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08 11:11

  一、定義

  通常所說的浸潤性膀胱癌指浸潤深度達到膀胱肌層或以上的膀胱癌,根據2002年AJCC的TNM分期包括T2-T4期的膀胱腫瘤,約佔所有初次診斷的膀胱腫瘤的20%左右,而大約15%-20%初診的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會進展為浸潤性膀胱癌。

  二、診斷

  1、症狀與體徵

      間歇發作的全程無痛性肉眼血尿是膀胱腫瘤的典型症狀,但部分浸潤性膀胱癌可以下尿路刺激症狀為初發表現,甚至可以沒有血尿,出現這種情況往往提示腫瘤沿肌層生長,惡性程度較高。

      晚期病人可以出現相關轉移症狀以及腫瘤消耗性表現,局部的盆腔淋巴結轉移可以導致下肢水腫的出現,在浸潤性膀胱癌的患者中較為常見。大量血尿引起的急性尿瀦留是晚期患者急診的主要原因。

體格檢查對於原發疾病一般難有陽性發現,部分浸潤性腫瘤可在雙合診中被發現,但此檢查一般宜在麻醉後進行。

  2、影像學檢查 

  常規的檢查手段包括超聲,尿路造影X線檢查以及CT/MRI檢查。超聲和IVU檢查有助於併發上尿路腫瘤的診斷,但對於浸潤性腫瘤的分期確診意義不大。CTU是目前診斷併發上尿路腫瘤較為敏感的影像學檢查,膀胱增強CT有助於區分T3b以上的腫瘤,但對於區分T1和T2期疾病作用有限。一般認為傳統MRI檢查對於診斷浸潤性膀胱腫瘤的分期的作用與CT檢查相比並無明顯優勢,但高場強的MRI可以獲得比CT更為清晰的盆腔斷面圖像,可以區分膀胱壁及膀胱周圍脂肪,對於區分T2還是T3期腫瘤比CT更為敏感。有報道稱增強的MRI檢查可以獲得更為精確的分期圖像信息,但總體而言,CT或MRI在膀胱腫瘤分期的準確性上一般在60%-70%。

  對於明確的浸潤性膀胱腫瘤應進行肺部CT,上腹部的增強CT以及盆腔增強CT或MRI檢查以助臨床的NM分期。

  骨掃描以及腦部CT檢查僅推薦在出現相關臨床症狀的患者中使用。PET-CT對於發現遠處轉移有一定臨床意義,但對於原發腫瘤的診斷受泌尿系統排洩示蹤劑的影響較大,一般不推薦應用。

  3、細胞學檢查以及腫瘤標誌物

  對於區分是否為浸潤性疾病並無臨床意義。

  4、膀胱鏡及診斷性TURBT

  膀胱鏡下活檢是診斷膀胱腫瘤的經典手段,但往往難以區分是否為浸潤性疾病,甚至部分粘膜下生長的腫瘤活檢標本往往是陰性的。目前認為確認浸潤性膀胱癌的最佳手段是診斷性TURBT,但是由於電切時基底部組織的物理性損傷往往會影響到組織病理診斷的準確性,目前一般認為對於具有高危因素但初次TURBT診斷為淺表性疾病的膀胱癌患者在4-6周後進行二次電切還是有一定臨床意義的。

  三、治療

  根治性全膀胱切除術

  目前,根治性膀胱切除術是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標準治療,手術指徵包括T2-T4a,N0-x,M0,期膀胱腫瘤, BCG治療無效的原位癌,混合性病理類型的膀胱癌,也有學者提出T­1G3腫瘤,保留膀胱治療後反覆復發的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等高危患者也可以考慮進行根治性膀胱切除術。

  根治性膀胱切除術的手術範圍包括盆腔淋巴結清掃術,膀胱及周圍脂肪,輸尿管遠端;男性還包括前列腺和精囊,女性包括子宮、附件和陰道前壁。如果腫瘤累及男性前列腺部尿道或女性膀胱頸部,則需考慮行尿道抽除。經腹腔手術應先探查腹腔淋巴結,存在腫瘤轉移時患者根治手術的效果是不佳的。手術中應該確保膀胱的密閉及完整性,術中輸尿管切緣的冰凍病理對於判斷切除範圍有很大幫助。

  標準的盆腔淋巴結清掃範圍包括自膀胱外緣到兩側生殖股神經,近端至髂血管分叉水平,遠端至盆底筋膜,深至閉孔淋巴結水平的所有淋巴脂肪組織。近年來,有學者提出擴大淋巴結清掃對於患者提高術後生存率有益,範圍可上至腹主動脈分叉水平甚至有達腎動脈水平的報道。目前是否應該常規進行擴大淋巴結清掃仍有較大爭議,但一般認為對於膀胱癌患者而言,淋巴結清掃具有治療作用,如果存在局部淋巴結侵犯可以考慮擴大的淋巴結清掃手術。

  在膀胱切除之前或之後都可以進行盆腔淋巴結清掃,淋巴結清掃對於腫瘤治療以及預後判斷都有重要意義。術中盆腔淋巴結冰凍活檢的意義仍有一定爭議。對於明確存在陽性淋巴結的患者,在手術之後進行輔助化療有助於改善預後。

浸潤性膀胱癌的治療常規相關文章
淺表性膀胱癌在專業上指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其標準治療為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TURBT),也有部分患者因為腫瘤位置、大小等關係而行膀胱部分切除術,少部分患者因為腫瘤惡性度高(如多發T1G3,合併原位癌,反覆復發)而行膀胱全切術。前面兩種治療方式均保留膀胱,也為膀胱腫瘤復發埋下隱患,如果不能及時發現並予以治療,可能發展為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淺表性膀胱癌術後必須行規範、密切的隨訪復
發布於 2023-02-03 06:22
0評論
       2015年,歐洲泌尿外科學會(EAU)的肌層浸潤性和轉移性膀胱癌診療指南已更新至第3版,該指南由Witjes教授等編寫,更加強調多學科合作在肌層浸潤性膀胱癌(MIBC)中的重要作用。腫瘤分期和分級系統目前分期系統採用2009年國際抗癌聯盟(UICC)的TNM標準(原發腫瘤,區域淋巴結,遠處轉移),對於腫瘤分級,兼顧使用WHO1973年和2004年的分級標準。表12009年版UICC
發布於 2023-03-13 13:41
0評論
隨著人們對腫瘤治療後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保留器官的根治性治療在腫瘤的治療上地位日顯重要,對Ta-1期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而言,TURBT即可根治又可保留器官,故已成為標準治療方式,而對T2期以上的浸潤性膀胱癌患者而言,既能根治又可保留膀胱的治療方式就是以放射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這已成為目前治療浸潤性膀胱癌的研究熱點之一。在國內,以放療為主的膀胱癌綜合治療模式尚未廣泛應用,但對晚期或有全身轉移的膀胱
發布於 2023-02-03 01:07
0評論
膀胱癌流行病學:癌症發生率被定義為每年每10萬人新診斷病例數。膀胱癌是泌尿系統最常見惡性腫瘤。膀胱癌中男性發病通常是女性的3-4倍。在美國,男性膀胱癌是繼前列腺癌、肺癌、大腸癌後第四常見癌,佔所有腫瘤的6.6%;女性佔第9位癌,所有癌症的2.4%。大約75-85%膀胱癌侷限於粘膜層,臨床上將粘膜層腫瘤定義為Ta,原位癌CIS,或粘膜下腫瘤T1期。這類腫瘤被歸類於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NMIBC),
發布於 2023-03-22 21:16
0評論
二次電切在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診療中的意義 陳海戈*曹明潘家驊孫杰陳奇陳勇輝薛蔚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泌尿科上海200127上海仁濟醫院泌尿科陳海戈 摘要:[目的]:調查對於膀胱非肌層浸潤性尿路上皮癌患者在首次徹底電切4-6周後行二次電切的腫瘤陽性發現率以其相關因素。[方法]:回顧性分析了我院2004年3月到2009年6月進行的134例行二次電切的病例資料及隨訪情況。[結果]:134例二
發布於 2023-01-08 10:01
0評論
1、膀胱腫瘤電切後為甚麼一定要做化療藥物膀胱灌注?答:淺表性膀胱腫瘤行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後有10%~67%的患者會在12個月內復發,術後5年內有24%~84%的患者復發,可能與新發腫瘤、腫瘤細胞種植或原發腫瘤切除不完全有關。術後膀胱灌注治療可以大大降低由於腫瘤細胞播散而引起的復發。儘管在理論上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可以完全切除非肌層浸潤的膀胱癌,但在臨床治療中仍有很高的復發概率,而且有些病例會發
發布於 2023-03-18 04:11
0評論
膀胱及膀胱癌膀胱位於小骨盆腔的前部,是泌尿系統中一個極為重要的肌性器官,其功能為貯尿和排尿。如同其他許多器官一樣,膀胱也會發生惡性腫瘤,它的發病率在全身腫瘤中排名第八。在國內男性泌尿生殖器腫瘤中佔居首位。近年來,膀胱癌發病率有增高趨勢。膀胱癌症狀絕大多數膀胱腫瘤病人最常見的首發症狀是無痛性血尿。其他症狀還有:腫瘤壞死、潰瘍、合併炎症以及形成感染時,患者可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狀;當腫瘤
發布於 2023-03-01 13:21
0評論
吉西他濱灌注治療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上海仁濟醫院泌尿科曹明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的標準治療在於經尿道腫瘤電切術以及術後的膀胱灌注治療。對於低危患者,常用灌注藥物包括表柔比星、絲裂黴素、羥喜樹鹼等化療藥物;對於中高危癌患者,首推卡介苗的灌注治療。吉西他濱作為新型化療藥,其靜脈化療方案在臨床中對肌層浸潤性及轉移性膀胱癌顯示出良好的治療作用。最近幾年,一些臨床研究的結果顯示吉西他濱膀胱灌注治療非肌層浸潤膀胱
發布於 2023-01-08 11:21
0評論
1、膀胱腫瘤的類型:根據病理類型,也就是組織來源,膀胱腫瘤可分為最常見的尿路上皮細胞癌,鱗狀細胞癌腺細胞癌,以及很少見的小細胞癌、癌肉瘤等;2、膀胱癌的分級:臨床上通常按惡性程度低到高,將膀胱癌分為乳頭狀瘤、低度惡性傾向尿路上皮乳頭狀瘤、低分級乳頭狀尿路上皮癌和高分級乳頭狀尿路上皮癌;3、膀胱癌的分期:多采用TNM分期標準分為:Tis原位癌;T。無浸潤的乳頭狀癌;Tl浸潤粘膜固有層;T2:浸潤肌
發布於 2023-01-08 21:06
0評論
膀胱及膀胱癌膀胱位於小骨盆腔的前部,是泌尿系統中一個極為重要的肌性器官,其功能為貯尿和排尿。如同其他許多器官一樣,膀胱也會發生惡性腫瘤,它的發病率在全身腫瘤中排名第八。在國內男性泌尿生殖器腫瘤中佔居首位。近年來,膀胱癌發病率有增高趨勢。膀胱癌症狀絕大多數膀胱腫瘤病人最常見的首發症狀是無痛性血尿。其他症狀還有:腫瘤壞死、潰瘍、合併炎症以及形成感染時,患者可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狀;當腫瘤
發布於 2023-01-24 11:17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