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預防腫瘤根治術後復發和轉移
大部分實體惡性腫瘤在早、中期,根治性手術是主要治療手段。但由於腫瘤的生物學特性,尤其是一些低分化癌,很容易通過血管、淋巴管轉移,或局部侵犯,臨床上易復發,或遠處轉移,導致病人在較短時間內死亡,這是遠期生存率不能有效提高的關鍵原因。如胃癌患者在術後有70%~80%死於局部或遠處轉移,即使是早期胃癌,術後10年仍有30%~40%的複發率;食道癌在接受手術的患者中,即使是分期很早的患者(T1),仍有近50%的患者在5年內復發。儘管在確診後一部分的病人可以進行根治手術,但是,總體的5年生存率仍只有50%~60%,約2/3的接受過根治手術的病人可發生復發或遠處轉移,且85%的復發和轉移發生在術後兩年之內。因此,對於腫瘤患者來說,術後防止復發轉移是腫瘤治療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在這方面,臨床上,我們經常遇到一些慘痛的教訓,例如,郭某某,女,63歲,2007年3月在當地因食管中下段癌手術治療,術後病理:食管中下段鱗癌,分化II級,腫瘤侵及食管外膜,周圍淋巴結陰性,上下切緣陰性,術後患者未行其他治療,也未定期檢查,2008年4月,因上腹部脹滿,食慾不振,查上腹部CT示:肝內多發轉移,前來求診。我們很痛心,患者術後沒能及時治療,失去了很好的治療時機。追問患者為甚麼術後不繼續治療,患者說,以為開過刀,病就好了。這種情況在基層單位仍存在,患者對於腫瘤的複雜性沒有認識,需要綜合治療不瞭解。
腫瘤根治術後患者應接受中醫或中西醫結合的方法繼續治療,臨床採用分階段治療的原則。即術後早期患者元氣難免受到較大的損傷,治療主要在復元,重點在調理,例如消化道腫瘤根治術後的患者,早期常用二陳湯、四君子湯,香砂六君湯等加減;術後中期患者以在不過分損傷患者正氣的前提下,儘可能地祛除邪氣,即把腫瘤細胞控制與消滅。在治療方案的設計上,我們主張以中醫理論指導下,中西醫結合綜合治療。第三階段主要是針對在術後較為長期內無任何腫瘤發生的患者,主要任務是預防局部復發、遠處轉移以及二重癌的出現。這個階段往往歷時較長,是防治工作的重點階段。中醫藥在這一階段採用的是多步驟、多環節與多途徑的整體防治,不同於西醫僅是單環節的阻斷某一個轉移步驟或途徑。
任何疾病的發展和傳變都是有規律的。臨床工作中,結合常見腫瘤的轉移途徑,對容易發生轉移的臟腑給予一定的保護性治療,“先安未受邪之地”,預先對可能受影響的部位加以固護,增強其抗邪能力,從而降低腫瘤轉移率。《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後病》曾指出:“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這是運用五行乘侮規律得出的治病防變措施。大腸癌肝肺發生轉移的情況較多,根據上述中醫理論,在腸癌患者的治療中尤其注意健脾疏肝、補氣益肺進而達到預防其肝肺轉移的目的。
二、積極治療癌前病變,預防腫瘤的發生
惡性腫瘤的發展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在發展到癌的過程中往往有一段屬於癌前病變的時期,是某些具有潛在癌變可能性的良性病變。儘管有癌變的傾向,但不是所有的癌前病變都會發展為癌。大部分癌前病變停留在此階段,長期穩定,一部分或自愈或經治療後消退復原,只有一小部分癌前病變繼續發展,最終發展成為癌症。如大腸絨毛狀腺瘤、大腸息肉、外陰白斑、萎縮性胃炎伴腸腺化生、乳腺上皮不典型增生、子宮頸重度不典型增生等都有是癌前病變。
中醫早在《內經》中就有“不治已病,治未病”的思想。我們認為臨床上這個階段的治療決不可輕視,因為經過適當治療,多數癌前病變能恢復正常,即“逆轉”,或者是停止發展。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說:“善治者治皮毛,其次治肌膚,其次治筋脈,其次治六腑,其次治五臟,治五臟者,半死半生也”。應把腫瘤疾病消滅在萌芽階段,防止其由輕變重,由小變大,由局部向其他臟腑蔓延。例如針對胃癌的癌前病變慢性萎縮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的患者採用健脾法為主的中藥治療,不僅使患者的臨床症狀減輕,半年後複查胃鏡提示不典型增生程度減輕,從而取得了阻止其向胃癌轉化的療效。我們曾通過動物實驗進一步證明了健脾為主的中藥能有效保護胃粘膜,防治胃粘膜病變,防治癌前病變不典型增生的發生發展。下面是幾個例子:
1、食管鱗狀上皮的異形增生,Barrett食管是食管癌的癌前病變,通過中藥複方健脾益氣,清熱解毒,軟堅化痰藥物治療,可以使癌前病變逆轉。患者林某某,男,48歲,2002年因上腹部不適,易返酸,在當地檢查胃鏡,提示為Barrett食管,來求診,當時患者食慾可,上腹部不適,易感燒心,進食有時胸骨後不適,大便暢,脈象弦細舌苔薄白膩,辨證為脾虛痰溼,熱毒內蘊,予健脾化痰,解毒利溼,患者每兩個月就診,辨證調整處方,半年後,症狀基本消失,一年複查一次胃鏡,治療3年後,食管基本恢復正常。
2、慢性萎縮性胃炎伴腸上皮化生或不典型增生被認為是胃癌的癌前病變,通過中藥複方健脾益氣,清熱解毒,軟堅化痰藥物治療,可以使癌前病變降級,減少胃癌發生的可能性。
3、結腸單發或多發的腺瘤,特別是絨毛狀腺瘤,大於1CM,易癌變,儘管可予腸鏡下電切術,但患者腸道內環境及遺傳背景易於產生這樣的腺瘤,所以,有必要應用中藥複方治療,可使腺瘤產生的數量減少或延緩生長。患者張某某,男,53歲,2002年3月因痔瘡出血檢查腸鏡,見直腸有內痔一枚,降結腸、橫結腸有息肉5枚,最大者1x1cm,予以電切,病理報告為,絨毛狀腺瘤,以後患者每9個月或一年,檢查腸鏡,有腺瘤或息肉,2005年1月求診,經中醫辨證後,用健脾益氣,解毒軟堅藥物治療,歷經一年半治療後,患者結腸息肉逐漸減少,腺瘤基本消失,仍定期檢查。
4、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是肝癌的高危人群,當有血清甲胎蛋白逐漸升高時,患肝癌的風險進一步增加,這時,我們主張在嚴密追蹤檢查的同時,配合中藥複方健脾疏肝,清熱解毒,軟堅散結藥物,可預防或推遲肝癌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