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煎煮質量,直接影響中醫臨床療效。清代醫藥學家徐靈胎曰:“藥物雖精,而煎法失度,藥必無效。”由此可見,煎藥對中醫臨床療效的影響。
要保證煎煮質量,必須掌握以下幾點:
一、加水量:一般用飲用水加至超過藥面2公分左右,如泡松的草藥較多,則適量多加水,把草藥往下壓,以確保全部飲片充分浸潤。
二、浸泡時間:一般以1小時左右為宜。
三、煎煮火候:以武火(大火)煮至沸騰後改用文火(小火)。
四、煎煮次數:古人云:“一煎取其性,二煎取其味”,一般情況下,中藥都應煎煮兩次,習稱“頭煎、二煎”,二次煎出的藥液分別稱為“頭汁、二汁”。
五、煎煮時間:解表藥(感冒藥),頭煎沸騰後煎15-20分鐘,二煎沸騰後10-15分鐘;調理藥(除解表藥),頭煎和二煎均為沸騰後煎25-30分鐘,二次煎出的藥液混合,分二次服用。
含特殊處理的藥物的處理方法:
先煎:講需先煎的中藥置一小鍋內加適量水,加熱至沸騰後煎30分鐘左右備用,其他藥頭煎沸騰後將已先煎的藥汁連渣帶汁倒入共煎。
後下:在頭汁煎煮完成前5分鐘投入應後下的中藥。
包煎:將需包煎的中藥裝入包煎的布袋紮好,與其他藥物同浸同煎。
烊化:將需烊化的中藥(動物膠類如阿膠、鹿角膠、龜板膠、鱉甲膠等)全部置一大小適宜並可加熱的器皿中,加適量淨水或黃酒浸泡,待膠軟化後隔水蒸至膠完全融化,每次服中藥時用湯匙取適量與中藥兌服。
吞服:如:紫河車粉、三七粉、川貝粉等,應於每次服中藥時用湯汁過下,或晨起空腹服用。
沖服:用煎好之藥汁(或開水),將沖服藥攪勻後服用。
另煎:如參類、蟲草、楓鬥等,應另煎取汁與藥汁混合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