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針灸臨床中,大部分經筋病,如頸肩腰腿痛等軟組織疾患的治療,多以毫針針刺加火罐治療,所選穴位大抵是些約定的比較固定的穴位組合。那麼,古代針灸家對待這類疾病的主要治療方法又如何呢?我們不妨掀開針灸的最經典著作《靈樞》針經,看看他們是怎麼說的。
《靈樞?經筋》在論述經筋的分佈後,就經筋病的治療說道:“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
燔,從《內經》時代的有關典籍可以理解為:1.炙、烤。《詩經?小雅?瓠葉》“炮之燔之。”2.焚燒。《韓非子?和氏》“燔《詩》、《書》而明法令。”
燔針之意,一指火針。《靈樞?官針》:“刺者,刺燔針則取痺也。”《類經》卷十九張介賓注曰:“謂燒針而刺也,即後世燒針之屬,取寒痺者用之。”《針灸大成》卷六則明說:“火針,一名燔針。”二指溫針。《素問?調經論》“病在筋,調之筋……燔針劫刺其下及與急者”,吳注:“燔針者,內針之後,以火燔之耳”。《類經》疾病類張介賓釋燔針曰:“蓋納針之後,以火燔之使暖也。”又:“燔針,燒針也。”
我們看到了關於燔針有兩種不同的解釋。那麼,劫刺呢?
《靈樞經校釋》注曰:“針刺即出,叫劫刺,即疾刺疾出的刺法。”而張介賓卻說:“劫刺,因火氣而劫散寒邪也。”
綜上所述,我們基本可以釐清有關燔針劫刺的兩種不同的說法,即:1、應用火針n刺,快速的進針出針。2、用溫針法,在進針後留針,留針的過程,針柄上置艾火燒以溫針。
“以知為數,以痛為輸”就比較容易理解了,以知為數,是說以病人的感覺判斷疾病的轉歸來決定治療的次數,以痛為腧即壓痛點,病灶反映於體表的痛店就是針灸治療所要選取的穴位。
與今人不同的是,經筋病“治在燔針劫刺,以知為數,以痛為輸”,是以火攻為主的針刺,刺激並非固定點的穴位。《內經》中對經筋病的治療,除燔針、n刺外,還常提到圓利針、大針的應用。
本人由於火針、針刀療法的經常使用,對《內經》的這段經文深有體會。
火針與溫針兩相比較,火針火力猛,治療便捷迅速,效果來得也快,800度以上的溫度,刺入肌膚,其熱量迅速向周圍擴散,其能力可想而知。但火針也有它的侷限性,關節間隙不大好用,陰面神經大血管分佈區域不能用。因此,火針、溫針可以結合起來運用。
至於以痛為輸,也並非多數人所說的阿是穴先生那樣簡單,痛輸不是患者能輕易講清楚的,要靠醫生常年的知識與經驗積累,針刀療法就是一個明顯的例證。那些死記教科書的固定穴位、並嘲笑別人選用阿是穴的所謂儒醫,在經筋病的治療上,將很難有所作為。
對於那些尚未掌握火針技能的針灸醫師來說,溫針灸的治療要注重針灸針的粗細和灸火的量。對於那些尚未掌握針刀療法的醫師來說,不妨試用一下圓利針,比較與毫針的療效差異。