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07 19:36

  胃鏡黏膜活檢的病理解釋

  炎症

  早期階段:慢性淺表性,胃小凹之間的淺表粘膜層有炎細胞侵潤。

  進展階段:炎細胞向粘膜深層發展,可以到達胃粘膜全層,常伴有胃腺萎縮。

  終末階段:炎症消退,所有胃腺萎縮。

  在胃鏡肉眼直觀下順次表現為粘膜充血、水腫、糜爛、出血、潰瘍、粘膜發白、粘膜下血管顯露、粘膜顆粒樣增生、觸之韌感等。

  依炎細胞數量分輕中重三級。但其代表的意義不能機械理解,因為炎症是一個過程,炎症減輕多數是指病情好轉,如果始終沒有控制炎症進展,結果也可以是炎症摧毀了組織而表現為炎症消失。這跟肝炎導致肝硬化的情形類似:炎症勝利了,班師回朝了,留下一片荒蕪。

  活動性

  比較嚴格的病理報告上會有炎症活動性描述。所謂活動性是指侵潤胃粘膜的炎細胞中的嗜中性粒細胞數量。

  輕度活動性――胃粘膜固有層內有少量或中等量嗜中性粒細胞。

  中度活動性――固有層內有較多嗜中性粒細胞。而且侵潤到胃腺上皮內。

  重度活動――廣泛的胃粘膜隱窩炎伴有粘膜上皮糜爛、隱窩膿腫形成。

  簡單言之,活動性代表急性炎症或慢性炎症急性活動的程度。這是必須積極治療的重要標誌,是治療最容易見效的標誌。炎症重但活動度不高的慢性胃炎(炎細胞中以淋巴細胞為多數)反倒治療不易見效。

  腸化生

  胃粘膜表面上皮及隱窩上皮的形態和組織化學成分發生變化,變得相似於小腸或大腸的上皮。

  完全性腸化生――胃粘膜上皮變成了正常的腸上皮。

  不完全性腸化生――形態仍與胃粘膜上皮相同,但粘液細胞的化學成分發生了變化。又分為不完全性小腸化生和不完全性大腸化生。不完全性腸化生需要特殊染色才能區別。

  胃粘膜輕度腸化生比較常見,提示胃粘膜損傷。

  腸化生中不完全腸化生,尤其是不完全大腸化生可能與胃癌有密切關係。因此,如果病理報告中腸化生與不典型增生同時出現,就有必要作特殊染色以鑑別腸化生的類型――完全性?還是不完全性?小腸性還是大腸性?至關重要!臨床醫生和病人都要記住這一點。但特殊染色不是胃粘膜病理檢查的常規項目,需要另行申請。

  不典型增生(上皮內瘤變)

  不典型增生就是細胞增生的性質出現異常,包括細胞大小、形態、排列異常,粘液分泌減少,細胞核細胞漿比例減少,細胞核極向喪失,假多層,細胞核分裂象增多,非典型核分裂象等。分為輕中重三級。現在國際學界將不典型增生改稱上皮內瘤變,輕中度不典型增生歸入低級別上皮內瘤變,重度不典型增生則歸於高級別上皮內瘤變。

  不典型增生有兩種類型。

  腺瘤樣不典型增生――被認為會發展為高分化腸型胃腺癌。

  增生性不典型增生――與不完全性腸化生關係密切,被認為可發展為分化差的腸型胃腺癌。

  要明白的是輕度不典型增生常常與炎症引起的細胞再生難於鑑別。但這種鑑別又是非常重要的,因為真正的不典型增生才被認為是癌前狀態。我們臨床發現有一些病理報告為輕度不典型增生經過治療消失了,很可能原來就是炎症性反應性再生現象,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不典型增生。所以病友看到輕度不典型增生(低級別上皮樣瘤變)的報告結果,切莫驚慌。需要醫生綜合性的分析判斷、嚴密的觀察及適當的治療。至於重度不典型增生即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已經相當於原位癌,涉及手術。

  萎縮

  胃粘膜腺體不同程度萎縮減少甚至完全消失,只剩下胃小凹殘存。依其減少程度分為輕、中、重。胃腺體萎縮的同時,胃小凹深部的上皮增生形成腺體並可發生腸化生,或形成息肉,甚至癌變。萎縮如果嚴重並有胃壁大量纖維組織增生也會導致胃硬變。這時就要與廣泛侵潤型胃癌鑑別。

  由於萎縮好發於胃的幽門部(胃竇),而胃體、胃底粘膜較少累及,保留著分泌功能,所以臨床上有些萎縮性胃炎病人仍會有泛酸和燒心的症狀可以得到合理解釋。

  萎縮性胃炎發生胃癌的危險主要來自於伴發的腸化和息肉(當然還有其他因素如胃酸減少利於致癌因素亞硝酸鹽的積聚)。

  以上簡要的解釋希望慢性胃炎病友仔細閱讀。

慢性胃炎粘膜活檢的簡要解釋相關文章
概述 慢性萎縮性胃炎也稱萎縮性胃炎。是指胃粘膜表面反覆受到損害後導致的粘膜固有腺體萎縮,甚至消失,粘膜肌層常見增厚的病理改變。由於腺體萎縮或消失,胃粘膜有不同程度的變薄,並常伴有腸上皮化生,炎性反應及不典型增生。該病是消化系統常見疾病之一,在我國一般人群中,慢性胃炎的發病率甚高,其中萎縮性胃炎佔受檢人數的13.8%。慢性萎縮性胃炎多由慢性淺表性胃炎失治或誤治轉化而成,少數萎縮性胃炎可演變為胃癌。
發布於 2023-01-18 19:59
0評論
本病進展緩慢,常反覆發作,中年以上好發病,並有隨年齡增長而發病率增加的傾向。可有慢性不規則的上腹隱痛、腹脹、噯氣等,尤以飲食不當時明顯,部分患者可有反酸,上消化道出血,此類患者胃鏡證實糜爛性及疣狀胃炎居多。二、萎縮性胃炎 不同類型、不同部位其症狀亦不相。胃體胃炎一般消化道症狀較少,有時可出現明顯厭食、體重減輕,舌炎、舌乳頭萎縮。可伴有貧血,在我國發生惡性貧血者罕見。萎縮性胃炎影響胃竇時胃腸道症狀
發布於 2022-09-25 04:09
0評論
慢性萎縮性胃炎在臨床上無特異性表現,故診斷慢性萎縮性胃炎需要臨床表現結合相關輔助檢查,尤其是胃鏡檢查及胃粘膜活組織檢查。下面系統地介紹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診斷依據:1、臨床表現主要為食慾減退、噁心、噯氣、上腹部飽脹或鈍痛,少數病人可以發生上消化道出血、消瘦、貧血、脆甲、舌炎或舌乳頭萎縮等。2、實驗室檢查(1)胃液分析:A型CAG患者多無酸或低酸,B型CAG患者可正常或低酸。(2)胃蛋白酶原測定:胃蛋
發布於 2023-02-07 09:17
0評論
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症狀、體徵無特異性,不能作為診斷的依據,確診主要靠纖維胃鏡和胃粘膜活組織病理性檢查。 胃鏡檢查及活檢是最可靠的診斷方法。胃鏡診斷應包括病變部位、萎縮程度、腸化生及不典型增生的程度。正常胃粘膜為橘紅色,萎縮時呈灰白、灰黃或灰綠色,粘膜可表現紅白相間,白相為主,嚴重者有散在白色斑塊皺襞變細或平坦。胃粘膜萎縮時萎縮範圍也不一致,有的是瀰漫性的,也有侷限性的,甚至可見小灶狀。粘膜下血管
發布於 2023-12-21 07:05
0評論
1.胃液分析 測定基礎胃液分泌量(BAO)及組胺試驗或五肽胃泌素後測定量大泌酸量(MAO)和高峰泌酸量(PAO)以判斷胃泌酸功能,有助於慢性萎縮性胃炎的診斷及指導臨床治療。慢性淺表性胃炎胃酸多正常,廣泛而嚴重的慢性萎縮胃炎胃酸降低。 2.血清學檢測 慢性萎縮性胃炎血清胃泌素常中度升高,這是因胃酸缺乏不能抑制G細胞分泌之故。若病變嚴重,不但胃酸和胃蛋白酶原分泌減少,內因子分泌也減少,因而影響維生素
發布於 2023-12-22 17:41
0評論
大量證據證實,慢性萎縮性胃炎和胃癌關係密切,故而有的學者主張胃切除以防慢性萎縮性胃炎癌變。慢性萎縮性胃炎手術療法指徵如下: (1)萎縮性胃炎活檢有中度以上不典型上皮增生。對輕度不典型上皮增生,因病變可能為可逆性,亦可不行手術,隨訪觀察。 (2)胃鏡下見有侷限性粘膜變白、糜爛、隆起或凹陷者。此種粘膜改變不能排除不典型上皮增生或早期癌(儘管活檢未能證實)。對這些病例應短期胃鏡隨訪觀察,如仍發現糜爛等
發布於 2023-12-26 23:35
0評論
談到慢性胃炎很多老百姓都把胃不好,老胃病與慢性胃炎聯繫在一起。那麼究竟慢性胃炎是個甚麼樣的定義呢?慢性胃炎從字面上理解就是胃黏膜的慢性炎症,但慢性胃炎這種叫法是個籠統的概念,過去診斷這種病,有根據醫生判斷得出的,也有根據胃鏡檢查得出的,所以叫法診斷都比較混亂後來,隨著胃鏡的普及醫生們達成共識強調胃鏡活檢為診斷慢性胃炎的金標準。那麼問題又來了,按現在的標準可以把慢性胃炎分很多種,有慢性淺表性胃炎、
發布於 2022-12-08 07:37
0評論
 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所致的胃粘膜慢性炎症。最常見的是慢性淺表性胃炎和慢性萎縮性胃炎。其主要臨床表現為食慾減退、上腹部不適和隱痛、噯氣、泛酸、噁心、嘔吐等。病程緩慢,反覆發作而難愈。   1、慢性胃炎的藥物治療:   ①缺胃酸或低胃酸者可服取用1%稀鹽酸和胃蛋白酶合劑。   ②高胃酸者可服用氫氧化鋁凝膠、胃舒平和甲氰咪胍等。   ③抗菌藥物:由於低胃酸或缺胃酸常可使胃內細菌繁,對本病的開展有一
發布於 2023-01-19 16:23
0評論
慢性萎縮性胃炎是慢性胃炎的一種類型,呈侷限性或廣泛性的胃粘膜固有腺萎縮(數量減少,功能減低),常伴有腸上皮化生及炎性反應,其診斷主要依靠胃鏡發現和胃粘膜活組織檢查的病理所見。隨著年齡的增長,本病的發生率也隨之增高,病變程度也越重,故有人認為慢性萎縮性胃炎是中老年胃粘膜的退行性變,是一種“半生理”現象。胃癌高發區慢性萎縮性胃炎的發病率比低發區高。 本病的臨床表現為食慾減退、噁心、噯氣、上腹部飽脹或
發布於 2024-03-19 21:52
0評論
      患者:經胃鏡檢查從胃竇部提取活檢診斷為瘤變1級瘤變1級怎麼解釋!?在這種情況下需要注意那些?該如何治療?我是發現大便變黑後去做的胃鏡,胃鏡檢查所見:食管黏膜光滑,賁門未見異常,胃底粘膜光整,色澤正常,黏液湖清,未見腫物與潰瘍,胃體黏膜輕度水腫,胃角粘膜光滑,胃竇粘膜充血。水腫,前壁見局部限性隆起糜爛,幽門圓,開放好,十二指腸球降部未見異常。診斷;淺表性胃炎。胃竇部隆起性病變性質待定。
發布於 2023-01-31 01:52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