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前面講過經筋病的燔針劫刺,以痛為輸、經筋病的針具選擇以及針灸的一些治法,接下來我們討論的是經筋病以痛為輸的多針法。
以痛為輸的痛點,即痛輸,阿是穴,這類穴位一般都隨病而定,它既沒有具體的穴名,又無固定的位置,是以壓痛點或其他病理反應點作為針灸治療的穴位。在疾病診斷上有一定參考價值。痛輸反映著人們機體的兩大系統疾病,即內臟疾病與經筋病,內臟疾病與經筋病以痛輸的形式反映出來,是通過經絡的傳導作用實現的。經絡內通臟腑,外絡肢節,溝通內外上下,將氣血營養輸布至全身。而病邪由表入裡也是通過經絡的傳注途徑。因此,阿是穴即是治病的最佳刺激點,同時也是疾病的反應點,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於診斷和治療。
內臟疾病的痛反應點,多以點狀形式表現出來,大多表現在肘膝以下、軀幹、脊柱間,其痛點範圍侷限,多居於相應的經穴位置或其附近。而經筋病的痛反應點則在人體有筋肉的地方皆可能發生,而且,痛位並不一定侷限於一個狹窄的點,有時是不定範圍的面,其範圍與病灶的深淺、病灶的大小有關。也就是說,內臟疾病的痛點是內臟疾病在體表的反映,經筋病的痛點是經筋病的病灶反應點。在針刺的治療上,內臟病是以毫針針刺痛點或相關穴位,而經筋病的痛點則應該選擇較粗的或帶刃的針具,由於經筋病的痛點有時痛面比較大,單針難以起效,在針刺治療時,可考慮多針刺的方法,或多向刺的方法,痛面小針少,痛面大針多,視其具體情況,可分別用正入一針傍入一針的傍針刺、正入一針傍入二針的齊刺、正入一針傍入四針的揚刺,也可以用合谷刺之類的刺法,即進針後採取多方向的透刺。《內經》中多針刺與多向刺的論述,其臨床運用的重點應在於經筋病以痛為輸的針灸治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