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擁有一張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臉。不僅能展現個人容貌,還能自由地表達喜怒哀樂。這是再也自然不過的事了。可偏偏卻有人做不到這一點,這是多麼苦惱的事情。已到不惑之年的方老師是一位大學副教授,她講的課聲情並茂,形象生動,同學們都說聽方老師的課真是一種享受。方老師科研工作也非常出色,經常要出國參加國際學術交流。可是,近兩年來不知甚麼原因,學校的講臺上難見她的身影,多次重要的國際會議她也藉故推辭了……
原來方老師犯病了。她感到臉部時時會難以控制地抽搐。兩年前,方老師覺得一側下眼瞼不自主地跳動,她以為是工作緊張勞累所致,就沒特別注意。以後症狀加重,逐漸發展為一側面部肌肉的抽動,到後來頻繁地發作,使得她無法控制自己的表情,攪得她心神不安,有時甚至睡眠中也不能停止。去醫院檢查,大多配回些卡馬西平和安定類藥物,開始還有些效果,後來就不管用了,吃藥後不僅症狀未見好轉,整天還昏昏沉沉,反應遲鈍。為了治好病,方老師跑遍了省內的各大醫院,做過各種針灸、推拿治療,收效甚微。有人建議她做面部肉毒素封閉,可是治療後出現了面癱,三個月後面癱終於康復,但面部抽搐症狀依舊。雖說此疾無生命危險之虞,卻也足以影響方老師的事業。她開始懼怕上講臺,避免參加會議及各種社交活動。因為每上講臺,眾目睽睽之下心情稍一緊張,面部就抽得越是厲害。不僅影響講課質量,那擠眉弄眼的怪相還引得臺下鬨堂大笑,好不尷尬。正當她心灰意冷之際,聽人介紹來到上海瑞金醫院就診,醫生給她做了特殊的腦磁共振血管斷層成像(MRTA)檢查,發現在她腦幹面神經根部附近存在微血管壓迫,於是醫生提出用外科手術治療的方案。方老師萬般無奈之際,抱著試試看的想法同意了手術。經過醫生們三個小時的精心手術,奇蹟出現了,那騷擾了她兩年的面部不自主抽搐症狀完全消失,手術獲得了完滿成功。方老師的心裡樂開了花。現在,方老師已精神煥發地重上講臺,活躍在教學、科研的第一線。
像方老師那樣患了病一開始得不到合適治療的例子並不少見,由於醫療技術水平的限制和基層醫院醫生對此病缺乏正確認識,往往使方老師那樣的病人得不到及時的最佳治療,輾轉求醫無門。方老師的病,醫學上稱為“面肌痙攣”,通常中年起病,女性多見。據有關流行病學調查,面肌痙攣在人群中的患病率達21/10萬。發病初起時主要是一側眼輪匝肌(多為下眼瞼)不自主的陣發性抽動,以後抽搐逐漸擴展至一側面部表情肌,發作頻繁時臉部變形,口角歪斜,眼呈裂隙狀,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通過多年來對面肌痙攣的大量臨床研究,已搞清了它的病因不外乎兩大類。其中最常見的病因是微血管壓迫面神經根部所致。由於解剖變異存在,且隨著年齡增長,顱內血管迂曲硬化,壓迫面神經根部的髓鞘薄弱處,造成神經衝動傳導“短路”而誘發面肌痙攣。病因出自顱內,各種外部的局部治療難以取得良效也就不足為怪了。病因未除,何談根治?另一類繼發性病因如顱內腫瘤或血管病變引起面肌痙攣則約1%~2%,但一旦延誤診治就會釀成嚴重後果。
醫生替方老師做的手術名稱為面神經微血管減壓術。此類手術的開展在國外一些醫學發達的國家相當普遍,有效率高達90%左右,長期隨訪複發率小於10%,併發症少。手術治療高效,已被專家推崇為面肌痙攣治療的首選方法。由於面肌痙攣發病後一般無自動緩解趨勢,保守治療無效則應儘早行外科手術。若無全身嚴重慢性疾患能夠耐受麻醉者,都適合顯微血管神經減壓手術治療。手術只需在耳後局部剃髮,開一直徑約3釐米的骨窗,在顯微鏡下用特製的器械分離壓迫面神經根部的血管襻,然後插入特製的墊片將血管與神經隔離開來便可奏效。一般術後一週拆線即可回家。由於皮膚切口隱藏在枕後髮際內,不易看到疤痕,不影響美觀。目前國內已有多家醫院能夠開展此項手術,取得良好療效。上海瑞金醫院在微血管減壓治療顱神經疾病方法積累1600餘例的豐富經驗,處於國內領先水平。多次應邀在世界神經外科大會,亞洲神經外科大會和美國、日本及國內神經外科年會上作報告。受到廣泛好評。面肌痙攣患者應及時找有經驗的專科醫生診治,查出病因,做針對性治療。相信現代醫療技術能為你解除煩惱,還你一張舒心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