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慢性腎病引起的腎功能減退是一個逐漸的過程,由此引起的體內尿毒症毒素蓄積也進行性加重。尿毒症毒素對機體各器官、系統均產生進行性損害作用,引起各種尿毒症症狀。
在早期,當腎功能損害程度較輕、體內毒素蓄積不太嚴重,尚不需要進行腎臟移植或透析治療時,可以在飲食控制的基礎上,適當通過藥物治療,增加毒素從腎外其他途徑(主要從胃腸道)排出體外,相關藥物包括“包醛氧澱粉、腎衰寧、尿毒清”等,廣義的講,這也是部分替代腎臟排洩功能的一種治療。值得一提的是,服用上述藥物時不可盲目加大用藥劑量,因為上述藥物一定程度上都是利用通便作用增加毒素的排洩,大劑量用藥可造成重度腹瀉,將大量水分及電解質排出體外,繼發引起脫水、電解質紊亂等一系列副作用,反而進一步加重對腎功能的損害,造成病情惡化。
當腎小球濾過率估測值即eGFR小於15 ml/min/1.73m2時,可以酌情開始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腎臟移植等各種常規腎臟替代治療。其中腎臟移植療法是將一個“正常”的腎臟移植到患者體內,因而其“腎臟替代”治療作用是最全面、最有效的。但腎臟移植對患者的要求較高,術前必須權衡利弊,嚴格掌握指徵:首先患者體內某些特殊抗體水平必須非常低,否則術後容易發生排異反應;其次術後患者需要長期服用抗排異藥物,但抗排異治療由於抑制了免疫系統,造成患者的抵抗力低下,容易誘發感染,激素還可引起血糖異常並損傷胃粘膜,誘發胃出血,故對於某些患者如有活動性肝炎、結核、胃潰瘍、嚴重糖尿病、高齡患者等,移植療法並不適合。而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是目前應用最廣泛的腎臟替代治療,適用於絕大多數尿毒症患者。但在某些經濟不發達的偏遠地區,在尚未開展血透透析或腹膜透析療法的基層醫院。口服胃腸道透析液、中藥灌腸等療法因其費用低廉、技術簡單、操作方便,也可作為不得已而為之的一種替代治療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