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大多數是由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桿菌、溶血性鏈球菌引起。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好發於兒童。病菌可以通過咽鼓管途徑侵入中耳。鼓膜外傷破裂穿孔後,外界病菌可從外耳道進入中耳而發炎。兒童的咽鼓管比成人相對的平坦和粗短,病菌更容易進入中耳腔。體質較弱的病人如不及時治療,則中耳炎可引起急性乳突炎或顱內、外併發症。急性中耳炎的鼓膜穿孔不愈,可成為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慢性中耳炎病變如果超越黏膜組織,並致聽骨壞死、鼓膜大穿孔,聽力減退較嚴重。對工作和生活都有影響。
症狀表現:
急性化膿性中耳炎初期,鼓膜未穿孔前,除了耳痛劇烈外,還伴有畏寒、發熱等。
當鼓膜穿孔後疼痛驟然減輕,但膿液自中耳流入外耳道,出現耳朵流膿的典型症狀,初為血水膿性,以後變為膿液。
早期感到耳悶,聽力漸降,伴耳鳴。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表現為間歇性流膿,膿液可呈黏液性,黏膿性和黏稠臭膿。
膽脂瘤性中耳炎流膿呈持續性,其量不多,具有腐敗性惡臭,膿液中混有豆渣樣或蔥皮樣分泌物,是謂膽脂瘤。
處理:
首先是消炎,可選用抗生素口服或注射。
鼓膜未穿孔之前,即尚未耳朵流膿時,因耳痛可用2%酚甘油滴耳。
含抗生素的消炎滴耳劑作水浴或滴耳,每日3次。
慢性化膿性中耳炎的治療過程是使耳朵流膿從多到少,直到幹耳。
鼓膜穿孔或聽骨鏈殘缺等所致的傳導性耳聾,可予以鼓膜修補或鼓室成形術等手術處理,使之聽力得以提高,恢復實用的聽覺功能。
中耳膿液引流不暢、疑有併發症或診斷為膽脂瘤型中耳炎者,須行乳突根治手術。
哪些情況需要就醫:
小兒日夜啼哭不安,用小手不斷揉摸患耳和轉動頭部、拒吃奶,伴有發高熱。個別小兒可出現噁心、嘔吐、腹瀉等。
耳朵持續流膿,膿液具有惡臭者。
頭痛、高熱至40度以上,怕冷、發抖,數小時後體溫又下降,但不久又發熱怕冷,一天發作1-2次,此類情況發生於長期耳朵流膿者。瀰漫性頭痛、高熱、怕冷、噁心及噴射性嘔吐,煩躁不安,容易激動,頸項強直,出現胡話、神志昏迷者,如有中耳炎病史則應及時急診。否則有生命危險。
中耳炎病人出現嚴重眩暈,自覺天旋地轉,走路不穩,甚至摔倒,並伴有噁心嘔吐。
中耳炎病人發生歪嘴巴,口角偏向健耳者,應及時治療,必要時須手術,如果久不就醫,面癱將難於恢復。
雙耳鼓膜穿孔或聽骨鏈殘缺所致的傳導性耳聾,影響正常工作和生活者可就醫行鼓室成形術。
小貼士:
滴耳劑的使用應取坐位或臥位,病耳朝上,將耳廓向後上方輕輕牽拉,向外耳道內滴入藥液3-5滴,然後以手指輕輕按壓耳屏數次,促使藥液經鼓膜穿孔處流入中耳,5-10分鐘後方可變換體位。
使滴耳劑的溫度儘可能與體溫接近,以免引起眩暈,簡便的方法是將滴耳劑放於內衣口袋內10分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