嗎啡泵埋植鞘內給藥技術簡介
人一生中都會經歷各種性質的疼痛,根據病程長短我們把疼痛分為急性痛和慢性痛,對於急性疼痛往往是各種疾病帶來的伴隨症狀,及時對因對症處理即可緩解甚至消失,而對於慢性疼痛,病程遷延數月甚至數年反覆發作,其本身就是一種能夠給患者工作和生活帶來嚴重影響的疾病,對身心造成的影響甚至超過了原發疾病本身!
針對各種難治性頑固性慢性疼痛,常用的治療手段如神經毀損術,這種操作因為風險大,併發症嚴重而受到限制,還有脊髓電刺激治療技術,通過刺激電極置入硬膜外腔特定節段,連接埋植在體表的微電腦泵持續發出微小電流刺激脊髓,干擾疼痛傳入從而達到鎮痛目的,再有就是經椎管內給藥治療慢性疼痛。鞘內給藥是椎管內給藥的一種,已成為疾病整體治療方案中的一部分,在階梯鎮痛療法中佔有特殊的地位。其突出的優點是藥物用量小,可在不影響運動,感覺和交感神經功能的情況下產生明確的鎮痛效果,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
鞘內輸注系統應用的適應症包括:
1、需要提高生活質量的晚期癌痛患者;
2、全身應用強效阿片類藥物效果不佳或者無效及無法耐受全身用藥不良反應的慢性頑固性疼痛患者;
3、椎管內應用試驗劑量嗎啡可以產生有效鎮痛的患者;
4、已進行心理評估,適合接受植入療法,並且沒有植入手術禁忌症,包括膿毒血癥,凝血功能障礙等。
鞘內給藥的方法主要有三種,即鞘內單次給藥使用麻醉中常用的蛛網膜下隙穿刺技術,一次性注入藥物,持續輸注即在蛛網膜下隙穿刺技術基礎之上,置入導管,採用外置注藥泵,持續給藥。而體內泵植入系統在植入完成後將藥物注入內植泵中,根據泵中的微電腦控制系統按一定速度持續輸入,一般一次泵內給藥可以維持3個月左右,因其植入安裝技術難度較大及價格昂貴而在臨床應用中受到一定限制。
如何評價慢性疼痛治療的效果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判斷:
1、疼痛緩解,這是病人最直觀的感受,易受主觀影響判斷;
2、止痛劑(口服)用量減少,通過嗎啡泵鞘內給藥,可替代大劑量口服用藥,減少副作用;
3、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這對於病人具有最現實的意義;
4、重返工作;
5、對其他身體機能的改善。
提問一:
患者男性60歲,主訴左側中下腹持續性疼痛不能緩解,確診胃癌晚期已喪失外科手術治療機會,口服化療藥物治療中,目前一般狀況良好,每日口服美施康定(嗎啡控釋片)100mg劑量疼痛仍不能滿意控制,請問是否可以適用嗎啡埋植泵治療方法,甚麼時候用比較合適?
回答:
對於胃癌,胰腺癌等晚期癌症患者,往往已經喪失外科手術治療的最佳機會,此階段治療主要以控制疼痛,提高生活質量為目的,該患者每日口服嗎啡劑量超過100mg疼痛控制仍不滿意,如果繼續增加口服劑量,往往會增加藥物的不良反應,而且大劑量口服嗎啡本身費用巨大,持續嚴重的疼痛還會導致病患出現心理問題,產生抑鬱,使患者喪失生活能力,如果到了很晚期,患者大多數會出現嚴重的營養不良,免疫力下降,這時候已經不適宜進行埋泵介入治療,病人往往不能耐受手術創傷,易併發嚴重感染,所以,碰到此類病人,預估生存期超過6個月以上,如果經濟條件尚可,我們建議應儘早進行嗎啡泵埋植鞘內給予嗎啡治療,幫助患者對抗日益嚴重的持續性疼痛。
提問二:
患者女性72歲,主訴右側背部到右側前胸陣發性灼痛,疼痛劇烈不能緩解,嚴重影響生活和睡眠,該患者9個月前確診為帶狀皰疹,併發急性疼痛,經抗病毒治療後皮疹消失,但疼痛一直控制不良,最近數月有加重,患者自述疼痛劇烈,持續不能減輕,甚至有痛不欲生的念頭,口服多種藥物治療,包括多次行肋間神經阻滯術也無法緩解疼痛,請問,這種情況是否有行之有效的辦法減輕病痛?
回答:
像這樣的疼痛醫學上稱之為帶狀皰疹後神經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 PHN),臨床特點是在確診帶狀皰疹後超過3個月病程疼痛仍無法緩解,特點是在受累神經分佈區有劇烈疼痛,性質多樣如燒灼,針刺,刀割,電擊,緊束感等,多有痛覺過敏和痛覺異樣,常嚴重影響飲食和睡眠,長時間劇烈疼痛,患者還會伴隨有抑鬱煩躁等精神症狀。急性帶狀皰疹一旦確診,應及早治療,治療原則是止痛,抗病毒,消炎,縮短病程及保護局部預防繼發感染。該患者9個多月的病情發展,經過多種抗病毒和皮質激素等藥物治療和神經阻滯治療手段,目前疼痛仍然不能有效緩解,說明在疾病早期的治療手段不夠及時,療效欠佳,一旦進入慢性期,被侵襲神經病變不可逆轉,此時應用各種藥物和神經阻滯治療自然效果欠佳,這種情況,非常適合嗎啡泵埋植鞘內給予嗎啡等藥物治療,嗎啡是被FDA批准的唯一可用於經植入泵行椎管內鎮痛的阿片類藥物,其突出優點是藥物用量小,起效快速,鎮痛效果確切,不良反應發生率較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