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精是大家常用的調味品之一,味精的主要作用是增加食品的鮮味。味精最早是1866年由德國化學家從小麥蛋白分解物中提取出來的,並命名為“谷酸鈉”, 1908年日本化學家池田菊苗又從海帶中提取了“穀氨酸”,製作成我們今天的味精,其化學名為“穀氨酸鈉”。這個“穀氨酸”是甚麼?穀氨酸是人體必需的8種氨基酸之一,味精(穀氨酸鈉)攝入體內後,在胃酸的作用下形成“穀氨酸”,是8種氨基酸中唯一一種可以參與代謝的氨基酸,它對改善大腦功能有益。如此看來,味精不是“壞傢伙”,它是人類的“好朋友”。那為甚麼現代人會如此嫌棄味精呢?其實,這是一個誤會。
一般來說,想讓一鍋清水變得鮮美,是需要經過一個精心烹飪過程的,從選材到燉煮、熬製,一鍋香濃的高湯才會出現。而突然有一種外觀看似“化學原料”的晶狀顆粒物,它可以輕易地將一鍋清水變得鮮美,這一點就讓大家感覺——太不可思議了,再加上某些養生謠言的誤導,從而讓大家形成了味精是個“壞傢伙”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