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03 01:07

  隨著人們對腫瘤治療後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保留器官的根治性治療在腫瘤的治療上地位日顯重要,對Ta-1期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而言,TURBT即可根治又可保留器官,故已成為標準治療方式,而對T2期以上的浸潤性膀胱癌患者而言,既能根治又可保留膀胱的治療方式就是以放射治療為主的綜合治療,這已成為目前治療浸潤性膀胱癌的研究熱點之一。在國內,以放療為主的膀胱癌綜合治療模式尚未廣泛應用,但對晚期或有全身轉移的膀胱癌,放射治療的姑息作用不言而喻。

  應用單一治療手段保留膀胱治療浸潤性膀胱癌的療效,無論是TURBT,單純放療或化療都不理想(表15-3)(12)。若採用根治性膀胱切除術,則其5年生存率可達68%,10年生存率亦達66%,但代價是失去了膀胱(13)。現有的資料表明,對這部分患者採用以放射為主的綜合治療不但可保留膀胱,治療後的5年生存率也可達40%~60%,已十分接近根治手術的水平,但好處是保留了膀胱,提高了生活質量,並且即使腫瘤復發仍然有挽救性手術的機會。

  表15-3 浸潤型膀胱癌,保留膀胱單一治療的療效

  治療方法

  研究組數

  病例數

  局控率

  經尿道腫瘤切除

  2

  331

  20%

  單純放療

  5

  949

  41%

  單純化療

  1

  27

  19%

  目前採用這一方式治療比較成熟的有美國、英國和德國,共同之處是:①首先行TURBT最大限度地切除腫瘤明確分期;②採用同期放化療,化療方案多選擇以順鉑(DDP)為基礎的聯合方案,或加5-FU,或加阿黴素;③放化療後再行膀胱鏡檢查對療效進行評估,若治療不成功再改行根治性膀胱切除術。不同點是:美國學者放療至40 Gy,即行膀胱鏡檢查以評估療效,而英、德國學者則在放療至根治劑量再評估療效(圖15-2)。

  英國伯明翰大學研究組2001年和2004年分別報道了兩組病人,採用同期放化療治療膀胱癌的結果,病例數分別是31例和41例,放療總劑量為55Gy/20次,1年生存率68%,5年生存率為36%。德國學者報道,採用在TURBT後同步化放療,化療在第1、5天進行,放療先採用大野照射全盆腔至50.4Gy(常規照射)再局部全膀胱加量至59.6Gy,結果49例患者總的5年生存率達65%,有54%的患者保留了膀胱。美國RTOG總結了過去15年共415例浸潤性膀胱癌患者接受同步化放療的結果,完全有效率為70%左右,5年保留膀胱的生存率達50%。美國麻省總醫院自1986年至1997年共治療190例T2~T4a的膀胱癌患者,總的5年生存率為54%,10年生存率達36%,保留膀胱的5年生存率為45%,其中T2期者為50%,T3~T4a者為34%(表15-4)。

  美國和歐洲學者保留膀胱治療浸潤性膀胱癌的流程圖

  表15-4 膀胱切除術和保留膀胱的治療結果對比

  研究醫院和治療方法

  期別

  例數

  5年生存率(%)

  10年生存率(%)

  膀胱切除術

  美國癌症協會(2001年)

  T2-T4a

  633

  48

  32

  美國紐約紀念醫院(2001年)

  T2-T4a

  181

  36

  27

  保留膀胱的綜合治療

  德國研究組(2002年)

  T2-T4

  326

  45

  29

  麻省總醫院(2001年)

  T2-T4a

  190

  54

  36

  美國RTOG(1998年)

  T2-T4

  123

  49

  ---

  保留膀胱的綜合治療模式中,TURBT的準確、徹底施行是該模式能否取得成功的關鍵,應儘量切除所有在膀胱鏡下可見的腫瘤,並藉此取得比較精確的病理分期,在此後第二次進行的旨在評估療效的TURBT中,仍然必須遵循第一次TURBT的原則。對全部治療結束後取得完全緩解的病人進行隨訪時,若發現孤立性的淺表病灶仍可行TURBT進行治療,從而儘可能達到保留膀胱的目的。

  目前同步採用化療有兩種給藥策略,第一種DDP每3週一次,70mg/m2;另一種是將DDP作為增敏劑使用,25mg/m2,d1~d5和d29~d33。由於膀胱癌部分患者中有腎功能不全的情況,不適合用DDP,改用5-Fu和MMC或改用吉西他濱,也可取得相似的療效。

浸潤性膀胱癌能保住膀胱並治癒疾病嗎?相關文章
一、定義通常所說的浸潤性膀胱癌指浸潤深度達到膀胱肌層或以上的膀胱癌,根據2002年AJCC的TNM分期包括T2-T4期的膀胱腫瘤,約佔所有初次診斷的膀胱腫瘤的20%左右,而大約15%-20%初診的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會進展為浸潤性膀胱癌。二、診斷1、症狀與體徵    間歇發作的全程無痛性肉眼血尿是膀胱腫瘤的典型症狀,但部分浸潤性膀胱癌可以下尿路刺激症狀為初發表現,甚至可以沒有血尿,出現這種情況往往
發布於 2023-01-08 11:11
0評論
淺表性膀胱癌在專業上指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其標準治療為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TURBT),也有部分患者因為腫瘤位置、大小等關係而行膀胱部分切除術,少部分患者因為腫瘤惡性度高(如多發T1G3,合併原位癌,反覆復發)而行膀胱全切術。前面兩種治療方式均保留膀胱,也為膀胱腫瘤復發埋下隱患,如果不能及時發現並予以治療,可能發展為肌層浸潤性膀胱癌,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淺表性膀胱癌術後必須行規範、密切的隨訪復
發布於 2023-02-03 06:22
0評論
       2015年,歐洲泌尿外科學會(EAU)的肌層浸潤性和轉移性膀胱癌診療指南已更新至第3版,該指南由Witjes教授等編寫,更加強調多學科合作在肌層浸潤性膀胱癌(MIBC)中的重要作用。腫瘤分期和分級系統目前分期系統採用2009年國際抗癌聯盟(UICC)的TNM標準(原發腫瘤,區域淋巴結,遠處轉移),對於腫瘤分級,兼顧使用WHO1973年和2004年的分級標準。表12009年版UICC
發布於 2023-03-13 13:41
0評論
根治性膀胱切除術(RC)是治療膀胱癌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多年來,接受RC的患者預後未見較大幅度的改善。近年來,由於對高危T1期膀胱癌的優化治療、圍手術期的化療以及機器人的應用,使得RC患者看到一絲曙光。荷蘭的Witjes教授對2015年RC以及輔助化療/新輔助化療的研究進展作了言簡意賅的綜述,發表在近期NatureReviewsUrology上。論題一:何時行RC,何種術式更佳?對於非肌層浸潤性
發布於 2023-01-08 09:06
0評論
1、膀胱腫瘤電切後為甚麼一定要做化療藥物膀胱灌注?答:淺表性膀胱腫瘤行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後有10%~67%的患者會在12個月內復發,術後5年內有24%~84%的患者復發,可能與新發腫瘤、腫瘤細胞種植或原發腫瘤切除不完全有關。術後膀胱灌注治療可以大大降低由於腫瘤細胞播散而引起的復發。儘管在理論上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可以完全切除非肌層浸潤的膀胱癌,但在臨床治療中仍有很高的復發概率,而且有些病例會發
發布於 2023-03-18 04:11
0評論
膀胱癌是泌尿生殖系統的高發性惡性腫瘤,據已發表的統計數據表明,發病率高居男性腫瘤病變第4位,女性腫瘤第9位。臨床上把膀胱癌分為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Ta-1及原位癌Tis,Non-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er,NMIBC)和肌層浸潤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er,MIBC)兩大類。肌層浸潤性膀胱癌是腫瘤浸潤肌層的T2、T3、T4期腫瘤,其
發布於 2023-03-22 23:46
0評論
要做活檢才行。膀胱癌可以做如下檢查做診斷。 超聲檢查:在行膀胱鏡檢查前,行經腹超聲檢查,初步瞭解泌尿系統的狀況,作為膀胱癌的最初篩選,膀胱鏡檢查時經尿道超聲掃描可以清晰地顯示腫瘤及膀胱壁浸潤情況。 靜脈腎盂造影(IVP):由於移行上皮癌具有容易種植及多中心發病的特性,膀胱癌患者應瞭解上尿路有無異常,因此IVP不但能瞭解雙側腎功能,還能發現上尿路併發的腫瘤。 膀胱造影:腫瘤較大時,可顯示腫瘤引起的
發布於 2024-05-28 13:36
0評論
近日,泌尿外科為一位已行“全膀胱根治性切除術”的患者成功施行該手術再造膀胱,現患者已出院,可如健康人一樣排尿。該患者男性,現54歲,4年前因“浸潤性膀胱癌”於我市某三甲醫院行“全膀胱根治性切除術+迴腸膀胱右側腹壁造口術”,術後患者尿路系統失去正常的解剖結構,排尿無自體感覺、不受人為控制,尿液直接自腹壁造瘻口流入集尿袋。雖然手術成功切除腫瘤,為患者保住了生命,但失去正常的身體形態及功能對患者心理打
發布於 2022-09-25 06:35
0評論
膀胱癌多數因無痛肉眼血尿被發現。膀胱癌一般分為淺表性膀胱癌和浸潤性膀胱癌,但多數是淺表性的,因此,多數患者治療效果比較好。影響膀胱癌預後最重要的因素是病理分期和組織學分級,還與腫瘤大小、腫瘤復發的時間和頻次、腫瘤數目以及是否有原位癌等因素密切相關。根據不同的膀胱癌特點進行不同的治療選擇,同時進行密切隨訪觀察、定期膀胱灌注、按照方案定時進行膀胱鏡檢查,絕對不要吸菸飲酒等,多數患者能夠達到治癒目的。
發布於 2023-03-18 00:06
0評論
膀胱及膀胱癌膀胱位於小骨盆腔的前部,是泌尿系統中一個極為重要的肌性器官,其功能為貯尿和排尿。如同其他許多器官一樣,膀胱也會發生惡性腫瘤,它的發病率在全身腫瘤中排名第八。在國內男性泌尿生殖器腫瘤中佔居首位。近年來,膀胱癌發病率有增高趨勢。膀胱癌症狀絕大多數膀胱腫瘤病人最常見的首發症狀是無痛性血尿。其他症狀還有:腫瘤壞死、潰瘍、合併炎症以及形成感染時,患者可出現尿頻、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狀;當腫瘤
發布於 2023-03-01 13:2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