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04 11:16

   

  日常門診中,經常會見到這樣一種現象。患者以肩關節疼痛,活動範圍明顯減少就醫,尤其是抬臂困難,醫生常常會告訴您可能是得了肩周炎。彷彿肩周炎發病率是肩關節疾病中最高的。但事實上這是緣於我們對肩關節疾病的認識尚存在很大偏差所至。根據美國運動醫學協會的定義肩周炎其實是一種粘連性關節囊炎,是一種自限性疾病。真正的肩周炎發病卻相對較少,肩袖損傷才是肩關節疾病發病率最高的,其次是肩峰撞擊徵和肩關節不。可見在生活中,有時即使是骨科醫生,若沒有經過肩關節疾病的培訓,也可能存在和外行一樣的認識誤區。有的患者因此可能延誤治療,甚至可能導致肩關節功能殘疾,嚴重影響日常生活。

  如何從肩周炎誤區走出來?首先要從解剖上了解肩關節。肩關節是一非常複雜的關節。由肱骨頭和肩胛盂組成盂肱關節,肱骨頭大而肩胛窩淺,周圍關節囊的限制也比較薄弱,因此肩關節是人體活動度最大、最靈活的關節。有些肌腱止於肱骨大結節上,從肩關節前、上和後面包裹肱骨頭,加強肩關節穩定性,該肌腱結構稱為肩袖組織。關節滑囊覆蓋在肩袖上,以減少肩袖和其上方喙肩弓的撞擊摩擦。由於肩關節活動度大,存在容易罹患肩關節疾病的解剖學基礎。

  其次,我們要正確認識肩關節疾病。經統計,肩關節疾病發病率最高的是肩袖損傷,佔肩關節疾病的30%-40%。肩袖損傷是一種十分常見的肩關節退行性病變,其發生與年齡成正相關,肩袖撕裂的症狀與肩峰下撞擊綜合徵類似,但同時還伴有肩外展無力。運動員、提拉重物、外傷者容易產生肩袖損傷。典型症狀是頸肩部夜間疼痛,上舉手臂疼痛;有時不敢患側睡,甚至被痛醒;肩關節可在外展、上舉或後伸時無力,有時連個人衛生也存在困難,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

  而肩峰撞擊徵是肩峰和肩峰下滑囊組織在肩關節外展、上舉過程中與肩袖組織發生撞擊和擠壓,造成肩關節疼痛和上舉功能障礙。一般而言,年紀較大者和投擲運動員,發生撞擊及肩袖病變的較多。由於反覆的投擲動作可能會影響肩袖附著點,而此附著點先天就是血供較少,因此很容易發生斷裂。患者肩膀疼痛逐漸加重,當投擲或上舉手臂時症狀加劇。疼痛常放射到胳膊近端外側和中段地方。若耽誤治療,病人可能會出現肌肉嚴重萎縮,且夜不能寐;如任其發展,後期則可能導致肩關節重要肌腱斷裂,嚴重影響患者的功能和生活。

  肩關節疾病中發病率第三的是肩關節不穩。由於外傷或關節結構退變,以及肩關節本身活動度大,穩定性相對較差,肩關節易發生脫位或半脫位。患肩會產生疼痛,活動障礙,功能受限,有的會發生習慣性肩關節脫位。不及時治療,會發生骨頭缺損,關節表面破壞,給後期治療帶來困難,有的甚至會變得非常棘手。

  前三者疾病的發病率總和幾乎佔了肩關節疾病的70%甚至更多,除此之外,肩關節疾病還存在許多,如肩鎖關節炎、肱二頭肌腱炎和鈣化性崗上肌肌腱炎等。這樣肩周炎疾病在肩關節疾病中所佔的比例要更少。

  肩周炎,其實質為粘連性關節囊炎。主要是肩關節肌肉、肌腱、韌帶和關節囊等軟組織發生了充血、水腫等病變。如果您的胳膊無論是向前伸、向後伸、向上舉、向外展和內外旋轉都疼痛,梳頭洗臉、洗澡搓背、乘車時抓扶手都因疼痛而無法做到,就可能是肩周炎了。肩周炎多為單側發病,左側較右側多見,少數病人可風雙側同時發病。好發肩周炎的年齡與肩關節產生嚴重退變的年齡相一致,肩部有損傷史或曾經有局部外固定史受寒史、偏癱史,也有無任何誘因而發病者。主要的症狀為肩關節疼痛 、肌肉無力、活動障礙。疼痛為最明顯的症狀,疼痛的程度及性質 有較大的差異,或為鈍痛,或為刀割樣,有持久性,夜間疼痛加重,甚至痛醒,影響睡眠。中醫又稱為:漏肩風。“風”是指一種病邪。“風為百病之長”,風邪有挾持寒、溼、熱等其他病邪侵犯人體的特徵;臨床上以風寒之邪多見。逢年老體弱,正氣不足者,風寒之邪易乘虛而入。寒邪侵入經絡,則血脈凝滯,“不通則痛”,所以漏肩風以疼痛為主。寒邪侵入筋脈關節,則關節活動受限,屈伸不利。 按肩周炎的發生與發展 大致可分為3期,即急性期、慢性期、恢復期。各期之間無明顯界限,各期病程長短不一,因人而異,差別很大。

  近年來醫學研究發現,肩關節周圍炎並不是一種完全孤立的疾病,它可能是某些潛在疾病,如糖尿病、頸椎病、冠心病、肺癌等的特殊表現,因此應引起警惕。據國外對糖尿病患者研究證實,肩關節周圍炎與糖尿高的確有著關聯,糖尿病人中不少患有肩關節周圍炎。另外的研究也發現,在肩關節周圍炎病人中,有較高比例的糖尿病病人。肩關節周圍炎與頸椎病的關係則更為密切。患頸椎病時,增生的骨質壓迫頸神經前根中的交感纖維,這種慢性刺激會改變肩關節及其周圍組織的血液供應,導致肩關節萎縮性改變。同時,頸神經根受壓後的刺激也可以引起肩部牽涉痛,使其活動減少。在肺癌病人中,時有以肩痛為首發症狀者,但這種肩痛自有其特點:儘管疼痛很劇烈,通常不伴有明顯的上肢活動障礙;肩部找不到壓痛點。

  肩周炎的康復治療目的在於改善肩部血液循環,加強新陳代謝,減輕肌肉痙攣、牽伸粘連和攣縮的組織,以減輕和消除疼痛,恢復肩關節的正常功能。

  1、急性期或早期最好對病肩採取一些固定和鎮痛的措施,以解除病人疼痛,如用三角巾懸吊,並對病肩做熱敷、理療或封閉等治療。

  2、慢性期主要表現為肩關節功能障礙。這時以功能鍛鍊和按摩為主,配合理療進行治療。肩周炎康復治療的方法主要是醫療體操。

  (1)手指爬牆練習:側面或前面站立,抬起患側的前臂,以食指和中指貼牆,然後沿牆向上慢慢作爬牆式運動。

  (2)患側手臂上舉,反覆摸後腦勺;病側手於體後,上抬摸背部。如果患側手臂活動不便,可用健側手幫助患側手上抬。

  肩周炎一般病程較長,特別是肩關節活動功能受限的,時間可延及數月,甚至一年之久。因此,患肩周的老年人在康復鍛鍊中,應該每天堅持進行,並逐步增加鍛鍊時間及次數,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鍛鍊以引起輕微疼痛為度,但應避免引起劇烈疼痛。此外,針炙、理療也有一定的效果。

  肩周炎是可以預防的。老年人一般缺乏活動,上肢與肩部周圍組織的血液循環較差。因此,肩關節的關節囊、肌腱容易變性、鈣化,發生炎症。如果老年人平時注意運動,鍛鍊上肢及肩部,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肩周炎的發生。

走出肩周炎的誤區相關文章
誤區一:過度依賴止痛藥或拒絕使用止痛藥有統計發現,在曾發生過急性肩痛的被訪者中,多數人選擇自己帖膏藥、用跌打酒,或者隨意服用止痛藥。殊不知,止痛藥或膏藥只起到局部暫時緩解或控制疼痛的作用,引起疼痛的根源仍然不能得到適當處理,治標不治本,反而會引起慢性疼痛。同時,又存在另一種情況:一些人在行手法鬆解或關節鏡治療後,因擔心止痛藥的副作用而拒絕使用止痛藥。服用止痛藥後,減輕了治療後的疼痛,有利於功能鍛
發布於 2023-02-28 04:31
0評論
誤解一:父母身材均偏矮,所生子女肯定高不了。 子女身高會受父母的影響,受父母身高影響的下一代的身高,稱遺傳靶身高。遺傳靶身高影響子女最終身高的比例約佔50%~60%。也就是說,子女生長到最終身高(即成年時身高)時,有40%左右是受非遺傳因素所決定的。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父母均身材矮小的家庭,所生子女只有部分身材矮小,而不是全部。因此,身材矮小的父母千萬不要認為自己都不高,小孩必定長不高
發布於 2024-10-27 01:24
0評論
狀況一: 擔心長時間佩戴眼鏡反而會使得眼睛有依賴性,導致度數加深,因此家長提問:“孩子只在學習時戴眼鏡可不可以?” 專家表示,如果孩子的雙眼視力都在0.7以上,摘下眼鏡不會對學習和工作造成太大影響,因此近距離用眼時可以不戴眼鏡。但0.7以下的視力或300度以上近視的人看遠看近都會感覺不適,這就需要經常戴眼鏡了。如果雙眼視力相差很大,雙眼看物會有不平衡感,不戴眼鏡易導致視疲勞,反而導致度數加深。所
發布於 2023-04-22 02:05
0評論
環境的汙染,生活節奏的加快,當代人越來越感到疲憊不堪,資料統計顯示:30歲至40歲人群中腎虛比例達半數左右,40歲至50歲達到65%-70%,50歲以上的人群則幾乎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腎虛現象。 腎為五臟之本,補腎就是補根。但是如何補腎,補甚麼?存在著許多誤區: 誤區之一:偏執型補腎。 提到補腎,人們往往把它誤認為壯陽,想到市上琳琅滿目的鹿茸、鞭、雄蠶蛾、肉蓯蓉、淫羊藿等含大量動植物激素的壯陽藥及一
發布於 2024-04-02 13:29
0評論
由於患者不明真相、求治心切,加上有些不法醫生的唯利是圖,導致銀屑病治療的許多誤區,患者治療應注意以下事項。不考慮安全性有人因服用鉛汞製劑而引用多臟器損害。急於求成有的患者病情並不重,在系統應用(口服或注射)糖皮質激素後,皮損很快消退,但後來病情越來越重,治療效果越來越差,最後導致紅皮病。力求根治其實銀屑病與許多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一樣,目前只能控制,而不能根治。有些病人皮損消退後可能不再復發,有
發布於 2023-03-25 20:46
0評論
隨著社會發展、人口老齡化和人們健康觀念的進步,骨質疏鬆日漸成為熱門的話題,來門診看骨質疏鬆症的病人也越來越多了。有一天,一個老奶奶拿著關節的X線片來看病,進門就說:“大夫,我骨質疏鬆了,快給開點鈣片吧。”這個老奶奶雖然提高了對骨質疏鬆的警惕性,但卻走進了認識的誤區;這樣的情況很常見。一方面,大眾對於骨質疏鬆的科學概念和診療常識還不瞭解;另一方面,一些保健品的廣告通過高密度的轟炸式播放,把一些偏頗
發布於 2022-10-09 17:48
0評論
一、腰部最佳減肥方式是進行腹部運動 錯誤許多人認為鍛鍊身上某個部位的肌肉,那個部位的脂肪就會“消耗掉”。實際是,不論進行何種運動,消耗的是整個身體的而不是某個部位的脂肪。當然,如果你減少了整個身體的脂肪,那你自然也會看到腹部脂肪的減少。 二、要保持健康一週只需鍛鍊兩次 錯誤研究表明,人體肌肉不鍛鍊,力量很快就會消退。在48一72小時之後必須再鍛鍊,才能重新獲得良好的健康狀態。科學家指出,天天鍛鍊
發布於 2023-11-08 15:15
0評論
“沒有神醫,只有神騙”。近來媒體熱炒的“張悟本事件”,讓人們對養生和食療的科學性更加關注。回顧整個事件的過程,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哪些反思呢?健康知識仍有待普及    第一,隨著經濟條件的改善,健康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越來越高,大家對健康問題更加關注。第二,目前公眾對醫學與健康的知識相對來說仍十分缺乏。我國自古以來就有注重治病、防病、養生的傳統,這當然是好事,但有些老百姓總是希望不吃藥、不看病就能治好
發布於 2022-10-02 08:47
0評論
雖然越來越多的早期教育理論強調感統訓練的重要性,人們對感統訓練還是存在較多誤區,例如: 1、發現及治療不及時,部分嚴重感統失調兒童因為學習困難,被認為是智力障礙。 2、不看早教中心、親子園感統課程是否科學合理,例如有的早教中心感統訓練器械大多數都是規模小、結構簡單的器械,對孩子們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實質上是坐在門口賣卡收費的感統遊樂場;有的早教中心活動空間小,孩子活動不開,忽略了造成兒童感統失調的
發布於 2023-10-08 04:12
0評論
1.只要硬度不夠就當陽痿治。臨床中一些男性並非陽痿,只是由於硬度相對不夠,一些醫生就給予陽痿的罪名,並給施以各種治療,反而傷及正常的性功能。硬度不夠和多種因素有關,如性強度,性頻率,精神狀況,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有關,不一定是陽痿,如果按照陽痿治之,不但不能解決根本問題,而且損傷正常的性功能。 2.只要不勃起就當陽痿治療。有些暫時性的不勃起或者偶爾出現不勃起的情況,這種情況多和心裡因素,環
發布於 2024-05-27 03:5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