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解剖結構的複雜,毗鄰重要器官,一旦發生腫瘤,手術切除難度極大。而近年來隨著脊柱轉移瘤患者的增多,對於他們選擇甚麼手術方法治療效果更好呢?
1、脊柱轉移瘤發病增加
脊柱腫瘤是發病率相對比較少的一類腫瘤,可分為原發性和轉移性。原發性脊柱腫瘤中比較常見的有脊索瘤、軟骨肉瘤、骨鉅細胞瘤。近年來,由於其他腫瘤治療效果的提高,病人患腫瘤經有效治療生存期延長,脊柱轉移性腫瘤發病率逐漸增加,遠高於原發性腫瘤。據報道,在因癌症死亡的患者屍檢中,大約有30%~40%可發現脊柱轉移,其中大約50%的轉移瘤來源於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由於脊柱腫瘤本身的侵襲性生長及其造成的病理性骨折,壓迫脊髓,可導致患者進行性神經功能障礙,出現劇烈疼痛、癱瘓甚至死亡,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2、手術治療困難重重
脊柱解剖結構的複雜,毗鄰脊髓,且腫瘤常與周圍重要臟器及大血管粘連,手術切除難度極大,術中出血量大,術後併發症多,複發率、致殘率、致死率高,是脊柱腫瘤外科治療的一個禁區。這使得以前外科手術只能行姑息性切除,但容易導致脊柱後突等畸形,短期內復發。反而加重了病情。目前國內治療脊柱腫瘤多采取的刮除或逐步咬除方法對受累椎體進行切除,容易導致腫瘤的播散和復發。我們也經常遇到這樣的病人,由於治療不恰當、不徹底,而喪失了好的治療條件,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期限大打折扣。
3、“大塊切除”效果更好
最新的理念認為,脊柱腫瘤外科治療需要對腫瘤進行根治性切除手術,在腫瘤及其假包膜外進行切除,手術操作儘可能在腫瘤之外的正常組織中進行。但是由於脊椎中間包有重要神經――脊髓,脊柱手術時不可能將整節脊椎完整取下,而必須將環狀的脊椎結構打斷。如何打開脊椎這個“環”是大塊切除手術的關鍵。日本學者Tomita發展和改進了單一後路全脊椎大塊切除術,術中先將受累椎節與前部縱隔器官相分離,注意保護好周圍重要組織器官,將受累椎節水平的硬膜和神經根與椎體後壁仔細分離,穿過特製的線鋸,由椎間盤水平離斷椎體,由後方繞脊髓取出病椎。
脊柱腫瘤大塊切除作為脊柱腫瘤外科的重要手術理念被提出和應用。該理念強調將腫瘤作為一個整體切除,操作儘可能在腫瘤之外的正常組織中進行,切除腫瘤及其假包膜。一系列相關的臨床資料顯示其術後複發率遠低於單純病灶內切除,腫瘤的治癒率明顯上升,病人生存週期和生活質量得到保障。我們醫院於2005年引進該技術,並進行了系列改良革新,應用於脊柱腫瘤病人獲得成功,手術的安全性得到明顯提高。
4、對醫生患者要求較高
脊柱腫瘤大塊切除手術對手術醫生和手術條件要求非常高,沒有經過培訓的醫生是不能勝任的。因為脊柱周圍都是重要血管和結構,單是血管如果處理不好,在進行手術的過程中,患者生命都難以保證。操作過程中,如果脊柱內的脊髓處理不妥善,手術後癱瘓幾率也會增加。更重要的是,如果第一次手術不成功,腫瘤未能夠得到徹底切除,腫瘤復發後病情惡化速度加快,病人生存週期縮短,復發的腫瘤與周圍組織粘連嚴重,極大地增加了第二次手術難度,增加手術中的出血量,加重周圍損傷,或者使患者喪失手術治療的機會。
脊柱腫瘤大塊切除手術對病人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原則上這項新技術主要適合於:
原發的脊柱腫瘤;轉移性腫瘤的病人預計生存時間超過6個月,原發病灶能夠得到有效治療,孤立性轉移病灶位於一個或兩個相鄰的椎體內,身體其他重要器官沒有轉移病灶,病人的身體條件可以承受大的手術創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