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慢性胃炎,很多人都會把胃不好、老胃病與慢性胃炎聯繫起來。
他們認為,慢性胃炎是一種慢性疾病。
慢性胃炎從字面上看是胃粘膜的慢性炎症,但慢性胃炎是一個籠統的概念,過去對這個病的診斷,要根據醫生的判斷,還要根據胃鏡檢查,所以後來的診斷比較混亂,隨著胃鏡檢查的普及醫生達成共識,強調胃鏡活檢是診斷慢性胃炎的金標準。
那麼問題又來了,按照目前的標準可以把慢性胃炎分為很多種,有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糜爛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出血性胃炎、萎縮性胃炎伴糜爛,這麼多種類,很容易讓人混淆,到底有甚麼區別?
慢性胃炎有三大類型
科學的設計是簡單易懂的,慢性胃炎可分為三大類:萎縮性胃炎、非萎縮性胃炎(淺表性胃炎)和特殊類型胃炎。目前的分類是根據胃鏡觀察和胃粘膜層炎症的活檢來進行診斷。
各種類型的胃炎是這樣命名的
胃部糜爛和出血等情況可以用肉眼直接通過胃鏡看到,所以胃炎可以分為糜爛性胃炎、膽汁反流性胃炎和出血性胃炎等類型,因為這種胃炎不需要顯微鏡,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但有些診斷,如是否是萎縮性胃炎,還需要做病理活檢,在顯微鏡下判斷才能知道,最後給出的診斷叫萎縮性胃炎伴糜爛。
與症狀沒有直接關係
常見的症狀包括上腹部隱痛、食慾不振、餐後飽脹、反酸和噁心。然而,並非所有病人都有症狀,而且切症狀的嚴重程度往往與胃粘膜病變的程度不一致。因此,自覺症狀的嚴重程度不應該被用來替代疾病的嚴重程度。
診斷慢性胃炎是否必須做胃鏡檢查?
由於過去的胃鏡檢查令人不舒服,許多人在心理上感到畏懼,希望用超聲波或CT來代替。答案是否定的,胃炎本身就是侷限於胃粘膜的病變,胃粘膜本身只有幾毫米,做CT和B超都看不到,再者就是胃鏡是通過胃腔直接對胃粘膜進行觀察,還可以取小的活檢進行化驗,所以胃鏡是診斷胃炎最準確的手段。但在實際臨床應用中由於種種原因還是有很多人不願意做胃鏡檢查,此時這部分人只能依靠醫生的經驗性治療,對於病情無法準確評估,屬於經驗性治療有一定弊端。
如何判斷疾病的嚴重程度
疾病的嚴重程度主要由病變的範圍和程度、有無異型增生等決定,即內鏡下的表現和病理結果相結合。顯然,沒有症狀但檢測到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癌前病變)的病人比症狀嚴重但沒有上皮增生的病人更嚴重,所以對有高危癌症因素的病人應主動複查。
治療
治療首先要消除病因,緩解症狀,包括戒菸戒酒,避免使用傷害胃部的藥物,並根除幽門螺桿菌。
治療病因
治療幽門螺桿菌,可以直接破壞胃黏膜,對於黏膜萎縮導致的症狀和對癌症的恐懼,建議患者強調規範治療,一勞永逸,減少復發;
注意使用激素和 "止痛消炎藥",可以削弱胃黏膜的抵抗力。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激素和 "止痛藥和消炎藥",會削弱胃粘膜的抵抗力和修復能力,甚至直接造成胃粘膜的損傷。
緩解症狀
常用的抑制胃酸的藥物包括:H2受體拮抗劑(索瑪丁)和質子泵抑制劑(索瑪唑);保護胃粘膜的藥物包括:硫糖鋁和膠體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