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氯芬泵植入治療腦癱
腦癱也常被老百姓稱為" 大腦性癱瘓" 。醫學上對腦癱的概念是由於出生前至出生後1個月內各種原因造成的非進行性腦損傷,不再進展,呈靜止狀態。雖然我們說是腦癱,但腦癱的主要表現是肢體運動障礙和運動時姿勢異常,而很多腦癱患兒的智力表現往往正常。導致腦癱的原因可能是多種多樣的,儘管對這個問題有很多研究,但到目前為止,確切的具體病因還沒有完全瞭解。早產期缺血和缺氧可能是腦癱的最重要原因,腦外傷、發育畸形和產後黃疸也是如此。腦癱對兒童的運動功能有嚴重影響,殘疾率高,嚴重影響兒童及其相關家庭的生活質量。
腦癱通常分為痙攣型、遲緩型、強直型、共濟失調型、低張力型和混合型。痙攣型佔60-70%的病人,遲發性運動障礙型佔20%的病人,其餘類型都很罕見。
腦癱患者肢體運動症狀的最根本原因是中樞神經系統失去對肢體抽搐反射的控制,導致 正常的反射變得不正常並逐漸惡化。針對這一機制,出現了各種腦癱的手術治療。
巴氯芬是中樞神經系統的一種抑制性神經遞質,它通過巴氯芬控制身體的一些反射功能。腦癱患者經歷了中樞神經系統對身體反射控制的喪失,這意味著他們無法釋放巴氯芬來抑制過強的神經反射。為了解決這一機制,可以通過人工配給巴氯芬到蛛網膜下腔來控制異常的反射,從而達到治療腦癱的目的。
1984年,美國醫生Penn和Kroin首次將巴氯芬泵植入治療肢體痙攣,此後巴氯芬泵 巴氯芬泵被廣泛用於治療腦癱。巴氯芬泵可以將巴氯芬控制和定量地注入椎管內。植入巴氯芬泵可以治療痙攣性腦癱,明顯降低肌張力和改善症狀,而且可以根據病人症狀的改善程度調整劑量。與選擇性脊神經後根切斷術相比,巴氯芬泵植入術創傷小,不破壞神經,但費用較高,需要更換電池並定期向泵內輸藥。由於這個原因,巴氯芬泵通常多用於四肢嚴重症狀性痙攣且無法行走的痙攣型腦癱患者。
除了治療痙攣型腦癱,巴氯芬泵植入物還可以治療混合型腦癱,尤其是扭轉和痙攣型腦癱。 腦癱。與單純的痙攣性腦癱不同,混合型腦癱的治療非常困難,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巴氯芬泵植入術。
對於需要改善痙攣的病人,在植入巴氯芬泵之前需要進行試驗,以確定巴氯芬輸入是否會改善病人的症狀。該試驗可以在清醒狀態下進行,給病人做腰部穿刺,然後將單劑量的巴氯芬注射到椎管內,然後觀察是否能改善孩子的痙攣。如果有效,那麼大多數病人在植入巴氯芬泵後會有效果。對於扭轉性痙攣的兒童,通常不需要進行試驗,往往可以直接進行巴氯芬泵的植入。
家屬需要清楚。巴氯芬泵植入術是一種微創手術,沒有神經損傷,但它比選擇性脊柱後神經根 它是一種比選擇性脊柱後神經根切斷術更昂貴的手術,而且電池在6年左右需要更換,泵至少每年需要重新注射巴氯芬藥物,這意味著需要每年支付巴氯芬藥物的費用。植入巴氯芬泵的最佳人選是混合型腦癱和扭轉痙攣型腦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