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於 2023-02-09 05:02

  面肌痙攣(hemifacial spasm,HFS)又稱面肌抽搐,通常情況下,僅限於一側面部,因而又稱半面痙攣,偶可見於兩側。是指面神經支配的半側面部肌肉發作性反覆性不自主抽動、甚至痙攣或強直性發作;發病初期多從眼輪匝肌開始,逐步向下擴展波及至口輪匝肌、面部表情肌,逆向發展的較少見。可因疲勞、緊張而加劇,尤以講話、微笑時明顯,嚴重時可呈痙攣狀態。發作頻繁時臉部變形,伴有眼瞼緊閉和口角歪斜等,嚴重影響患者形象和生活質量。面肌痙攣發展到最後,少數病例可出現輕度的面癱。

  據有關流行病學調查,面肌痙攣在人群中的患病率達20/10000000。多在中年起病,最小的年齡報道為兩歲。以往認為女性好發,近幾年統計表明,發病與性別無關。

  人有12對腦神經,其中第7對神經被稱為面神經,從腦橋發出,主要支配面部肌肉的活動。上世紀90年代初期,日本東京大學教授通過研究發現該病病因是顱內血管走向異常壓迫面神經所致。由於解剖變異存在,且隨著年齡增長,顱內血管迂曲硬化,對於面神經根部進入腦幹處的壓迫,使神經纖維擠壓在一起,造成神經纖維局部受損,繼而使之發生脫髓鞘變。相鄰傳入、傳出神經纖維之間形成假突觸傳遞,即發生“短路”。輕微的觸覺刺激即可形成一系列的衝動通過“短路”傳入中樞,而中樞的傳出衝動也可通過“短路”而成為傳入衝動,如此很快達到一定的“總和”,直至參與此過程的神經元疲憊為止。經過長短不一的間歇期後,又重複上述過程,於是就出現了面部肌肉反覆的不自主抽動。

  病因出自顱內,各種外部的局部治療也就難以取得良效。因此理想的治療方式是既能解除血管對神經的壓迫,又能完全保留血管、神經功能。

  由於面肌痙攣發病後進展緩慢,病期較長,一般無自動緩解趨勢,治療的藥物包括:甲鈷胺膠囊,卡馬西平,鹽酸硫必利(苯酰胺類抗精神病藥,對感覺運動方面神經系統疾病及精神運動行為障礙具有良效)。雖然部分患者接受肉毒素治療,但忍受不了肉毒素治療的反覆復發,保守治療無效則應儘早行外科手術。

  經顱後窩面神經微血管解壓術因其療效確切,不易復發,極少造成面部感覺障礙,並且隨著手術顯微鏡的發展,其出現併發症的幾率很低,而越來越為更多的患者所接受。該類手術的核心原理是:在手術顯微鏡下微創操作,分離壓迫面神經根部的血管襻,然後插入特製的墊片將血管與神經隔離開來,徹底去除了血管對面神經的壓迫,解除了患者的痛苦,是目前國際上公認的面肌痙攣疾病最有效方法。微血管減壓術,其治療面肌痙攣的總有效率為90%,且複發率低,為面肌痙攣患者帶來了曙光。

  面肌痙攣的適應症:1.原發性HFS,發病半年以上,經內科治療無效或繼續加重,影響正常的生活和交往,有要求手術治療的要求。2無面神經損傷病史。3.排除比較嚴重的全身疾病比如比較嚴重的肝、腎、心血管疾病,能夠耐受本手術。4.排除出血性疾病及出血因素的存在。

  病例

  患者39歲,左側面肌痙攣6年,服用藥物卡馬西平及鹽酸硫必利無效,隨著程度的加劇,接受了“微血管減壓術”。“微血管減壓術”出奇制勝,病人面部肌肉反覆的不自主抽動消失。

  面肌痙攣伴三叉神經痛

  面肌痙攣、三叉神經痛的發病時間順序是有規律可循的。絕大部分患者首先發生面肌痙攣,然後發生三叉神經痛,考慮可能與椎基底動脈的迂曲硬化有關。椎基底動脈連接部位常於橋延溝,與面神經較靠近,易於先壓迫面神經而造成面肌痙攣。隨著動脈硬化的發展,以及隨年齡增長而發生的不同程度的腦萎縮,扭曲硬化的椎基底動脈還會壓迫三叉神經而造成三叉神經痛。


根治面肌痙攣的手術治療相關文章
《鄉村愛情》裡的趙四滑稽幽默,令大家印象深刻,特別是趙四那一次次極具喜劇色彩的面部抽動最是銷魂。趙四的這種面部抽搐醫學上稱為面肌痙攣,又稱面抽,表現為一側面部不自主的抽搐。抽搐呈陣發性且不規則,程度也各不相同,抽搐可因疲倦、精神緊張及自主運動等而加重。起病多從眼輪匝肌開始,然後涉及一側整個面部。這種病多在中年後發生,女性多於男性。由於面肌痙攣的初期症狀為眼瞼跳動,民間又有“左眼跳財,右眼跳災”之
發布於 2023-01-04 14:36
0評論
面肌痙攣,又稱面肌抽搐,是臨床上的一種常見病和多發病。此病多發於中年以後,最初常表現為一側眼瞼的陣發性抽動,以後可逐漸擴展到上下眼瞼及半側面部肌肉抽動,致使口角歪斜和睜眼困難,嚴重影響病人正常的生活與工作。儘管面肌痙攣的治療方法目前已經十分成熟,但是,真正能夠得到及時合理治療的患者並不多。常見誤區1:認識不清。臨床上很多病人即使到了疾病的晚期仍然不知道自己患的是面肌痙攣,更不知道面肌痙攣還能夠根
發布於 2023-03-02 03:26
0評論
微血管減壓術是目前治療面肌痙攣的首選方法,也是唯一能夠根治面肌痙攣的治療措施,所以選擇微血管減壓手術是所有患者實現治癒夢想的最佳途徑。微血管減壓術是一種微創的手術技術,就是將所有壓迫、粘連和接觸面神經的血管分離、移位並妥善固定的過程,手術必須在面神經和血管之間進行分離等操作,因此血管與面神經之間的粘連程度決定了手術的難度和手術風險。一般講血管與面神經之間的關係可以分為單純接觸、粘連、壓迫移位、纏
發布於 2023-03-02 03:11
0評論
何謂面肌痙攣?面肌痙攣又稱面肌抽搐。表現為一側面部肌肉陣發性、節律性抽搐、痙攣或強直性發作。抽搐多從一側眼輪匝肌開始,逐步向下擴大,波及口輪匝肌和麵部表情肌,嚴重者引起面部疼痛,影響視覺、言語和睡眠。多是一側。發病率64/10萬人;患者多是40歲以上成人,男:女=2∶3。“面肌痙攣”是怎樣發生的?面肌陣攣表現為半側面部肌肉陣發性的不自主抽搐,中年以上的女性多見。其痙攣常自一側眼部或口角開始,隨之
發布於 2023-03-19 02:01
0評論
人人都擁有一張屬於自己獨一無二的臉。不僅能展現個人容貌,還能自由地表達喜怒哀樂。這是再也自然不過的事了。可偏偏卻有人做不到這一點,這是多麼苦惱的事情。已到不惑之年的方老師是一位大學副教授,她講的課聲情並茂,形象生動,同學們都說聽方老師的課真是一種享受。方老師科研工作也非常出色,經常要出國參加國際學術交流。可是,近兩年來不知甚麼原因,學校的講臺上難見她的身影,多次重要的國際會議她也藉故推辭了……原
發布於 2023-02-09 03:52
0評論
    面肌痙攣是指一側或雙側面部肌肉(眼輪匝肌、表情肌、口輪匝肌)反覆發作的陣發性、不自主的抽搐,在情緒激動或緊張時加重,嚴重時可出現睜眼困難、口角歪斜以及耳內抽動樣雜音。面肌痙攣包括典型面肌痙攣和非典型面肌痙攣兩種,典型面肌痙攣是指痙攣症狀從眼瞼開始,並逐漸向下發展累及面頰部表情肌等下部面肌,而非典型面肌痙攣是指痙攣從下部面肌開始,並逐漸向上發展最後累及眼瞼及額肌。臨床上非典型面肌痙攣較少,
發布於 2023-01-11 11:21
0評論
1眼皮跳多和休息不好、精神緊張有關,短期內可以自動消失。如果持續不停,就很可能是面肌痙攣的早期症狀。要引起重視。2非手術治療: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最好不要針灸,有時反而會加重病情。注射肉毒毒素可以控制面肌痙攣,但長時間注射會導致面癱。3手術治療:微血管減壓術是目前公認的治療面肌痙攣的首選方法,也是唯一能夠根治本病的方法,治癒率在95%以上。
發布於 2022-10-01 08:07
0評論
面肌痙攣是一種顱神經疾病,患者的面神經反覆發生短時間的異常興奮,導致面部表情肌不由自主的痙攣性抽動。陣發性的表情肌痙攣通常發生在一側面部,極少有雙側同時發生者,所以又被稱之為半面痙攣(hemifacialspasm)。典型的面肌痙攣開始於一側的眼輪匝肌,初起常為眼瞼的陣發性抽動,此後逐漸加重,範圍擴大,多由初起時的下眼瞼蔓延到全部眼周肌肉,繼而累及面頰部。發作時眼周和麵頰部肌肉的快速抽動(每秒數
發布於 2022-09-25 06:48
0評論
面肌痙攣又稱面肌抽搐,表現為陣發性無痛性的半側面部肌肉不自主的痙攣性收縮,通常僅限於一側面部,偶見雙側者。發病初期多為一側眼部肌肉(尤為下眼瞼)陣發性不自主抽動,逐漸緩慢地擴散至同側面頰、口角等半側面肌同時抽搐,嚴重者可累及同側的頸部闊肌抽動。病至晚期可伴患側面肌無力或輕度面癱。本病為緩慢進展,一般不會自行好轉或消失,影響病人容貌,給日常生活、工作帶來極大不便。絕大部分面肌痙攣屬特發性(又稱原發
發布於 2023-01-10 05:51
0評論
面肌痙攣即面部一側抽搐(個別人出現雙側痙攣),精神越緊張、激動痙攣越嚴重。由於面肌痙攣的初期症狀為眼瞼跳動,民間又有“左眼跳財,右眼跳災”之稱,所以一般不會引起人們的重視,經過一段時間病灶形成,發展成為面肌痙攣,連動到嘴角,嚴重的連帶頸部。面肌痙攣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原發型面肌痙攣,一種是面癱後遺症產生的面肌痙攣。兩種類型可以從症狀表現上區分出來。原發型的面肌痙攣,在靜止狀態下也可發生,痙攣數分
發布於 2022-12-02 23:11
0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