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性淺靜脈炎是血管外科的一種常見疾病,隨著醫學研究越來越深入,這種疾病也越來越受到關注。
一、血栓性淺靜脈炎會有甚麼表現?
血栓性淺靜脈炎的症狀非常明顯:表現為淺靜脈分佈區的紅斑和觸痛,以及可觸及的條索樣血栓,伴有明顯的疼痛和皮溫高,可能會有腫脹。症狀常會反覆出現。
一般多普勒超聲檢查可明確病情並且判斷淺靜脈血栓的範圍。
二、為甚麼會發生淺靜脈血栓?
血栓性淺靜脈炎的易感因素很多,通常可以歸納為Virchow三聯症:即靜脈內膜損傷、血液液滯緩慢和高凝狀態。
通常由幾個因素共同作用引發靜脈血栓。
(一) 靜脈內膜損傷
淺靜脈內置管、刺激性藥物、感染、外傷等都可能造成的淺靜脈內膜損傷,從而引發血栓性淺靜脈炎;
(二)血流緩慢
下肢靜脈曲張,制動(如骨科手術後的臥床)等情況下血液淤滯,容易發生靜脈血栓。
(三) 可造成血液高凝狀態的情況,包括:
1、大手術後或者較大的創傷後
2、先天性凝血物質異常,如抗凝血酶III、蛋白c和蛋白s異常
3、妊娠和口服避孕藥
4、激素治療
5、惡性腫瘤
6、自身免疫病患者
三、血栓性淺靜脈炎的不同類型和治療方法
(一)靜脈曲張合併血栓性淺靜脈炎
靜脈曲張是發生血栓性淺靜脈炎最常見的因素,常發生在下肢曲張的淺靜脈腔內。 其表現為靜脈曲張部位出現有觸痛的硬結,其周圍常有紅斑。血栓可以沿大隱靜脈向上或向下蔓延,或者發生在非主幹的曲張靜脈分叉部位。除部分繼發於損傷外,相當一部分常沒有任何誘因。
治療:
1、淺靜脈炎為無菌性炎症,一般情況下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如果合併皮膚潰瘍或感染,可使用一些抗感染藥物。
2、較廣泛的血栓性靜脈炎如出現嚴重程度的疼痛、發紅和廣泛蔓延,應臥床休息,抬高患肢,理療熱敷,局部使用喜遼妥。下床活動時,應穿醫用彈力襪。
3、靜脈曲張引起的淺靜脈血栓往往會反覆發作,並可能有蔓延到深靜脈引起深靜脈血栓的風險,因此手術治療靜脈曲張,同時施行淺靜脈血栓取出術是最好的方法。
(二)創傷後血栓性淺靜脈炎
創傷後血栓性淺靜脈炎通常發生住院或者門診接受藥物治療的患者。往往與靜脈內置管和刺激性注射劑有關,尤其是長期留置的導管。 開始時通常表現為穿刺部位或者輸注區域的疼痛、觸痛和紅斑。
治療:
停止輸液、移除置管,並加以局部熱敷。症狀通常持續數天或數週,有時需要數月才能完全緩解。
(三) 細菌性和化膿性血栓性淺靜脈炎
化膿性血栓性靜脈炎通常與靜脈內置管有關,如果發生菌血症,甚至有致命的風險。 通常表現為靜脈穿刺部位的膿腫、嚴重的疼痛,伴有發熱和白細胞升高。
治療:
拔除導管,進行細菌培養,靜脈應用合適的抗生素。極少情況下需要切開清除感染。
(四)遊走性血栓性淺靜脈炎
表現為不同位置反覆發作的淺靜脈血栓反覆發生在不同的部位,最常見在下肢。
這種病可能與惡性腫瘤有關,或可與一些血管炎伴發,如白塞病、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和多發性結節性動脈炎等。
治療:
對症治療,同時尋找病因。應注意抗凝血酶III、蛋白質s或蛋白質c的異常。
(五)胸壁血栓性淺靜脈炎
胸壁血栓性淺靜脈炎又稱Mondor病,係指前胸壁、乳房、肋緣和上腹部的淺靜脈有血栓形成,並繼發炎症改變。 其特徵為局部體栓時發生觸痛、條索樣結構,拉緊皮膚或抬高上肢時更為明顯。目前病因尚未明瞭,除上肢驟然用力而靜脈受牽拉遭受損傷,構成本病發病因素外,也可能與高凝狀態或乳腺癌有關。
治療:
保守治療為主,包括熱敷和使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同時尋找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