所要完成的動作,其目的是集中體內能量流、通過完成具體動作喚醒備用的腦細胞和傳導通路發揮作用;5.堅持:在患者主動活動關節後,體療師在關節活動的方向上施加一定壓力,讓腦找到發放信號的方向。當患者能夠抗阻時,用數數法:1、2、3、4、5、6鼓勵患者盡力堅持,開發神經潛能;6.放鬆:動作做完之後、指導患者深吸氣、然後緩慢呼出,排除疲勞、盡力放鬆,以利下一次訓練。
(2)、中醫導引反饋技術:
上述治療雖有提高,但仍舊缺乏明確的導引數效果的客觀指標,使患者缺乏明確的趕超目標,尤其是無法進行異常運動程序校正和正常運動程序重建的訓練。如果能將導引術的效果數字化顯示,則會使運動程序重建的訓練成為可能。
生活中有個大家公認的現象,即衝著箭靶反覆練習射箭才能提高射箭的準確度。因為這是建立射箭運動程序必需的條件和過程。
同理:能夠看到關節活動時運動程序的實際運行過程,才能較好校正異常運動程序的紊亂並重新建立正常運動程序。
我在美國學習3年的肌電生物反饋技術,是採用肌電接收設備記錄自主肌肉收縮時的微弱電信號,並以曲線形式顯示在熒光屏上,將人們正常意識不到的體內功能活動轉變為可意識到的視覺信號。治療師根據這些信號指導患者有的放矢的訓練,使肌力不斷增強,功能得到改善。但該技術認為肌電信號是肌肉收縮本身產生的,增強信號是增強肌力,只是用於肌力增強和肌力平衡訓練。
我們將兩種方法結合,用導引術開發神經潛能,用肌電生物反饋設備將導引術的效果以曲線形式顯示在熒光屏上,指導患者像衝著箭靶練習射箭、建立射箭運動程序那樣,重建運動程序,最終提高運動功能。
因為該方法訓練的是神經系統功能,因此我們把它稱之為“神經訓導”技術,由於是系列技術,故稱為神經訓導康復治療體系。
經過10年臨床驗證,證實療效較好,不僅對急性、對慢性和陳舊性偏癱、腦癱、截癱、面癱等,包括用傳統康復方法不能進一步改善功能的病例仍能明顯提高功能。
我們給這種療法的定義是:神經訓導是一種以中醫康復技術為主,以改良傳統康復技術和現代康復技術為輔的中西醫結合康復治療系列新技術。它以腦的可塑性和運動程序為基礎理論,以中醫導引術為基本技術誘發腦潛能,以現代化電子設備檢測該潛能信號、即將導引術效果用曲線形式顯示在熒光屏上,通過反饋機制指導患者有的放矢地調控該信號強度,調節紊亂的運動程序並重新固化、增強肌力、整體訓練、重新恢復自主、協調的運動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3)神經訓導康復技術的起源和理論基礎為何?
1.神經訓導技術的起源是:中醫導引術和肌電生物反饋技術;⑵、理論基礎是:腦潛能開發、腦功能重組和運動程序重建。
主持人提問:看來中醫導引術起腦潛能開發的作用,而生物反饋設備只是起到顯示導引術效果的作用,應沒有治療作用,為甚麼必須看到做一個動作時腦支配該運動的程序才能有較好效果?
和主持人互動:練習射箭準確度的例子,在沒有目標的情況下練習射箭結果會如何?為甚麼?
2.神經訓導康復治療與傳統康復治療的差別:
a、機理講解;傳統方法被動活動、原始姿勢反射(病理模式)、抗阻訓練、主動運動,等手法操作為主、輔以器械訓練。康復醫學界已經認識到了傳統方法的不足,改進後過渡到的“早期、強化和主動”的康復新理念,但仍舊缺乏腦潛能開發和運動程序重建的概念和針對性方法。西方康復醫學提出的腦可塑性原理只是用於解釋康復後功能改善的機理,在促進腦可塑性變化的方法上仍舊採用傳統康復技術,治療方法上沒有明顯提高和改進。
我們開發的神經訓導康復技術直接開發腦潛能、重建運動程序,有新理論和針對性治療方法。
b、足下垂治療示範講解(拉車的例子):錄像人體的每個動作都由位於腦運動中樞內的運動程序支配。比如,足背屈動作:正常情況下是腦發放強的信號到脛前肌使其收縮,產生足背屈活動,同時也發放較弱的信號到腓腸肌,維持其一定張力,以增加踝關節在運動中的穩定。腦損傷後形成的異常運動程序使傳導到脛前肌的信號和腓腸肌的信號一樣強,或相差不大,其結果是無法產生足背屈活動。就像一個人向前拉車的力是100斤,位於車後面的助手不但不向前推,反而向後拉100斤,結果是兩人都用力但車不能向前走一樣。助手向後拉的力越小,兩者間力的差別就越大、向前走的力也就越大,車才能向前移動。
傳統方法治療:足下垂站立板和被動關節活動;神經訓導治療:恢復脛前肌的自主神經支配、重建運動程序,恢復自主運動功能(錄像)。
3、中醫導引
虛模實際訓練系統檢測導引術效果所需的神經信號檢測儀目前需從美國進口,除較為昂貴之外,對治療室的建設也有較為嚴格的要求,因為該設備較為敏感,易受周圍環境、尤其是電器的干擾,有時因為信號不穩而無法進行治療。影響了改技術的廣泛推廣應用,尤其是在基層醫院和社區的推廣應用。
實際生活中我們發現,一個跳高運動員只有在有橫杆表示高度的情況下練習跳高才能提高跳高的高度。為什麼在有橫杆的情況下練習跳高就能提高跳高的高度,否則就不會或很少提高呢?而橫杆只是顯示高度的一種標誌。
原來,橫杆起到了要超越的硬性指標的作用。當一個人試圖跳躍一個新的高度時,運動員需要從情緒調整、起跑點、助跑速度、起跳點和跳躍姿勢等,都要不斷調整並經多次練習最終才能越過該高度。然後在此基礎上提高橫杆高度,同法練習、以此循環往復,不斷提高跳躍的高度,取得優異成績。
由此看來,橫杆在提高跳躍成績的過程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如果我們能夠通過虛擬技術為患者設立不同強度的運動程序信號曲線,然後通過導引術通過實際訓練不斷超過目標高度,同樣能夠起到開發神經訓潛能和重建運動程序的作用,最終恢復自主運動。
中醫導引虛模實際訓練系統包括:
(1)神經訓導治療均為主動運動,患者能否理解該療法機理和能否主動參與直接影響療效!通過動畫虛擬技術自動演示並講解,讓患者深刻理解發病和治療的機理,如:
1.神經是如何支配肢體運動的?
2.什麼是運動程序?
3.現在為什麼會有運動功能障礙?
4.通過該項治療為什麼會改善功能?
(2)通過攝像顯影技術讓患者瞭解其功能障礙點和康復的目標:
1.通過攝像頭即刻實際顯示待治療關節的運動功能障礙情。
2. 通過患者健側相同關節運動,讓患者瞭解患側和健側的差別,並建立正常運動模式意念。
3.用動畫合成技術生成虛擬運動程序信號及標高橫線,體療師應用導引術指導患者實際訓練腦支配每塊肌肉的隨意程度。並配有語音自動提示,使之始終保持高昂的熱情和鼓舞力。
該系統綜合作用的結果,達到了:
1、患者明瞭自己功能障礙和恢復的機理,有助於提高主動配合和注重神經功能恢復的意識。
2、患者能夠確切瞭解自己運動功能障礙和正常運動模式的目標。
3、通過神經核團興奮性競爭抑制原理,系統能為患者提供注意力轉移的目標,有利於減少神經核團的病理性抑制。
4、自動語音講解、提示和六部法導引術訓練指導,患者可自行進行訓練,有利於減輕體療師的勞動強度,和患者長期自我鍛鍊的堅持和質量保證:
⑴理論新:神經潛能開發和運動程序重建。
⑵方法新:六步法中醫導引術。
⑶設備簡化:計算機動畫生成、成本低。
⑷功能多、科學合理:自動語音、機理講解和眾多實際訓練單元。
⑸ 療效好:患者明瞭做甚麼和怎麼做,系統能始終保持高漲熱情。
⑹用途廣:可用於眾多訓練項目中,如運動中樞訓導,潛能開發訓導、神經訓導式體療,在提高效果同時增加趣味性。可應用於社區、基層和大型醫院,避免了設備簡化、人員貧乏帶來的療效損失!
四、整體訓練的三階段療法。
通過上述訓練開發的神經潛能、即訓練的損傷區備用的中樞神經細胞和傳導通路,必須通過應用性訓練才能使他們能夠在一起協調的工作,才能使最大限度的改善功能、恢復自理生活程度。
神經訓導三階段療法是神經訓導康復治療體系中重要的治療技術之一,主要用於預防和校正異常運動模式。
異常運動模式是人們常見的“拖拉步態”“劃圈步態”等,是腦運動中樞內異常運動程序形成所至。這種步態下行走越多,運動模式異常程度就越嚴重。目前國內外治療異常運動模式的狀態是:治療後患者仍按原先方式自由行走,使異常運動中樞的興奮性無法消除,異常運動模式也就不可能得到校正。就像人們常見的“口頭語”一樣,有“口頭語”的人只要一講話,某些腦細胞就不自主興奮,就會不自然講出“這個”“那個”“按”等,講話越多,這些細胞的興奮性就越高,口頭語就越嚴重,也就越不容易校正。
我們的三階段療法的頭兩個階段,患者完全坐輪椅不行走,在開發腦潛能、重建運動程序訓練的同時,消除或降低異常運動中樞的興奮性,使患者忘了行走,因為只有破才能立。
1、第一階段重點是要解決甚麼問題?
第一階段的重點是重建腦與每塊肌肉之間的神經聯繫,恢復癱瘓肌肉的自主運動功能,使肌肉能動起來,能隨意使用:治療方法有開發腦潛能、運動中樞訓導和神經訓導式體療,等。
2、第二階段的重點是要解決甚麼問題?
第二階段重點是在前一階段的基礎上校正異常運動程序、重建正常運動程序並固化,使動起來的肌肉能有順序的舒縮、產生具有實際功能的協調運動。主要方法有:運動程序的校正和固化訓練等。
3、第三階段的訓練方法是甚麼?
第三階段是將一二階段的訓練成果通過訓練轉化成日常生活能力:治療方法有整體訓練,減重步行、步幅步態和重心轉移減重訓練,逐漸過渡到自主行走訓練等。
通過上述訓練開發的神經潛能、即訓練的損傷區備用的中樞神經細胞和傳導通路,必須通過應用性訓練才能使他們能夠在一起協調的工作,才能使最大限度的改善功能、恢復自理生活程度。
神經訓導三階段療法是神經訓導康復治療體系中重要的治療技術之一,主要用於預防和校正異常運動模式。
異常運動模式是人們常見的“拖拉步態”“劃圈步態”等,是腦運動中樞內異常運動程序形成所至。這種步態下行走越多,運動模式異常程度就越嚴重。目前國內外治療異常運動模式的狀態是:治療後患者仍按原先方式自由行走,使異常運動中樞的興奮性無法消除,異常運動模式也就不可能得到校正。就像人們常見的“口頭語”一樣,有“口頭語”的人只要一講話,某些腦細胞就不自主興奮,就會不自然講出“這個”“那個”“按”等,講話越多,這些細胞的興奮性就越高,口頭語就越嚴重,也就越不容易校正。
訓練效果會不會反覆?為甚麼?
在腦沒有新損傷的前提下,恢復的功能一般不會丟失,這是因為:
a、單純肌力增強訓練:練習舉重1年,能舉起100公斤,1年不練習,就會舉不起原先的重量;b、運動程序重建:一個人一旦學會了騎自行車或游泳,長時間不騎不遊(10年),仍會:是一種方法學建立。
3、這種康復訓練有沒有療程,是不是一直做總有效?
舉例:人出生後由爬到走大概需要1年時間:這是一個個運動程序建立所需的時間。損傷後的重建大概需要3個月,中間間隔6-12個月進行第二療程較好。
神經訓導康復治療技術的適應症?
1、適應症:人體九大解剖系統、每個細胞都受神經支配,因此神經訓康復技術的應用範圍較廣,如偏癱、腦癱、截癱、面癱、小兒腦癱等,急性、慢性都可以,而且不受病史長短限制。
2、目前開展的治療項目:運動中樞訓導,認知訓導,吞嚥訓導,膈肌訓導,潛能訓導,括約肌訓導,神經訓導式體療,步態訓導等。
3、開發中和待開發的治療項目:較多,如:視力訓導;聽力訓導;平衡訓導;言語訓導等一系列特色治療方法和設備,可在社區、基層和大型醫院,避免了以往進入社區設備簡化帶來的療效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