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應怎麼補?
“哪些人需要服鈣片?”這是人們最常問的問題,其實在人的漫漫一生中,“兩個頭兒和一箇中段期”最容易缺鈣。“兩個頭”:一個是在新生兒期、嬰幼兒期、青春期的孩子們因生長髮育的需要,對鈣的攝入需求較大;另一個是老年期,因鈣流失明顯增多,故需要在外源性補充更多的鈣質。“一箇中段期”是指女性在妊娠期和哺乳期,一個人擔負著“兩個人”的營養重任,需要額外添加鈣的攝入。
此外,對於因各種疾病導致的鈣質吸收不良或排出增多的患者(如胃腸道疾病、糖尿病等),也應給予鈣劑補充,同時積極治療原發疾病。
那麼如何選擇鈣片?
1、看產品的含鈣量。正規的鈣製劑和鈣保健品都應當表明單位劑量中含有多少鈣質。鈣製劑標註鈣含量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含鈣化合物的量,另一種是含有鈣元素的量。後者才是真正攝入的鈣量。鈣化合物中的含鈣量是以百分比來表示的,因此在選擇鈣片時不能只是看說明書上的劑量,而應當瞭解其含有鈣元素的量。
2、看產品的溶解度。經口攝入的鈣必須以鈣離子的形式才能在腸道被吸收,因此鈣製劑如果溶解度高就可能被吸收得更完全。比如同樣是碳酸鈣,普通碳酸鈣與一些超微溶解的碳酸鈣相比,後者消化吸收得會更完全。但應注意的是人體對於鈣的吸收並不像單純的化學反應那樣簡單,影響人體鈣吸收的因素有很多。因此溶解度只能作為一個參考指標,而不能單憑溶解度來判定吸收率。
3、看人體吸收率。鈣含量高、溶解度高的鈣製劑未必吸收率就高。通常當機體缺鈣時(處於鈣飢餓狀態)吸收率就高,而機體不缺鈣時鈣的吸收率就差。根據科學研究結果在同樣條件下,目前市場上的各種鈣製劑的吸收率差別並不是很大,一般在20%~40%左右。
4、產品價格。補鈣不應當成為生活中的經濟負擔,因為鈣製劑的成本並不高。補鈣是一種長期行為,而價格高的產品補鈣的效果並不一定比價格低的產品好多少。
5、鈣製劑的安全性。補鈣是一種長期甚至終生的過程,因此藥物或保健品的安全性應引起消費者的重視。這除了必須選用符合國家或國際衛生標準的產品外,還應當瞭解其副作用對人體的影響程度。還有個別產品雖然含有鈣質很多但鹼性較大,容易刺激胃,有的老年人胃功能下降,胃酸分泌減少就不適合應用。有的產品含有較多的鈉、鉀、糖類和防腐劑,不適於患糖尿病或高血壓、腎病的人長期服用。
怎麼科學服用鈣片?
提高吸收效率,減少不良反應,這是服用鈣片時應注意的兩個方面。
在服用鈣劑時,如果能夠隨三餐一起服用,胃液能夠大量分泌,這樣就有利於解離出更多的鈣離子;同時,鈣劑經食物混合並攪拌在一起,對於一些鹼性強的鈣劑(如活性鈣)還可以起到一定的中和作用,以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因此,為了達到最有效的鈣吸收,建議不要空腹服用鈣劑,最好與進食同時進行,或在飯後半小時服用鈣片。服用鈣片時嚼碎後用清水送入,可提高鈣的吸收率;將一鈣片分為若干小片分次服用,也可提高補鈣效率。
一般說來,鈣是一個非常安全的營養素,人體內有一套很完備的自我調節機制,能夠將多餘的鈣質排洩出去。因此,口服補充鈣質不會引起鈣在體內的過多蓄積,適量應用鈣劑也不會干擾其它營養素的吸收。
有人在治療骨質疏鬆症時採用食療和藥療同時進行的方法,為了達到更好的吸收效果而將牛奶與鈣劑同時服用。這種做法並不合理。牛奶是一種富含鈣質並且吸收良好的普通食物,每100毫升牛奶中就含有鈣質約120毫克,牛奶中的蛋白質和脂肪含量也都較高,單純喝牛奶時鈣的吸收已經達到或接近飽和的範圍了,如果將鈣劑與牛奶同時服用,就可能造成鈣質的浪費。而且鈣製劑與牛奶混合後,可能導致牛奶中的大分子膠質發生變性,形成絮狀沉澱,也會影響牛奶的感官性狀。鈣製劑與食物最好的組合是與米、面等富含澱粉、乳糖、葡萄糖的食品共同服用,能夠更有利於鈣質的吸收。
科學家們通過對於人體鈣代謝生理作用的研究,指出一天中最佳的補鈣時機就是每天晚上臨睡前。因此,臨睡前進食牛奶或其它補鈣食品、藥品,是一天中最佳的時間。
鈣製劑的吸收取決於鈣的溶解度、鈣質的來源等。許多鈣製劑都是一些微溶性或者可溶性鈣鹽,如果加大水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鈣質的溶解度,由此增加吸收率。因此,補鈣的人應多飲水。
患有慢性胃炎、胃酸缺乏的人在服用某些鈣製劑時會感到胃部不適、腹脹、便秘等。這是因為鈣製劑進入人體後,需要在胃酸的作用下分離成鈣離子。由於食物進入胃中,可以刺激胃分泌大量的胃酸來消化食物,所以胃酸缺乏的人或者服用抗酸藥時可以在飯後服用鈣製劑,以減少胃部不適。也可以選擇經檸檬酸、果酸調整過的補鈣品,或用一杯酸性果汁飲料送服鈣製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