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1-18 13:01

  1、夏至陽盛,要注意防暑降溫多喝水。避開正午最熱時間,注意通風降溫等等。

  2、夏至陽氣盛極,陰氣始生,要注意養陽。不要過於貪涼飲冷,過吹空調電扇等,損傷脾胃,損傷陽氣。可以給孩子穿肚兜、穿過膝的裙褲裝等。

  3、溫度高溼度大,食物容易黴變,要注意吃新鮮潔淨的食物,防止食物中毒。

  4、切莫汗出當風《養老壽親書》裡指出:“夏日天暑地熱,若簷下過道,穿隙破窗,皆不可乘涼,以防賊風中人。”《攝生消息論》亦指出:“不得於星月下露臥,兼使睡著,使人扇風取涼。”這些都是寶貴的養生經驗,符合夏季“養陽”的精神。夏季養生,古人之所以提出保養陽氣,關鍵在於暑熱外蒸,汗液大洩,毛孔開放,這樣機體最易受風寒溼邪侵襲。

  5、盛夏酷暑蒸灼,人容易悶熱不安和睏倦煩躁。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靜下來、神清氣和,切忌火暴脾氣,遇事一蹦三跳,因躁生熱,要防止心火內生。保持恬淡的心態,則平和寧靜,避免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影響正常生活,誘發各種疾病的發生。

  6、注意不要在大渴大汗時,吃過冷的食物和洗冷水澡,損傷身體。

  7、正當梅雨,要注意防溼邪。溼為長夏之主氣。尤其南方,既炎熱又多雨。“溼病”就多見於這個季節。空氣中溼度最大,或因汗出沾衣,或因涉水淋雨,或因居處潮溼,以至感受溼邪而發病者最多。 中醫認為,溼為陰邪,好傷人體陽氣。因其性重濁粘滯,故易阻遏氣機,病多纏綿難愈,這是溼邪的病理特徵。溼邪亦傷脾陽,因為脾性喜燥而惡溼,一旦脾陽為溼邪所遏,則可能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而氣機不暢,臨床可見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大便稀溏,四肢不溫。尤其是脾氣升降失合後,水液隨之滯留,常見水腫形成,目下呈臥蠶狀。

  8、思想宜清靜  盛夏酷暑蒸灼,人容易悶熱不安和睏倦煩躁。所以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平靜下來、神清氣和,切忌火暴脾氣,遇事一蹦三跳,因躁生熱,要防止心火內生。保持恬淡的心態,則平和寧靜,避免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影響正常生活,誘發各種疾病的發生。

  9、炎夏的飲食應以清淡質軟、易於消化為主,少吃高脂厚味及辛辣上火之物。清淡飲食能清熱、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慾。多吃新鮮蔬菜瓜果,既可滿足所需營養,又可預防中暑。主食以稀為宜,如綠豆粥、蓮子粥、荷葉粥等。還可適當飲些清涼飲料,如酸梅湯、菊花茶等。但冷飲要適度,不可偏嗜寒涼之品,否則會傷陽而損身。另外,吃些醋,既能生津開胃,又能抑制殺滅病菌,預防胃腸道病自制夏季解暑茶。

  山楂茶 山楂 15克,用開水浸泡 20分鐘。有降脂強心、消食開胃的作用,適用於高血壓、高血脂、冠心病及食慾不振者。

  菊楂決明茶 菊花 5克,山楂 10克,決明子 10克,用開水浸泡 20分鐘,加適量白糖調味。有降血壓、降血脂、強心明目的作用,適用於高血壓、高血脂及冠心病患者。

  桂圓蓮子粥 桂圓肉 15克,蓮子 15克,大棗 10枚,粳米 100克,同煮成粥,加適量白糖。有益心寧神、養心健脾的作用,適用於心血不足、脾氣虛弱所致的心悸、失眠健忘、大便溏洩等。

  銀耳蓮子羹 蓮子50克,銀耳30克,冰糖100克。還可以加入枸杞子、百合和沙參等藥材。將蓮子、銀耳分別用清水泡發,撈起。把蓮子、銀耳、冰糖等同放入鍋中,加清水適量小火燉煮。有潤肺養胃的功能。

  酸棗仁粥 酸棗仁(打碎) 10克,粳米 100克,同煮成粥。有養陰寧心,補肝安神的作用,適用於心肝血虛所致的心煩失眠、心悸、體虛自汗等。

  小麥粥 浮小麥 30克,粳米 100克,大棗 10枚,同煮成粥。有養心神、補脾胃、止虛汗等作用,適用於心氣不足所致的心悸不安、失眠等。

  苦瓜粥:苦瓜100克,冰糖20克,精鹽2克,粳米100克。 將苦瓜切成小丁與粳米一同入鍋,加入適量的水,用旺火燒開後,放入冰糖、鹽,再用小火熬煮成粥。苦瓜具有清暑解毒、清心明目作用。

  蓮子粥:蓮子50克,粳米100克。入鍋同煮,至蓮子極爛為好。蓮子有清心除煩、健脾止瀉的作用,還能夠養心安神。

  西瓜皮粥:西瓜皮200克,粳米100克。西瓜皮削去外表硬皮,切成丁,與粳米同煮。西瓜皮具有清熱解暑、利尿消腫的作用。

  冬瓜荷葉苡仁湯:冬瓜1000克、新鮮荷葉1塊、扁豆15克、苡仁15克、茯苓12克。冬瓜洗淨、切為塊狀;各藥物洗淨,用清水浸泡15分鐘;然後與洗淨的荷葉一起放置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水量)。若為粥加入大米30克,若為肉湯加入豬瘦肉400克,先用武火煲沸後,改用文火煲約2個小時,如為清湯加入少許食鹽,如為甜味飲料加入黃糖少許,稍沸便成。此量可供2-4人用,大暑時期宜每日或隔日服用。薏苡仁性味甘淡、微寒,可利水滲溼、健脾止瀉、消炎排毒。它性微寒而不傷胃,益脾不膩人,藥性緩和,是一種清補利溼的夏令良藥。

  “三豆”湯:指綠豆、赤豆和黑大豆。將以上各味(每味10克為宜)置於鍋中,加入清水600毫升左右,用文火熬成200毫升左右,冷卻後,即可連豆帶湯一起服用。

  綠豆性味甘寒,有清熱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赤豆性味甘酸,可以清熱利水、散血消腫,可輔治腹部脹滿、腳面浮腫、小便不利等,對夏天皮膚常發的瘡瘍腫癤等有較好的排毒消腫作用。黑大豆性味甘寒、微苦,有解毒、散熱、除煩的作用,也是夏令消暑清熱的佳品。黑大豆也可用薏苡仁代替。

夏至養生重點相關文章
“貼敷”是中醫治療疾病的一種重要手段,它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有隨時運用的“傷痛貼”,也有特殊時點使用的“冬病夏治貼(三伏貼)”,夏至貼就屬於特殊時點,它的作用就在於顧護陽氣,養陽而養生。每年6月21日或22日,太陽到達黃經90°,“夏至”節氣開始。至者,極也,即所謂“陽極之至,陰氣始生,日北至,日長至,日影短至”。夏至日這天太陽高度最高,陽光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半球晝最長、夜最短,且越往北越長。
發布於 2022-12-01 08:01
0評論
夏至到,天氣炎熱,讓人煩躁不安,此時養生注重“心靜自然涼”。[做法]兔肉洗淨與其它配料武火同煮,煮沸後改文火繼續煎煮2小時,湯、肉同食。 夏季如何預防空調病 夏至節氣即將到來,辦公室的空調越開越大,不少人因為長期處於低溫中,身體開始出現一些小病痛了。長時間吹冷氣卻不利健康,特別是老年人,過敏體質,血液循環不良,還有體質虛寒的人容易為“冷氣病”所苦。 夏至養生:盛夏時節如何防雷 每年6-9月份,是
發布於 2023-04-02 00:30
0評論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被確定的一個節氣。公元前七世紀,先人採用土圭測日影,就確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從6月21日(或22日)開始,至7月7日(或8日)結束。據《恪遵憲度抄本》:“日北至,日長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極也。”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緯23°26'),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晝越長。如海南的海口市這天的日長約13小時多一點,
發布於 2023-04-02 00:10
0評論
至期間,意味著炎熱天氣的正式開始,之後天氣越來越熱,而且是悶熱。有以下幾種天氣值得關注: ◆對流天氣 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範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對流天氣帶來的強降水,不都像詩中描寫的那麼美麗,常常帶來局地災害。 ◆暴雨天氣 夏至期間我國
發布於 2023-04-02 00:16
0評論
那麼,作為下酒重要的一個節氣,夏至以後,天氣會有著哪些明顯的變化?會易於產生哪些自然的天氣現象? ◆對流天氣 夏至以後地面受熱強烈,空氣對流旺盛,午後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陣雨。這種熱雷雨驟來疾去,降雨範圍小,人們稱“夏雨隔田坎”。唐代詩人劉禹錫,曾巧妙地借喻這種天氣,寫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的著名詩句。對流天氣帶來的強降水,不都像詩中描寫的那麼美麗,常常帶來局地災害。 ◆暴雨天氣 夏至
發布於 2023-04-02 00:36
0評論
三伏天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尤其是養生一族。長久以來,人們在三伏天降溫防暑、跟著節氣養生治病。但三伏天養生要把握三個原則:一是冬病夏治;二是夏補三伏;三是科學的飲食。 “三伏天”科普知識: 初伏或頭伏是夏至後第三個庚日起到第四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日子,第三個庚日為入伏,作為初伏的第一天; 中伏或二伏是夏至後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3後第一個庚日前的一段時間,第四個庚日定為中伏開始的第一天,農曆七月前立秋者
發布於 2023-08-08 14:48
0評論
夏至養生要注重心境平靜,靜養以順應自然界陰陽氣交接的變化,避免烈日下暴曬,多靜少動,尤其應避免劇烈運動,以免耗氣傷陰。 飲食調養方面應益肝補腎,調理胃氣,保養精氣,多吃淡味食物,保養腎臟。不妨多飲綠豆湯,多食新鮮蔬菜、瓜果等,如芥菜、莧菜、西紅柿、節瓜、冬瓜、絲瓜、水瓜、荔枝、桂圓、西瓜、薏苡仁、芡實、淮山、百合、太子參、西洋參等。 此外,火形人要防情緒激動引發肝陽上亢,土形人夏至易出現溼熱症候
發布於 2023-10-18 23:31
0評論
快節奏的生活,強壓力的工作,日常應酬讓我們與健康越走越遠,煙霧與酒精開始慢慢侵蝕著我們原本健康的身體。腸炎、胃炎、三高、失眠、糖尿病……,一連串身體狀況使我們每天萎靡不振。健康、養生已成為現代人類關注的重點話題。 傳統的、長期的藥物刺激讓我們更加疲憊,藥效隨著體內的抗體增加而減弱,副作用更是令我們整天頭暈 目眩,我們的健康之路到底在哪裡? 磚牌養生茶的出現,讓人類看到了健康的曙光,以現代全新茶療
發布於 2023-09-12 14:44
0評論
夏天,指陰曆4月至6月,即從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其間包括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等六個節氣。在一年四季中,夏季是一年裡陽氣最盛的季節,氣候炎熱而生機旺盛,對於人來說,此時是新陳代謝旺盛的時期,說到夏季養生的基本原則,則應該是在盛夏防暑邪,在長夏防溼邪。同時又要注意保護人體陽氣,防止因避暑而過分貪涼,從而傷害了體內的陽氣。也就是說,即使是在炎熱的夏天,仍然要注意保護體內的陽氣。那
發布於 2023-04-08 21:36
0評論
初秋:防溼熱為重 初秋時期,天氣以溼熱並重為特點,此時應特別注意防止溼熱、寒溼之邪侵襲機體,可多吃清暑祛溼的食物,如黃瓜、豇豆、西蘭花、鴨肉、蓮藕等。 藥膳:葛根荷葉瘦肉湯 豬瘦肉250克,鮮葛根250克,鮮荷葉15克,精鹽適量。將豬瘦肉洗淨,切小塊,葛根去皮洗淨,切塊。荷葉洗淨。把全部用料一同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清水,大火煮沸,小火煮1小時,加精鹽調味即成。有清熱祛暑,健脾益氣的功效。 中秋:養
發布於 2023-04-14 07:45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